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工程构造
这是一级造价师土建计量笔记,需要的自取
编辑于2022-03-01 17:46:18第二章 工程构造
第一节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应用
工业建筑分类
1、厂房层数
单(1):有大型机械设备或有重型起重运输设备的厂房
多(大于等于2,2~6):生产设备及产品较轻,可沿垂直方向组织生产的厂房,如食品、电子精密仪器工业等用厂房
混合(单+多):多用于化学工业、热电站的主厂房等
2、用途
生产厂房:进行产品备料、加工、装配等主要工艺流程的厂房,如铸工车间、电镀车间、热处理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和装配车间
生产辅助厂房:为生产厂房服务的厂房,如修理车间、工具车间
动力用厂房:为生产提供动力源的厂房,如发电站、变电所、锅炉房等
储存用建筑:贮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房屋
运输用建筑:管理、储存及检修交通运输工具的房屋,如汽车库、机车库、起重车库、消防车库等
其他建筑:如水泵房、污水处理建筑等
3、主要承重结构的形式
排架结构型:将厂房承重柱的柱顶与屋架或雾面梁做铰接连接,柱下端嵌固于基础中,构成平面排架,各平面排架再经纵向结构构件连接组成空间结构。单层厂房中最基本、应用最普遍
刚架结构型:柱和屋架合并为同一个刚性构件。柱与基础通常为铰接,如吊车吨位较大,也可以做成刚接。一般重型单层厂房多采用
空间结构型:屋面体系为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结构由单向受力的平面结构成为能多向受力的空间结构体系。常见的有膜结构、网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等。
4、车间生产状况
冷加工车间
热加工车间
恒温恒湿车间
洁净车间
其他特种状况的车间
民用建筑分类
1、建筑层数和高度
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
超高层民用建筑
2、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
1 类 5年临时型建筑
2 类 25年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类 50年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类 100年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注: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起应为50年
3、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材料
木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结构类型之一。重型梁柱木结构,轻型桁架木结构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砼结构
钢结构
型钢砼组合结构
与钢筋砼结构相比: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与钢结构相比: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
4、施工方法
现浇、现砌式
装配式砼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5、承重体系
混合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侧向刚度较大
剪力墙→水平荷载,框架→竖向荷载
适用170mm高范围内
横向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布置在建筑物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两端附近
一般情况下,全部剪力墙至少承受80%的水平荷载
筒体结构体系
受力特点
框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
多筒结构
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
内力分析时,节点一般假定为铰节点,荷载作用在节点上时,杆件只有轴向力,材料强度可得到充分发挥
优点: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同样高跨比的屋架,上下弦成三角形时,弦杆内里最大;上弦节点在拱形线上时,弦杆内力最小
屋架高跨比一般为1/6~1/8较合理
一般屋架为平面结构,平面外刚度非常弱。在制作运输安装过程中,大跨屋架必须进行吊装验算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
民用建筑构造
基础
按照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刚性基础
砖基础
a.就地取材、价格较低、设施简便的特点,在干燥和温暖的地区应用很广。 b.强度及抗冻性较差,只适用于地基土好、地下水位较低、五层以下的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
混凝土基础
a.坚固、耐久、刚性角大,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形状。 b.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 c.基础断面:锥形或阶梯形。应保证两侧有不小于200mm 的垂直面。
①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应保证其基底只受压,不受拉。 ②不同材料构成的基础,其传递压力的角度也不相同。刚性基础中α角。称为刚性角。③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 ④,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①刚性角的限制→刚性基础较大的基底宽度须加大基础埋深→增加材料消耗和挖方量,→影响施工工期。 ②柔性基础的砼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抗拉承受弯矩,不受刚性角限制→相同条件下,钢筋砼基础比砼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③锥形断面:最薄处高≥ 200mm;阶梯形断面,每踏步高 300~500mm。 ④砼基础下面设素砼垫层,厚度为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不宜小于70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按照构造方式分类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为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一般多为柱下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基础长远大于其宽的一种基础形式
①墙下条形基础(承重墙基础的主要形式)。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一般做成无助式;如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也可做成肋式的条形基础。
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地基软弱而荷载较大→柱下单独基础底面积很大→互相接近。为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并方便施工,节约造价,可将同一排的柱基础连通做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井格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差,如土质软弱,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可以沿柱网纵横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形成十字交叉基础。
筏形基础
地基基础软弱而荷载又很大,采用十字基础仍不能满足要求或相邻基槽距离很小→可做成钢筋砼筏形基础。
平板式: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
梁板式:①在底板上做梁,柱子支承在梁上。 ②梁放在底板的下方,底板上面平整,可作建筑物底层底面。
箱型基础
为了使基础具有更大刚度,可将基础做成由顶板、底板及若干纵横隔墙组成的箱形基础。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建造,减少了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因而适用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筑物,目前高层建筑中多采用箱形基础。
桩基础
子主题
桩基:桩身、桩承台。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 5m 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采用桩基础能节省材料,减少挖填十方工程量,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缩短工期。
基础埋深 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影响因素
建筑物上部荷载大小,地基土质好坏,地下水位高低,土壤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等。
基础分类
深基础:埋深≥5m或埋深≥基础宽度的4倍。
浅基础:埋深在0.5~5m之间或埋深<基础宽度的4倍
基础埋深的原则
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不应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
地下室防潮与防水构造
防潮: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
防水: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以下。
(1)地下室防潮
①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在墙体外表面先抹一层 20mm 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土壤,并逐层夯实,土层宽500mm 左右,以防地面雨水或其他地表水的影响。
②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a.地下室地坪附近,b.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 的位置,以防地下潮气沿地下墙身或勒脚渗入室内。
地下室地面主要借助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来防潮,但当地下室的防潮要求较高时,地层应做防潮处理。一般设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且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2)地下室防水(四周墙体及底板)
外防水:防水结构层设置于结构外侧,防水材料置于迎水面,对防水较为有利。
内防水:防水结构层设置于主体结构内侧的称为内防水,对防水不太有利,但施工简便,易于维修,多用于修缮工程。
根据材料不同常用的有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防水板防水、膨润土防水材料等。
选用何种材料防水,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①侵蚀介质中:应采用耐腐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或卷材、涂料;
