导图社区 核酸化学
核酸的分子组成: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P较恒定,平均9%到10%;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痢,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解表剂主治功用及方歌,解表剂(prescription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辛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发汗解肌、疏散表邪及解表透疹、解表消疮、宣肺通窍、疏风明目等作用。...
泌尿系统疾病思维导图,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类型、基本病变、发病机制等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核酸化学
核酸的分子组成
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P较恒定,平均9%到10%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核苷酸的组成
磷酸
戊糖
β-D-2'-脱氧核糖
β-D-核糖
含氮碱基
嘧啶碱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嘌呤碱
腺嘌呤
鸟嘌呤
稀有碱基
核苷酸的结构
核糖核苷与脱氧核糖核苷
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
3',5'-磷酸二酯键与多聚核苷酸链
磷酸的连接方式
主链骨架:磷酸与戊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相连而成
主链方向:5'末端至3'末端
核苷酸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
分子大小表示
单链DNA或RNA:核苷酸数目
双链DNA:碱基对
磷酸的表示简式
短线式表示法
字母式表示法
寡核苷酸:长度小于50nt,多聚核苷酸(核酸):大于等于50nt
核酸的分子结构
DNA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碱基组成规律
双螺旋结构模型
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右手双螺旋
脱氧核糖磷酸交替外侧形成主链骨架,碱基互补位于内侧
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堆积力稳定结构
双螺旋直径2nm,相邻碱基对轴向距离0.34nm,螺距3.4nm 大沟小沟间隔排列
氢键和碱基堆积力是维持双螺旋稳定主要因素
DNA的三级结构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折叠
例
正超螺旋
盘绕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
负超螺旋
方向相反 几乎所有天然DNA都存在
DNA结合蛋白质RNA,高度有序、压缩形成染色体
分裂间期:染色质
核小体 DNA缠绕蛋白 染色质基本组成单位
DNA是物质遗传的基础
基因
基因组 全部DNA序列
RNA的分子结构
mRNA
刚合成:核不均一RNA
成熟mRNA
5’端有帽子结构
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
tRNA
一级结构
74-95核苷酸
较多稀有碱基
3’端保守序列
二级结构
四臂四环
氨基酸接受臂
反密码环及其臂
T C环及其臂
DHU环及其臂
额外环
三级结构
局部双螺旋的倒L形
rRNA
含量高 80%以上 茎环结构
非编码小分子RNA
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的紫外吸收
嘌呤环与嘧啶环中共轭双键 260nm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变性:DNA双链解开,氢键断裂,双螺旋松散
热变性80℃以上
变性解链达50%为解链温度
复性:(退火)
变性后特点
增色效应:紫外吸收值增高 减色效应
粘度下降,生物学功能丧失
核酸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存在互补碱基序列形成杂交双链
核苷酸代谢中间物
黄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