②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影:应采用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墙
砖墙: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起承重、围护及分隔作用。
墙的类型
位置: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
受力:承重墙和非承重墙。建筑物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非承重墙称隔墙。
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所有材料: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或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墙、板材墙等。
特殊材料的墙体
预制钢筋砼墙
装配在预制或现浇框架结构上的围护外墙。 适用于一般办公楼、旅馆、医院、教学、科研楼等民用建筑。
加气混凝土墙
可作承重墙或非承重墙。 如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得在建筑物土0.000 以下,或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以及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当外用墙时在承重墙转角处每隔墙高1m左右放水平拉接钢筋,以增加抗震能力。
压型金属板墙
一种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有保温型与非保温型两种
石膏板墙
适用于中低档民用和工业建筑中的非承重内隔墙。
舒乐舍板墙
有强度高、自重轻、保温隔热、防火及抗震。 适用于框架建筑的围护外墙及轻质内墙、承重的外保温复合外墙的保温层、低层框架的承重墙和屋面板等,综合效益显著。
隔墙
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隔墙不承受任何外来荷载,且本身的重量还要由楼板或墙下小梁来承受,因此设计应使隔墙自重轻、厚度薄、便于安装和拆卸,有一定的隔声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特殊使用部位(如厨房、卫生间等)的防火、防水、防潮等要求。 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块材隔墙、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
墙体的细部构造
(1)防潮层
①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 60mm 处; ②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在每侧地表下 60mm 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 ③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油毡防潮层:抹 20mm 厚砂浆找平+油毡一层(干铺/热沥青)。有一定的韧性、延伸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降低了上下砖砌体之间的黏结力,降低了砖砌体的整体性,对抗震不利,不宜用于下端按固定端考虑的砖砌体和有抗震要求的建筑中。
砂浆防潮层:铺设防水砂浆层或用防水砂浆砌筑1~2 皮砖。能克服油我防测层的缺点,较适用于抗震地区和一般的砖砌体中。但由于砂浆是脆性材料,易开裂,故不适用于地基会产生微小变形的建筑中。
细石砼防潮层:常采用60mm 厚的覆筋细有混凝土防潮带。其抗裂性能好,且能与砌体结合为一体,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2)勒脚
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防止地面水、屋檐滴落的雨水对墙面的侵蚀,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耐久性,同时美化建筑外观。
常用构造做法:抹面,墙体加厚,坚固材料来砌。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据立面的需要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3)散水和暗沟(明沟)
为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在建筑物四周地面上设置暗沟(明沟)或散水。
①降水量<900mm 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
②降水量>900mm 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暗沟(明沟)和散水。外墙与暗沟(明沟)之间应做散水。暗沟(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 0.5~1%,坡向窨井。
散水宽度一般为 600~1000mm,坡度为 3~5%
(4)窗台
外窗台
防止在窗洞底部积水,并流向室内
排除窗上的凝结水,以保护室内墙面 ①水泥砂浆窗台:表面抹 20mm 厚水泥砂浆,并应突出墙面 50mm;
②窗台板。
内窗台
①砖窗台:表面可抹 1:3 水泥砂浆,并应有 10%左右的坡度,挑出尺寸 60mm;
②砼窗台:一般现浇
(5)过梁
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
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宽度超过 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最为广泛。
(6)圈梁
房屋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在抗震设防地区,设置圈梁是减轻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民用房屋
①3~4 层: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②超过 4 层: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厂房
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砼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当墙厚不小于 240mm 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 120mm。纵向钢筋数量不少于 4 根,直径不应小于 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50mm。
当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 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 2 倍。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7)构造柱
按构造配筋,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圈梁在水平方向将楼板与墙体箍住,构造柱则从竖向加强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
因此,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需设钢筋砼构造柱
构造柱一般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等处设置,沿整个建筑高度贯通,并与圈梁、地梁现浇成一体。
施工时先砌墙并留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 60mm,高度不应超过 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拉结筋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A6 水平钢筋和由 A4 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A4 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以下位置和条件,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①6、7 度抗震设防时,底部 1/3 楼层; ②8 度抗震设防时,底部 1/2 楼层; ③9 度抗震设防时,全部楼层,随着墙体的上升,逐段浇筑砼。
砖混结构中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 240mm×180mm。
①竖向钢筋一般用 4C12,箍筋间距不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
②6、7 度抗震设防时,超过 6 层,8 度抗震设防时超过 5 层的和 9 度抗震设防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4C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8)变形缝
伸缩缝
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基础不必断开。宽度一般为 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
沉降缝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即使相邻部分也可自由沉降、互不牵制。2~3 层时可取 50~80mm; 4~5 层时可取 80~120mm; 5 层以上时不应小于 120mm。
防震缝
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一般多层砌体建筑的缝宽取 50~100mm;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度 15m 及以下时,缝宽为 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 15m 时,按烈度增大缝宽。
墙体保温隔热
建筑物的耗热量主要由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引起。其中,外墙约占 25%左右。在我国节能标准中,不仅对围护结构墙体的主体部分提出了保温隔热要求,而且对围护结构中的构造柱、圈梁等周边热桥部分也提出了保温要求。
热桥是指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如 梁、柱、门和窗)与主墙体材料存在传热性能的差异,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这些部位成为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或较高)的区域,与主墙体传热相比,成为热量流失的主要桥梁,故称为热桥。
外墙的保温构造,按其保温层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单一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外墙和夹芯保温外墙。
(1)外墙外保温
在建筑物外墙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温层。其构造由外墙、保温层、保温层的固定和面层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最科学、最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外保温的优点
① 不会产生热桥,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② 对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有利。
③ 能有效减少温度波动对墙体的破坏,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④ 可用于新建建筑物墙体,也可以用于旧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
⑤ 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室内装修不致破坏保温层。
外墙外保温的缺点
① 必须满足水密性、抗风压以及抵抗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 应考虑抵抗外界可能产生的外力。
③ 在工程应用中,还应处理好门窗洞口、穿墙管线、墙角处以及面层装饰等方面的问题。
(2)外墙内保温
由主体结构(承重墙体)与保温结构(由保温板和空气层组成)组成。空气层既能防止保温材料变潮,也能提高墙体的保温能力
保温层中产生水蒸气的凝结水,通常的处理方法:
①在保温层靠室内的一侧加设隔汽层,阻断水蒸气进入保温层内部。但也同时影响了墙体内部的水蒸气向室内空间的排出,不利于墙体的干燥和室内温度的调节。
②在保温层与主体结构间加设一个空气间层。该方法防潮可靠,并能解决传统隔汽层在春、夏、秋三季难以将内部湿气排向室内的问题,同时空气层还提高了墙体的保温能力。
外墙内保温的优点
①保温材料在楼板处被分割,施工时仅在一个层高内进行保温施工,不用脚手架或高空吊篮,施工比较安全方便,不损害建筑物原有的立面造型,施工造价相对较低。
②由于绝热层在内侧,在夏季的晚上,墙的内表面温度随空气温度的下降而迅速下降,减少闷热感。
③耐久性好于外墙外保温,增加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
④有利于安全防火。
⑤施工方便,受风、雨天影响小。
外墙内保温的缺点
①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②热桥保温处理困难,易出现结露现象。(外墙内保温容易引起开裂或产生“热桥”的部位有保温板板缝、顶层建筑女儿墙沿屋面板的底部、两种不同材料在外墙同一表面的接缝、内外墙之间丁字墙外侧的悬挑构件等部位)
③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④不利于室内装修,包括重物钉挂困难等;在安装空调、电话及其他装饰物等设施时尤其不便。
⑤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⑥保温层易出现裂缝。
楼板与地面
1.楼板的类型
木楼板
钢筋砼楼板(基本形式):现浇和预制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①组合板:压型钢板作为现浇砼的永久性模板,并充当板底受拉钢筋。其结构跨度加大,梁的数量减少,楼板自重减轻,施工速度加快,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
②非组合板:压型钢板仅作为砼楼板的永久性模板。
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板式楼板
板式楼板。整块板为-厚度相同的平板
单向板(长边/短边≥ 3,四边支承)仅短边受力(受力筋)另一方向所配钢筋(一般在受力筋上方)为分布筋。 板的厚度一般为跨度的1/40~/35,且不小于80mm。
双向板(长短边比值小于 3,四边支承)是双向受力,按双向配置受力钢筋。
悬挑板只有一边支承,其主要受力钢筋摆在板的上方,分布钢筋放在主要受力筋的下方,板厚为挑长的 1/35,且根部不小于 80mm。由于悬挑的根部与端部承受弯矩不同,悬挑板的端部厚度比根部厚度要小些。
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厨房、厕所、贮藏室、走廊)及雨篷、遮阳等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板。
(2)梁板式肋形楼板。
当房屋的开间、进深较大,楼面承受的弯矩较大,常采用这种楼板。
组成:主梁、次梁(肋)、板
特点:传力路线明确(板→次梁→主梁→墙和柱)、受力合理
适用:房屋开间大、进深较大、釉面承受的弯矩较大
主梁:沿房屋的短跨方向设置,经济跨度为5~8m。
次梁:与主梁垂直。主梁间距即次梁跨度。次梁跨度比主梁跨度小,一般为4~6m。
板:支承在次梁上,板的厚度一般为看跨度的1/40~1/35,常用厚度为60~80mm
搁置长度:梁和板搁置在墙上,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搁置长度。 板:不小于 120mm, 梁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与梁高有关 a.梁高小于或等于 500mm,搁置长度不小于 180mm; b.梁高大于 500mm 时,搁置长度不小于 240mm。 通常,次梁搁置长度为 240mm,主梁的搁置长度为 370mm。
为了防止梁下墙体因局部抗压强度不足而破坏,需设置梁垫,以扩散由梁传来的过大集中荷载。
(3)井字形肋楼板。
与上述板式肋形楼板所不同的是,井字形密肋楼板没有主梁,都是次梁(肋),且肋与肋间的距离较小,通常只有 1.5~3m,肋高也只有 180~250mm,肋宽 120~200mm。当房间的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跨度在 10m 以内时,常采用这种楼板。井字形密肋楼板具有顶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等优点,常用于门厅、会议厅等处。
(4)无梁楼板
定义:对于平面尺寸较大的房间或门厅,直接将板支承于柱上
类型:当荷载较大时,为避免楼板太厚,应采用有柱帽无梁楼板,以增加板在柱上的支承面积
柱网布置:一般布置成方形或矩形,以方形柱网较为经济,跨度一般不超过 6m,板厚通常不小于 120mm。
特点:地面平整,增加了室内净空高度,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但楼板厚度较大
适用:荷载较大、管线较多的商店和仓库等
3.预制筋混凝土楼板
(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
优点:节省模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促进工业化水平
缺点:整体性不好,灵活性不如现浇板,更不宜在楼、板上穿洞。
(2)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将楼板中部分构件预制安装后,通过现浇部分连接成整体。
1)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预制板: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 现浇叠合层:内应设置负弯矩钢筋,并可在其中敷设水平设备管线。
2)密肋填充块楼板。
①密肋填充块楼板的密肋小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②现浇密肋填充块楼板以陶土空心砖、矿渣混凝土空心块等作为肋间填充块,然后现浇密肋和面板。使楼板的整体性更好。
③底面平整,隔声效果好,能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性能,节约模板,且整体性好。
4.地面构造
构造:主要由面层、垫层和基层组成,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是,可考虑增设结合层、隔离层、找平层、防水层、隔声层、保温层等附加层。
面层:地面上表面的铺筑层,也是室内空间下部的装修层。它起着保证室内使用条件和装饰地面的作用
垫层:承受并传递荷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承受垫层传来的荷载,因而要求坚固、稳定。 实铺地面的基层为地标回填土,它应分层夯实,其压缩变形量不得超过允许值。
地面节能构造
1)直接与土壤接触地面的节能构造。
1)房间中部:对一般性民用建筑,可以不作保温隔热处理
2)靠近外墙四周边缘部分:地面下部的土壤温度变化相当大, 必须进行保温处理。
①常见的保温构造方法:在距离外墙周边 2m 的范围内设保温层
②特殊处理:对特别寒冷的地区或保温性能要求高的建筑,可对整个地面利用聚苯板对地面进行保温处理。
2)与室外空气接触地板的节能构造。
如骑楼、过街楼的地板以及不采暖的地下室上部的地板等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阳台与雨篷
1.阳台
主要由阳台板和栏杆扶手组成
阳台按其与外墙的相对位置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凹半挑阳台、转角阳台
阳台的承重构件
挑阳台属悬挑构件,凹阳台的阳台板常为简支板。
阳台承重结构的支撑方式
墙承式
阳台板直接搁置在墙上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多用于凹阳台
悬挑式
①阳台板挑出外墙
②一般悬挑长度为1.0~1.5m,以1.2m左右最常见
③悬挑式适用于挑阳台或半凹半挑阳台
悬挑方式
挑梁式
从横墙上伸出挑梁,阳台板搁置在挑梁上
挑梁压入墙内长度一般为悬挑长度的1.5倍左右
为防止挑梁端部外露而影响美观,可增设边梁
悬挑长度可适当大些
挑梁式阳台应用较广泛
挑板式
a.将阳台板和墙梁现浇在一起,利用梁上部的墙体或楼板来平衡阳台板。阳台底部平整,外形轻巧,阳台宽度不受房间开间限制,但梁受力复杂,阳台悬挑长度受限,一般不宜超过1.2m
b.将房间楼板直接向外悬挑形成阳台板。构造简单,阳台底部平整,外形轻巧,但板受力复杂,构件类型增多,由于阳台地面与室内地面标高相同,不利于排水
阳台细部构造
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 1.05m;
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 1.10m。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
雨篷
多为悬挑式,悬挑长度一般为 0.9~1.5m。
板式:多做成变截面形式,一般板根部厚度不小于70mm,板端部厚度不小于50mm
梁板式:立柱式雨蓬多为梁板式。通常采用柔性防水,1%的排水坡度
楼梯
楼梯的组成
楼梯段
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18级(减轻疲劳),且一般不少于3级,以防行走时踩空
楼梯平台
楼梯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米,楼梯平台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
栏杆与扶手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楼梯段 传力的特点可以分为板式和梁式两种
楼梯段与休息平台整体浇筑,整体刚性好,坚固耐久
(1)板式楼梯。梯段是一块斜放的板,通常由梯段板、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梯段板承受梯段的全部荷载,通过平台梁将荷载传给墙或柱。 必要时,也可取消梯段板一段或两端的平台梁,使平台板与梯段连为一体,形成折线形的板直接支承于墙或梁上。
板式楼梯的梯段底面平整,外形简洁,便于支撑施工。当梯段跨度不大时,常采用它。当梯段跨度较大时,梯段板厚度增加,自重较大,不经济。
(2)梁式楼梯。当荷载或梯段跨度较大时,采用梁式楼梯比较经济。
梯段包括斜梁和踏步板。 踏步→梯梁→平台梁→墙或柱
①通常设置两道,布置于踏步板两端。a.明步,梯梁在踏步板下,踏步外露。b.暗步,梯梁在踏步板上,形成反梁,踏步包在里面。
②也可只设一道:a.踏步板一段设置梯梁,另一端搁置在墙上;b.单梁悬挑踏步板
(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根据构件尺度的差别分
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①将梯段、平台分隔成若干部分,分别预制成小构件装配而成
②按照预制踏步的支承方式分为悬挑式、墙承式、梁承式三种
中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一般是由楼梯段和带有平台梁的休息平台板两大构件组合而成,楼梯段直接与楼梯休息平台梁连接
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将楼梯段与休息平台一起组成一个构件,每层由第一跑及中间休息平台和第二跑及楼层休息平台板量大构件组合而成
室外台阶
室外台阶一般包括踏步和平台两部分。台阶的坡度应比楼梯小,通常踏步高度为 100~150mm,宽度为 300~400mm。
门与窗
门与窗的尺度
门的最小宽度,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数及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
单扇门的宽度:厕所、浴室700mm→厨房800mm→卧室900mm→入户、普通教室、办公室1000mm
多扇门的宽度:当门宽>1000mm 时,应根据使用要求采用双扇门、四扇门或者增加门的数量。 双扇门的宽度可为 1200~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 2400~3600mm。
窗的尺度
平开木窗:窗扇高度为800~1200mm;宽度不宜大于500mm
上下悬窗:窗扇高度为300~600mm
中悬窗:窗扇高度不宜大于1200mm,宽度不宜大于1000mm
推拉窗:高宽均不宜大于1500mm
门窗节能
(1)窗户节能
1)控制窗户的面积:窗墙比=窗口面积/房间立面单元面积 (即房间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
2)提高窗的气密性:提高窗框与墙洞、窗框与窗扇、玻璃与窗扇三个部位的密封性能,是改善窗户的气密性能、减少冷风渗透的主要措施。
3)减少窗户传热。
①减少窗框、窗扇型材的传热耗能。
一是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框料型材。在目前采用的框料型材中,相对于铜、铝、钢、木材等,PVC塑料型材的导热系数最小。在解决材料变形和气密性的情况下,使用PVC框料型材对建筑节能最有力。
二是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截断金属框料型材的热桥形成断桥式窗户。
三是利用框料内的空气腔室或利用空气层截断金属矿料型材的热桥
②减少玻璃的传热耗能。利用热反射玻璃、Low-E 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可大大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节能效果明显。
③采用隔热保温窗帘。

(2)门的节能
传热系数能控制在不大于 2.0W/(m2·K)的范围内。
门的保温隔热性能与门框、门扇的材料和构造类型有关
(3)建筑遮阳
窗户遮阳板根据其外形可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和挡板式遮阳四种基本形式。
1)水平遮阳:窗口上方;南向,北向
2)垂直遮阳:两侧斜射;东北,北,西北
3)综合遮阳:正上方,两侧斜射;南、东南、西南
4)挡板遮阳:正射,东、西。使用时应慎重
屋顶
屋顶(从下到上)主要由结构层、找平层、隔汽层、找坡层、隔热层(保温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等部分组成
1.屋顶的类型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平屋顶、坡屋顶和曲面屋顶。
1)平屋顶
平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 10%以下的屋顶,
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 2%~3%。
2)坡屋顶
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 10%以上的屋顶。
3)曲面屋顶
2.平屋顶的构造
(1)平屋顶排水
1)平屋顶起坡方式。第一是材料找坡,也称垫坡。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 2%。第二种方法是结构起坡,也称搁置起坡。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 3%。
2)平屋顶排水方式。可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方式。
高层建筑屋面宜采用内排水;
多层建筑屋面宜采用有组织外排水;
低层建筑及檐高小于 10m 的屋面,可采用无组织排水。
多跨及汇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宜采用天沟排水,天沟找坡较长时,宜采用中间内排水和两端外排水。
采用重力式排水时,屋面每个汇水面积内,雨水排水管不宜少于 2 根,
暴雨强度较大地区的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严寒地区应采用内排水,
寒冷地区宜采用内排水。
湿陷性黄土地区宜采用有组织排水,并应将雨雪水直接排至排水管网。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量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
径等因素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 10~15m 为宜。
(2)平屋顶柔性防水及构造。

1)找平层 
保温层上的找平层应留设分隔缝,缝宽宜为 5~20mm,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6m。基层转角处应抹成圆弧形,其半径不小于 50mm。找平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 5mm。分格缝处应铺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为 200~300mm。
为了防止屋面防水层出现龟裂现象,一是阻断来自室内的水蒸气,构造上常采取在屋面结构层上的找平层表面做隔汽层,阻断水蒸气向上渗透;二是在屋面防水层下保温层内设排汽通道,并使通道开口露出屋面防水层,使防水层下水蒸气能直接从透气孔排出。
4)涂膜防水屋面
按防水层和隔热层的上下设置关系可分为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 
与传统施工法相比该工法能使防水层无热胀冷缩现象,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温层对防水层提供一层物理性保护,防止其受到外力破坏。
7)平屋顶防水细部构造。
①檐口:卷材防水屋面檐口 800mm 范围内的应满粘。
②檐沟和天沟。卷材或涂膜防水屋面檐沟和天沟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 250mm。
③女儿墙。女儿墙压顶可采用混凝土或金属制品。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5%,压顶内侧下端应作滴水处理。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下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高女儿墙泛水处的防水层泛水高度不应小于 250mm,泛水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
(3)平屋顶的保温、隔热
把保温层分为板状材料、纤维材料、整体材料三种类型,隔热层分为种植、架空、蓄水三种形式。
1)平屋顶的节能措施
②平屋顶保温层的构造方式有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在可能条件下平屋顶应优先选用倒置式保温。
2)平屋顶的保温材料
平屋顶倒置式保温材料可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保温板等。
平屋顶正置式保温材料可采用: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石膏玻璃棉板、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等。
3)平屋顶的几种节能构造做法
①高效保温材料节能屋顶构造
这种屋顶保温层选用高效轻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为实铺。
②架空型保温节能屋顶构造
架空层的常见做法是砌 2~3 块实心黏土砖的砖墩,上铺钢筋混凝土板,架空层内铺轻质保温材料。
当采用混凝土板架空隔热层时,屋面坡度不宜大于 5%。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架空板与女儿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250mm。当屋面宽度大于 10m 时,架空隔热层中部应设置通风屋脊。
3.坡屋顶的构造
(1)坡屋顶的承重结构
1)砖墙承重。适用于开间较小的房屋。
2)屋架承重。
当坡屋面房屋内部需要较大空间时,可把部分横向山墙取消,用屋架作为横向承重构件。坡屋面的屋架多为三角形。
3)梁架结构。
4)钢筋混凝土梁板承重。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层按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和屋面板,另一种是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直接搁置在山墙上或屋架上。对于空间跨度不大的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折板结构是目前坡屋顶建筑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无须采用屋架、檩条等结构构件,而且整个结构层整体现浇,提高了坡屋顶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在这种结构形式中,屋面瓦可直接用水泥砂浆粘贴于结构层上。
(2)坡屋顶屋面
1)平瓦屋面
①有椽条、有屋面板平瓦屋面
②屋面板平瓦屋面
③冷摊瓦屋面
由于构造简单,它只用于简易或临时建筑。
(3)坡屋面的细部构造
1)檐口
坡屋面的檐口式样主要有两种:一是挑出檐口,挑出部分的坡度与屋面坡度一致;另一种是女儿墙檐口,要做好女儿墙内侧的防水,以防渗漏。
①砖挑檐。一般不超过墙体厚度的 1/2,且不大于 240mm。每层砖挑长为 60mm,砖可平挑出,也可把砖斜放,用砖角挑出,挑檐砖上方瓦伸出 50mm。
②椽木挑檐。当屋面有椽木时,可以用椽木出挑,以支承挑出部分的屋面。挑出部分的椽条,外侧可钉封檐板,底部可钉木条并油漆。
③屋架端部附木挑檐或挑檐木挑檐。对于不设屋架的房屋,可以在其横向承重墙内压砌挑檐木并外挑,用挑檐木支承挑出的檐口。
④钢筋混凝土挑天沟。当房屋屋面集水面积大、檐口高度高、降雨量大时,坡屋面的檐口可设钢筋混凝土天沟,并采用有组织排水。
2)山墙
3)斜天沟
4)烟囱泛水构造
5)檐沟和落水管
装饰构造
楼地面装饰构造
地面的材料和做法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和装修要求并结合经济条件加以选用。地面按材料形式和施工方式可分为四大类,即整体浇注楼地面、块料楼地面、卷材楼地面和涂料楼地面。
(1)整体浇注楼地面
整体浇注地面是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做成整片的地面。按地面材料不同有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菱苦土地面等。
工业建筑构造
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
1.承重结构
横向排架
由基础、柱、屋架组成,主要是承受厂房的各种竖向荷载
由吊车梁、连系梁、基础梁等组成,与横向排架构成骨架,保证厂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支撑系统构件
①支撑系统包括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两大部分。支撑构件设置在屋架之间的称为屋架支撑,设置在纵向柱列之间的称为柱间支撑
②支撑构件主要传递水平荷载,起保证厂房空间刚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2.围护结构
单层厂房的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地面、门窗、天窗、地沟、散水、坡道、消防梯、吊车梯等。
单层厂房承重结构构造
1.屋盖结构
(1)屋盖结构类型。屋盖结构根据构造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有檩体系屋盖或无檩体系屋盖。
(2)屋盖的承重构件
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直接承受屋面荷载。按制作材料分为钢筋混凝土屋架或屋面梁、钢屋架、木屋架和钢木屋架。
折线形屋架引用了拱形屋架的合理外形,改善了屋面坡度,是目前较常采用的一种屋架形式。
2.柱
3.基础
厂房基础一般多采用独立式基础。
4.吊车梁
(1)T 形吊车梁;
(2)工字形吊车梁。
(3)鱼腹式吊车梁。该种形式的梁受力合理,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和减轻自重,节省材料,可承受较大荷载,梁的刚度大,但构造和制作比较复杂,运输、堆放需设专门支垫。预应力混凝土鱼腹式吊车梁适用于厂房柱距不大于 12m,厂房跨度 12~33m,吊车起重量为 15~150t 的厂房。
5.支撑
(1)屋架支撑。
1)屋架支撑布置原则。
①天窗架支撑。天窗上弦水平支撑一般设置于天窗两端开间和中部有屋架上弦横向水平支撑的开间处,天窗两侧的垂直支撑一般与天窗上弦水平支撑位置一致。上弦水平系杆通常设置在天窗中部节点处。
②屋架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对于有檩体系必须设置;对于无檩体系,当厂房设有桥式吊车时,通常宜在变形缝区段的两段及有柱间支撑的开间设置。支撑间距一般不大于 60m。
③屋架垂直支撑。一般应设置于屋架跨中和支座的垂直平面内。除有悬挂吊车外,应与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同一开间内设置。
④屋架下弦横向水平支撑。一般用于下弦设有悬挂吊车或该水平面内有水平外力作用时。
⑤屋架下弦纵向水平支撑。通常在有托架的开间内设置。
⑥纵向系杆。通常在设有天窗架的屋架上下弦中部节点设置;此外,在所有设置垂直支撑的屋架端部均设置有上弦和下弦的水平系杆。
2)屋架支撑的类型。
(2)柱间支撑。柱间支撑的作用是加强厂房纵向刚度和稳定性,将吊车纵向制动力和山墙抗风柱经屋盖系统传来的风力经柱间支撑传至基础。
(3)当柱间需要通行、需设置设备或柱距较大,采用交叉式支撑有困难时,可采用门架式支撑。
第二节 道路、桥梁、涵洞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道路工程
(一)路的分类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贵方?CJJ37,按道路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道路可分为: 公路:连接城市、农村、厂矿基地和林区的道路; 城市道路:城市内道路; 厂矿道路及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是厂矿区内道路;
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交通连续通行: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
(2)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
道路设计年限20年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15年
(4)支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
10~15年
公路的分类
高速: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年均日设计交通量 (小客车) 15000
二级: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年均日设计交通量 (小客车)5000~15000
三级: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年均日设计交通量 (小客车)2000~6000
四级: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2000 单车道:<400
公路等级的选用
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速公路
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
次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二、三级公路
支线公路:宜选用三、四级公路
道路的组成
(1)线性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宜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设施带、绿化带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包括应急车道、路肩和排水沟
1)机动车道。
2)非机动车道
①合并设置:单项车道数不应小于2条,宽度不应小于2.5m;
②专用道路:车道宽度+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3.5m,双向不宜小于4.5m。
一条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不得小于1.0m,三轮车不得小于2.0m
3)人行道
各级道路:一般是3.0m,最小2.0m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一般是5.0,最小4.0m
长途汽车站:一般是4.0m,最小3.0m
4)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5)设施带:其宽度应包括设置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的要求。设施带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间的干扰。
6)绿化带:最小宽度为1.5m。
7)应急车道: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不小于3.0m的应急车道。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500m,宽度不应小于3m。
8) 保护性路肩:宽度自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于0.75m;其他道路不应小0.50m;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50m。
(2)结构组成

路基
路基的作用:路面的基础,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稳定性: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强度: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刚度: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水温稳定性: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幅度。在湿度及温度变化作用下,其强度和刚度会发生变化的性质。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就可以减轻路面负担,减薄路面厚度,改善路面使用状况。
路基形式
(1)填方路基
1)填土路基。
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填料。
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用同类填料。
易风化,软质岩石做填料。
2)填石路基。
用不易风化的开山石料填筑
3)砌石路基。
用不易风化的开山石料外砌、内填而成。
砌石顶宽采用0.8m,基底面以1:5向内倾斜,砌石高度为2~15m,砌石路基应每隔15~20m设伸缩缝一道。当基础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分段砌筑并设置沉降缝。
4)护肩路基。
坚硬岩石地段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不大,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修筑时,可修筑护肩。
护肩应采用当地不易风化片石砌筑,高度一般不超过 2m,其内外坡均直立,基底面以 1:5 坡度向内倾斜。
5)护脚路基。
当山坡上的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倾向或为加固、收回填方坡脚时,可采用护脚 路基。
护脚由干砌片石砌筑,断面为梯形,顶宽不小于 1m,内外侧坡坡度可采用 1:0.5~1:0.75,其高度不宜超过 5m。
(2)挖方路基
土质挖方路基和石质挖掘方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
在地面自然横坡度陡于 1:5 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 1m,台阶底应有 2%~4%向内倾斜的坡度。
分期修建、改建公路加宽,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台阶宽度一般为 2m。
路面
1.路面结构
1)面层
满足结构强度、高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及耐磨、平整、抗滑、低噪声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2)基层
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递到底基层、垫层、土基等主要承重作用过的层次。
3)垫层
在路基土质较差、水温状况不好时,宜在基层(或底基层)之下设置垫层。垫层应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的要求。
面层、基层和垫层是路面结构的基本层次,为了保证车轮荷载的向下扩散和传递,下一层应比其上一层每边宽出0.25m。
对于耐磨性较差的面层,为延长其使用年限,改善行车条件,常在其上面用石砾或石屑等材料铺成20~30mm厚的磨耗层。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有时在磨耗层上再用砂土材料铺成厚度不超过10mm 的保护层
2.坡度与路面排水

路拱是指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其作用是利于排水。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屋顶线、折线和直线,为便于机械施工一般采用直线形。
道路横披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2%。快速及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1.5%。保护性路肩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与中央分隔带排水组成;二级及二级一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拱坡度、路肩横披和边沟排水组成。
3.路面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按面层材料的组成、结构强度、路面所能承担的交通任务和使用的品质划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等四个等级。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

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水泥稳定土
粗/中粒土: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
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稳定土
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基底层;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粗/中粒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与底基层
细粒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
综合稳定土
②粒料类:级配型和嵌锁型
前者有级配碎石(砾石)
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可用作较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砾石:用于二级和二级下公路的基层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后者有填隙碎石等
可用于各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2)路面面层类型。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
高级路面
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混合料仅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过渡层及平整层
水泥混凝土
刚性路面,采用最广泛的是素混凝土。
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夜间行车
缺点:水泥和水需要量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较迟、修复困难
三、四级公路
次高级路面
沥青贯入式
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
机动车
沥青碎石
二级公路的罩面层及各级公路沥青路面联结层或整平层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沥青面层宜采用双层,单层只宜在少雨干燥地区或半刚性基层上
沥青表面处治
厚度一般不大于30mm,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层或磨耗层。
四级公路
中级路面
碎、砾石(泥结或级配);半整齐石块;其他粒料
低级路面
粒料加固土;其他当地材料加固或改善土
各级路面所具有的面层类型及其所适用的公路等级 

(二)道路主要公用设施
1.停车场
1)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并应设置专用人行出入口,且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小于 15m。停车场的出口与入口宜分开设置,单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 5m,双向行驶的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 7m。小型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 9m。
2)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距离道路交叉口宜大于80m,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桥梁或隧道等引导口应大于50m,距离学校、医院、公交站等人流集中地点应大于30m。
3)为了保证车辆在停放区内停入时不致发生自重分力引起滑溜,导致交通事故,因而要求停放场的最大纵坡与通道平行方向为 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 3%。出入通道的最大纵坡为 7%,一般以小于等于 2%为宜。
2.公共交通站点
城区停靠站间距宜为400~800m,郊区停靠站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站台长度最短应按同时停靠两辆车布置,最长不应超过同时停靠4辆车的长度,否则应分开设置。站台高度宜采用0.15~0.20m,站台宽度不宜小于2m;条件受限时,站台宽度不得小于1.5m。
道路交叉口附近的车站宜安排在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距交叉口出口缘石转弯半径终点宜为80m~150m。
3.道路照明
4.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人行天桥宜建在交通量大、行人或自行车需要横过行车带的地段或交叉口上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修建人行地道:
(1)重要建筑物及风景区附近,修人行天桥会破坏风景或城市美观。
(2)橫跨的行人特别多的站前道路等。
(3)修建人行地道比修人行天桥在工程费用和施工方法上有利。
(4)有障碍物影响,修建人行天桥需显著提高桥下净空时。
5.道路交通管理设施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按其功能可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等。辅助标志系附设在主标志下面,对主标志起补充说明的标志,它不得单独使用。
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根立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标志板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
(2)交通标线:主要是路面标线,还有少数立面标记。
(3)交通信号灯:按红黄绿,或绿红黄自上而下,或自左向右排列。
桥梁工程
(一)桥梁组成与分类
1.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
1)上部结构(也称桥跨结构)
桥梁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和其他荷载,并跨越各种障碍物的结构部分。一般包括桥面构造(行车道、人行道、栏杆等)、桥梁跨越部分的承载结构和桥梁支座。
2)下部结构
桥梁结构中设置在地基上用以支承桥跨结构,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部分。一般包括桥墩、桥台及墩台基础。
2.桥梁的分类
1)桥梁主跨结构所用材料:木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钢桥
2)桥梁所跨越的障碍物
3)桥梁的用途
4)根据桥梁跨径总长 L 和单孔跨径 Lk 的不同,桥梁可如下划分 特大桥:L>1000米 或 Lk>150m 大桥:1000m≥L≥100m 或150m≥ Lk≥40m 中桥:100>L>30m 或40> Lk≥20m 小桥:30m≥L≥8m 或20> Lk≥5m
5)根据桥面在桥跨结构中的位置,桥梁可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桥。
6)桥梁结构形式: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组合式桥
(二)桥梁上部结构
1.桥面构造
(1)桥面铺装及排水、防水系统
1)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即行车道铺装,亦称桥面保护层。桥面铺装的形式有:
①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铺装。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铺装。其厚度为60~80mm,强度不低于行车道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可以做成单层式(50~80mm)的或双层式(底层40~50mm,面层30~40mm)。
②防水混凝土铺装。在需要防水的桥梁上,当不设防水层时,可在桥面板上以厚80~100mm且带有横披的防水混凝土做铺装层,其强度不低于行车道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了延长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年限,宜在上面铺筑厚 20mm 的沥青表面做磨耗层。为使铺装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亦能起联系各主梁共同受力的作用),一般宜在混凝土中铺设直径为 4~6mm 的钢筋网。
2)桥面纵横坡
桥上纵坡机动车道不宜大于 4.0%,非机动车道不宜大于 2.5%;桥头引道机动车道纵坡不宜大于5.0%。高架桥桥面应设不小于 0.3%纵坡。
桥面的横坡,一般采用 1.5%~3%。
(a)通常是在桥面板顶面铺设混凝土三角垫层;
(b)对于板梁或就地浇筑的肋梁桥,为了节省铺装材料,并减轻重力,可将横坡直接设在墩台顶部而做成倾斜的桥面板,此时不需要设置混凝土三角垫层;
(c)在比较宽的桥梁中,用三角垫层设置横披将使混凝土用量与恒载重量增加过多,在此情况下可直接将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斜的横坡,但这样会使主梁的构造和施工稍趋复杂。
3)桥面排水和防水设施
①桥面排水
排水管道应采用坚固的、抗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管道直径不宜小于 150mm,其间距根据桥梁汇水面积和桥面纵坡大小确定:纵坡大于2%的桥面设置排水管的截面积不宜小于60mm²/㎡;纵坡小于1%的桥面设置排水管的截面不宜小于100mm²/㎡。当中桥、小桥的桥面设有不小于3%的纵坡时,桥上可不设排水口,但应在桥头引道上两侧设置雨水口。
沥青混凝土铺装在桥跨伸缩缝上坡侧现浇带与沥青混凝土相接处应设置渗水管。高架桥桥面应设置横坡及不小于0.3%的纵坡;当纵断面为凹形竖曲线,宜在凹形竖曲线最低点及其前后3~5m处分别设置排水口。
②防水层。
桥面铺装应设置防水层,桥面防水层设置在桥面铺装层下面
(2)伸缩缝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1)伸缩缝的构造要求。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堵塞;安装、检查、养护、清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与桥面铺装都要断开。
2)伸缩缝的类型。
①镀锌薄钢板伸缩缝:目前在中小跨径的装配式简支梁桥上,当梁的变形量在 20~40mm 以内时常选用。
②钢伸缩缝:根据伸缩量的大小调整钢盖板的厚度,钢伸缩缝也宜于在斜桥上使用。它的构造比较复杂,只有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或跨径较大的桥梁上才采用。当跨径很大时,一方面要加厚钢板,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更完善的梳形钢板伸缩缝。
③橡胶伸缩缝:以橡胶带作为跨缝材料。构造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在变形量较大的大跨度桥上,可以采用橡胶和钢板组合的伸缩缝。
(3)人行道、栏杆、灯柱
桥梁上的人行道宽度由行人交通量决定,可选用 0.75m、1m,大于 1m 按 0.5m 倍数递增。
1)安全带。行人稀少地区可不设人行道,为保障行车安全改用安全带。两边应设宽度不小于 0.25m,高为 0.25~0.35m 的护轮安全带。安全带可以做成预制件或与桥面铺装层一起现浇。
2)人行道。人行道一般高出行车道 0.25~0.35m。
3)栏杆、灯柱。栏杆高度一般为0.8~1.2m,标准设计为1.0m;栏杆间距一般为1.6~2.7m,标准设计为2.5m。
2.承载结构
桥梁的承重结构因其结构形式而异。
(1)梁式桥
其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其支座仅产生垂直反力,而无水平推力的桥梁。特点是其桥跨的承载结构由梁组成。可分为简支梁式桥、连续梁式桥、悬臂梁桥。
1)简支梁式桥。
①简支板桥。主要用于小跨度桥梁。
跨径4~8m,钢筋混凝土实心板桥;
跨径6~13m,钢筋混凝土空心倾斜预制板桥;
跨径8~16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预制板桥。
②肋梁式简支梁桥(简支梁桥)
主要用于中等跨度桥梁
跨径8~12m,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跨径20~50m,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③箱型简支梁桥
主要用于预应力砼梁桥。尤其适用于桥面较宽的预应力砼桥梁结构和跨度较大的斜交桥和弯桥。
2)连续梁式桥和悬臂梁式桥。
连续梁桥是大跨度桥梁广泛采用的结构体系之一,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悬臂梁桥相当于简支梁桥体越过其支点向一端或两端延长形成梁式桥结构,其结构特点是悬臂跨与挂孔跨交替布置,通常为奇数跨布置。
(2)拱式桥
拱式桥的特点是其桥跨的承载结构以拱圈或拱肋为主。拱式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拱脚处不仅产生竖向反力,还产生水平反力(推力)
可充分利用石料或混凝土等抗压能力强而抗拉能力差的圬工材料。拱式桥是钢筋混凝土桥和圬工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墩台基础必须承受强大的拱脚推力。因此拱式桥对地基要求很高,适建于地质和地基条件良好的桥址。
拱式桥对地基要求很高 ,适建于地质和地基条件良好的桥址。
拱桥按其结构体系分为:
1)简单体系拱桥
拱桥的传力结构不与主拱形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桥上的全部荷载由主拱单独承受,它们是桥跨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拱的水平推力直接由墩台或基础承受。
2)组合体系拱桥。
一般由拱和梁、桁架或刚架等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体系组合而成,拱桥的传力结构与主拱按不同的构造方式形成整体结构,以共同承受荷载。根据构造方式及受力特点,组合体系拱桥可分为桁架拱桥、刚架拱桥、桁式组合拱桥和拱式组合体系桥等四大类。
3)刚架桥
刚架桥是由梁式桥跨结构与墩台(支柱、板墙)整体相连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其梁柱节点为刚结点。
按照其静力结构体系可分为单跨或多跨的刚架桥;也可分为铰支承刚架桥和固端支承刚架桥。
4)悬索桥
悬索桥又称吊桥,是最简单的一种索结构。现代悬索桥一般由桥塔、主缆索、锚碇、吊索、加劲梁及索鞍等主要部分组成。
1)桥塔。桥塔是悬索桥最重要的构件。桥塔的高度主要由桥面标高和主缆索的垂跨比 f/L 确定,通常垂跨比 f/L 为 1/9~1/12。大跨度悬索桥的桥塔主要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刚架式和混合式三种。刚架式桥塔通常采用箱形截面。 桥塔标高=桥面标高+(f/L×主跨径+最短吊索的长度)
2)锚碇。主缆索中的拉力通过锚碇传至基础。常采用的两种:重力式和隧洞式。
3)主缆索。主缆索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可采用钢丝绳钢缆或平行丝束钢缆,大跨度吊桥的主缆索多采用后者。
4)吊索。是将加劲梁等恒荷载和桥面活载传递到主缆索的主要构架。可布置成垂直形式的直吊索或倾斜形式的斜吊索,其上端通过锁夹与主缆索相连,下端与加劲梁连接。吊索与加劲梁连接也有两种方式:锚固式和销接固定式。
5)加劲梁。加劲梁是承受风载和其他横向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大跨度悬索桥的加劲梁均为钢结构,通常采用桁架梁和箱形梁。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仅适用于跨径 500mm 以下的悬索桥,大多采用箱形梁。
6)索鞍。支撑主缆的重要构件
(5)组合式桥
斜拉桥是典型的悬索结构和梁式结构组合的,由主梁、拉索及索塔组成的组合结构体系。
1)拉锁。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目前采用较多的有平行钢丝束,钢绞线束和封闭式钢索,在某些桥上还有采用高强钢筋和型钢。
2)主梁。混凝土斜拉桥常用的主梁结构形式有连续梁、悬臂梁、悬臂和连续钢构等。
3)索塔。
①索塔主要承受轴力,有些索塔也承受较大的弯矩
②其结构有多重类型,主要根据拉锁的布置要求、桥面宽度以及主梁跨度等因素选用。
③索塔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实心截面,当截面尺寸较大时采用工形或箱形截面,对于大跨度斜拉桥采用箱形截面更为合理。索塔的高度通常与桥梁主跨有关。
(三)桥梁下部结构
1.桥墩
(1)实体桥墩
实体桥墩由墩帽、墩身和基础组成。
墩帽厚度:大跨径的一般不小于0.4m,中小跨也不应小于0.3m,并设有50~100mm的檐口。墩帽采用C20号以上的混凝土,加配构造钢筋,小跨径桥的墩帽除严寒地区外,可不设构造钢筋。
(2)空心桥墩
空心桥墩按壁厚分为厚壁与薄壁两种,一般用壁厚与中面直径(即同一截面的中心线直径或宽度)的比来区分:t/D≥1/10 为厚壁,t/D<1/10 为薄壁
空心桥墩在构造尺寸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身最小壁厚,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宜小于 300mm,对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 500mm。
2)墩身内应设横隔板或纵、横隔板,通常的做法是:对 40m 以上的高墩,不论壁厚如何,均按6~10m 的间距设置横隔板。
3)墩身周围应设置适当的通风孔与泄水孔,孔的直径不宜小于 200mm;墩顶实体段以下应设置带门的进入冬或相应的检查设备。薄壁空心墩按计算配筋,一般配筋率在0.5%左右。
(3)柱式桥墩
柱式桥墩一般由基础之上的承台、柱式墩身和盖梁组成。柱式桥墩的墩身沿桥面横向布置,通常由1~4根立柱组成。当墩身高度大于6~7m时,可设横系梁加强柱身横向关系。
(4)柔性墩
柔性墩是桥墩轻型化的途径之一,它是在多跨桥的两端设置刚性较大的桥台,中墩均为柔性墩。
典型的柔性墩为柔性排架桩墩,由成排的预制钢筋砼沉入桩或钻孔灌注桩顶端连以钢筋砼盖梁组成。多用在墩台高度 5~7m,跨径一般不宜超过 13m 的中、小型桥梁上。单排架墩一般适用于高度不超过5m时。桩墩高度大于5.0m时,为避免行车时可能发生的纵向晃动,宜设置双排架墩。
柔性排架桩墩分单排架和双排架墩。单排架墩一般适用于高度不超过 5m。桩墩高度大于 5.0m 时,为避免行车时可能发生的纵向晃动,宜设置双排架墩;当受桩上荷载或支座布置等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单排架墩时,也可采用双排架墩。
(5)框架墩
框架墩采用压挠和挠曲构件,组成平面框架代替墩身,支承上部结构,必要时可做成双层或更多层的框架支承上部结构。这类空心墩为轻型结构,是以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架组成,
2.桥台
按照桥台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
(1)重力式桥台
主要靠自重来平衡台后的土压力,桥台本身多数由圬工材料建造,并用就地浇筑的方法施工。常用的类型有 U 形桥台、埋置式桥台、八字式和耳墙式桥台。 埋置式桥台将台身埋置于台前溜坡内,不需要另设翼墙,仅由台帽两端耳墙与路堤衔接。
3)翼墙及耳墙。
U 形桥台的翼墙,外侧呈直立,内侧为 3:1~5:1 的斜坡。八字式和一字式的翼墙,根据近年的设计经验,墙顶宽取 0.4m
(2)轻型桥台
轻型桥台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其特点是用这种结构的抗弯能力来减少圬工体积而使桥台轻型化。
轻型桥台适用于小跨径桥梁,桥跨孔数与轻型桥墩配合使用时不宜超过 3 个,单孔跨径不大于13m,多孔全长不宜大于 20m。
3)框架式桥台
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台身较高、跨径较大的梁桥。
框架式桥台均采用埋置式,台前设置溜坡。
4)组合式桥台
为使桥台轻型化,桥台本身主要承受桥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和水平力,台后土压力由其他结构来承受,形成组合式的桥台。常见的有锚定板式、过梁式、框架式及桥台与挡土墙的组合等。
3.墩台基础
(1)扩大基础:常用的形式。属直接基础,将基础地板设在直接承载地基上,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直接传递给承载地基。
(2)桩基础。地基浅层地质较差,持力土层埋藏较深,需要采用深基础才能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可用桩基础。
(3)管柱基础
由管柱群和钢筋混凝土承台组成,也有由单根大型管柱构成基础的。它是一种深基础,埋入土层一定深度,柱底尽可能落在坚实土层或锚固于岩层中。
管柱基础因其施工方法和工艺较为复杂,所需机械设备较多,所以较少采用。当桥址处的地质水文条件十分复杂,如大型的深水或海中基础,特别是深水岩面不平、流速大或有潮汐影响等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采用。
管柱基础主要适用于岩层、紧密黏土等各类紧密土质的基底,并能穿过岩洞、孤石支承在紧密的土层或新鲜岩层上,不适用于有严重地质缺陷的地区,如断层挤压破碎带或严重的松散区域。
(4)沉井基础:桥梁工程常用沉井作为墩台的基础。沉井是一种井筒状结构物,依靠自身重量克服井壁摩擦阻力下沉至设计标高而形成基础。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水和挡土围堰结构物。当桥梁结构上部荷载较大,而表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不足,但在一定深度下有好的持力层,扩大基础开挖工作量大,施工围堰支撑有困难,或采用桩基础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时,采用沉井基础与其他深基础相比,经济上较为合理。
涵洞工程
单孔跨径小于 5m,多孔跨径总长小于 8m 的统称为涵洞
(一)涵洞的分类
涵洞是由洞身及洞口建筑组成的排水构造物。一般用来宣泄小量水流,作排洪、灌溉之用;少数用作交通,供行人、车辆通过。
涵洞和桥的区别,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单孔跨径小于5m,多孔跨径总长小于8m的统称为涵洞;而圆管涵及箱涵则不论孔径大小、孔数多少,都称作涵洞。
1.按建筑材料不同分类
涵洞可分为石涵、混凝土涵及钢筋混凝土涵、钢波纹管涵等。
2.按构造形式不同分类
涵洞可分为圆管涵、拱涵、盖板涵、箱涵 等。
(1)圆管涵。圆管涵的直径一般为 0.75~2m。受力情况和适应基础的性能教好,两端仅需设置端墙,不需设置墩台,故圬工数量少,造价低,但低路堤使用受到限制。
钢筋混凝土管涵适用于缺少石料地区有足够填土高度的小跨径暗涵,一般采用单孔,多孔时不宜超过 3 孔。倒虹吸管涵适用于路堑挖方高度不能满足设置渡槽的净空要求时的灌溉渠道,不适用于排洪河沟。钢波纹管涵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有较大沉降与变形的路基。
(2)盖板涵。盖板涵在结构形式方面有利于在低路堤上使用,当填土较小时可做成明涵。
(3)拱涵。拱涵适用于跨越深沟或高路堤。一般超载潜力较大,砌筑技术容易掌握,是普遍采用的涵洞形式。
(4)箱涵。钢筋混凝土箱涵适用于软土地基,但施工困难且造价较高,较少采用。
3.按洞顶填土情况不同分类
1)明涵。洞顶无填土,适用于低路堤及浅沟渠处。
2)暗涵。洞顶有填土,且最小填土厚度应大于等于 0.5m,适用于高路堤及深沟渠处。
4.按水力性能不同分类
(1)无压力式。水流在涵洞全部长度上保持自由水面。
(2)半压力式。涵洞进口被水淹没,洞内水全部或一部分为自由面。
(3)压力式。涵洞进出口被水淹没,涵洞全长范围内以全部断面泄水。
新建涵洞应采用无压力式涵洞;当涵前允许积水时,可采用压力式或半压力式涵洞;当路基顶面高程低于横穿沟渠的水面高程时,也可设置倒虹吸管涵。
(二)涵洞的组成
涵洞由洞身、洞口、基础和附属工程组成。
基础:在地面以下,防止沉陷和冲刷的部分。
洞身:建筑在基础之上,挡住路基填土,以形成流水孔道的部分。
洞口:设在洞身两端,用以集散水流,保护洞身路基使之不被水流破坏的建筑物,它包括端墙、翼墙、护坡等
(三)涵洞的构造
1.洞身
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它的截面形式有圆形、拱形、矩形(箱形)三大类。
一般情况同一涵洞的洞身截面不变,但为充分发挥洞身截面的泄水能力,有时在涵洞进口处采用提高节。交通涵、灌溉涵和涵前不允许有过高积水时,不采用提高节。圆形截面不便设置提高节,所以圆形管涵不采用提高节。
洞底应有适当的纵坡,其最小值为 0.4%,一般不宜大于 5%,特别是圆涵的纵坡不宜过大,以免管壁受急流冲刷。 当洞底纵坡大于 5%时,其基础底部宜每隔 3~5m 设防滑横墙,或将基础做成阶梯形; 当洞底纵坡大于 10%时,涵洞洞身及基础应分段做成阶梯形,并且前后两段涵洞盖板或拱圈的搭接高度不得小于其厚度的 1/4。
(1)圆管涵。圆管涵以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管涵最为常见。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在土壤的垂直及水平压力作用下,静力工作性能良好。不仅混凝土的用量小,而且具有制造上的优点,即钢筋骨架和涵管本身制造简单,圆形管节在移动时也很方便。一般可分为刚性管涵和四角式管涵。
(2)拱涵。拱涵的洞身由拱圈、侧墙(墙台)和基础组成。拱圈形状普遍采用圆弧拱。侧墙(涵台)的断面形状,采用内壁垂直的梯形断面。
(3)矩形涵洞
盖板涵是常用的矩形涵洞,由基础侧墙(涵台)和盖板组成。跨径在1m以下的涵洞,可用石盖板;跨径较大时应采用钢筋砼盖板。
盖板涵的过水能力较圆管涵大,与同孔径的拱涵相接近,施工期限较拱涵短,但钢材用量比拱涵多,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较拱涵低。因此,在要求通过较大的排洪量,地质条件较差,路堤高度较小的设涵处,常采用盖板涵,且常采用明涵。
2.洞口建筑
涵洞洞口建筑在洞身两端,连接洞身与路基边坡。
(1)涵洞与路线正交的洞口建筑。涵洞与路线正交时,常用的洞口建筑形式有端墙式、八字式、井口式。
①端墙式。为垂直涵洞轴线的矮墙,用以挡住路堤边坡填土。墙前洞口两侧砌筑片石椎体护坡,构造简单,但泄水能力较小,适用于流量较小的孔径涵洞、人工渠道或不受冲刷影响的岩石河沟上。
②八字式。处有端墙外,端墙前两侧还有张开成八字形的翼墙。八字翼墙泄水能力较端墙式洞口好,多用于较大孔径的涵洞。
③井口式。当洞身底低于路基边沟(河沟)底时,进口可采用井口式洞口。水流汇入井内后,再经涵洞排走。
(2)涵洞与路线斜交的洞口建筑。涵洞与路线斜交时,有斜洞口和正洞口之分。
①斜洞口。涵洞端部与线路中线平行,而与涵洞轴线相交。斜洞口能适应水流条件,且外形较美观,虽建筑费工较多,但常被采用。
②正洞口。涵洞端部与涵洞轴线互相垂直。正洞口只在管涵或斜度较大的拱涵为避免涵洞端部施工困难时才采用。
3.涵洞的基础
除石拱涵外,一般将涵洞的基础埋在允许承压应力为200kPa以上的天然地基上。
(1)洞身基础
①圆管涵基础。
根据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及冰冻深度等情况,设计为有基及无基两种。
有基涵洞采用混凝土管座。出入口端墙、翼墙及出入口管节一般都为有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采用无基:岩石地基外,洞顶填土高度超过 5m;最大流量时,涵前积水深度超过 2.5m 者;经常有水的河沟;沼泽地区;沟底纵坡大于 5%。
②拱涵基础。
非整体式基础适用于涵洞孔径在 2m 以上,地基土壤的允许承载力在 300kPa 及以上、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壤(包括密实中砂、粗砂、砾石、坚硬状态的黏土、坚硬砂黏土等)。
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整体式基础,以便分布压力,也可加深基础或采用桩基。
③盖板涵基础。
一般采用整体式基础,当基岩表面接近于涵洞流水槽面标高时,孔径大≥ 2m 的盖板涵,可采用分离式基础。
(2)洞口建筑基础:进出口应设置洞口铺砌以加固,并在铺砌层末端设置浆砌片石截水墙(垂裙)来保护铺砌部分。
4.沉降缝
(1)每段之间以及洞身与端墙缝之间设置沉降缝,使各段可以独自沉落而互不影响。
(2)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压力发生较大变化,基础填挖交界处,及采用填石抬高基础的涵洞,都应设置沉降缝。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
5.附属工程
包括椎体护坡、河床铺砌、路基边坡铺砌及人工水道等。
第三节 地下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
地下工程的分类
(一)按地下工程的用途分类
(二)按地下工程的存在环境及建筑方式分类
1.岩石中的地下工程
①现代城市在岩石中建设的各种地下工程
②开发地下矿藏、石油而形成的废旧矿井空间加以改造利用而形成的地下工程
利用和改造天然溶洞形成的地下工程
2.土中的地下工程
①单建形式:地下工程独立建在土中,在地面以上没有其他建筑物;
②附建式:各种建筑物的地下部分
(三)按地下工程的开发深度分类
1.浅层地下工程:地表至-10m深度,商业、文娱和部分业务空间
2.中层地下工程:-10~-30m深度。地下交通、地下污水处理厂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
3.深层地下工程:-30m以下。高速地下交通轨道,危险品仓库、冷库、油库等。
主要地下工程组成及构造
(一)地下交通工程
1.地下铁路
速度大于30km/h,单向客运能力超过1万人·次/h
主要由土建工程和系统工程两大部分构成
土建工程:车站和区间隧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等。
系统工程:轨道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力系统、供电牵引系统、屏蔽门系统、防灾报警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人防系统、车辆段及车辆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环控通风系统、控制中心、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1)地铁建设的前提
真正制约地下铁路建设的因素是经济性问题。
(2)地铁车站
1)地铁车站形式分类
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
地下车站宜浅,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高架车站应尽量考虑站厅和设备及管理用房设于地面。车站设计宜考虑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利用。车站应建设无障碍设施。地下车站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
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现状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地区宜为1km左右,在城市外围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大车站间的距离
2)地铁车站构造组成
通常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设备用房、生活用房),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三部分组成。
①车站出入口: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
②通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尚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③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售检(机)等部位:通过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设计客流量确定。超高峰设计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或客流控制时期的高峰小时客流)的1.1~1.4倍。
(3)区间隧道与地铁路线
路线纵断面:
①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地段可采用35‰
②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
③隧道内和路堑地段的正线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困难地段在确保排水的条件下,可采用小于3‰的坡度
④地面和高架桥上正线最小坡度在采取了排水措施后不受限制
(4)地下铁路网
单线式:仅在客运最繁忙的地段重点地修一、二条铁路
单环式:在客流量集中的道路下设置,并闭合成环,便于车辆运行,减少折返设备
多线式:城市具有几条方向各异或客流量大的街道,可设置多线路网,这几条线路往往在市中心区交汇,便于乘客自一条线路换乘另一条线路,也有利于线路的延长扩建
蛛网式:由多条辐射状线路与环形线路组合,运输能力很大,可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又能避免客流集中堵塞,还能减轻多线式存在的市中心区换乘的负担
棋盘式:沿城市棋盘式的道路系统建设而成,线路网密度大,客流量分散,但乘客换乘次数增多,增加了车站设备的复杂性
2.地下公路
(1)地下公路的形式
地下越江(海)公路
地下立交公路。一般距离短,在我国较为常见
地下快速公路
半地下公路
(2)地下公路的线路与断面特点
地下公路的平面线性,一般采用直线,避免曲线。综合排水、通风等各方面要求,地下公路隧道的纵坡通常应不小于0.3%,并不大于3%
地下公路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扩线所包围的空间,它包括公路的建筑界限、通风及其他需要的断面积
建筑界限是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地下公路的建筑限界包括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等的宽度,以及车道、人行道的净高
公路隧道的横断面净空,除了包括建筑限界之外,还包括通过管道、照明、防灾、监控、运行管理等附属设备所需的空间,以及富裕量和施工允许误差等
(二)地下市政管线工程
1.市政管线工程分类
一般应包括供水、能源供应、通信和废弃物排除等四大系统
(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2)按敷设形式分类
(3)按管线覆土深度分类
一般以管线覆土深度超过1.5m作为划分深埋和浅埋的分界线。
北方寒冷地区
①由于冰冻线较深,给水、排水以及含有水分的煤气管道,需深埋敷设;
②热力管道、电力、电信线路不受冰冻的影响,可以采用浅埋敷设
南方地区
①由于冰冻线不存在或较浅,给水等管道也可以浅埋
②排水管道需要有一定的坡度要求,排水管道往往处于深埋状况
(4)按输送方式分类
2.市政管线工程布置方式与布置原则
工程官网的线路要取直,并尽可能平行建筑红线安排。常规做法:
①建筑物与红线之间的地带,用于敷设电缆;
②人行道用于敷设热力管网或通行式综合管道;
③分车带用于敷设自来水、污水、煤气管及照明电缆;
④街道宽度超过60m时,自来水和污水管道都应设在街道内两侧;
⑤在小区范围内,地下工程官网多数应走专门的地方
3.共同沟(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1)优点
减少挖掘道路频率与次数,降低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
容易并能在必要时期收容物件,方便扩容;
能在共同沟内巡视、检查,容易维修管理;
结构安全性高,有利于城市防灾;
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避免了酸碱物质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对城市景观有利,为了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空间。
另外,对共同沟中管线的管理部门来说,设施设计、保养、管理容易,安全性高,与相关单位协调容易,手续简单
(2)共同沟系统组成
1)共同沟本体
主要作用是为收容各种城市管线提供物质载体
2)管线
共同沟中收容的各种管线是共同沟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原则上各种城市管线都可以进入共同沟,如空调管线、垃圾真空运输管线等,但对于雨水管、污水管等各种重力流管线,进入共同沟将增加共同沟的造价,应慎重对待。
3)地面设施
包括地面控制中心、人员出入口、通风井、材料投入口等地面设施。
4)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标识共同沟内各种管线的管径、性能以及各种出入口在地面的位置等,标识系统在共同沟的日常维护、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共同沟建设常用形式
1)干线共同沟
①主要收容供给主干线,但不直接为周边用户提供服务
②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向支线共同沟提供配送服务,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
③特点为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而输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维修及检测要求高。
2)支线共同沟
①主要收容供给支线,为干线共同沟和终端用户之间联系的通道。
②设于人行道下,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
③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施工费用较少,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3)缆线共同沟
①埋设在人行道下,管线有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直接供应各终端用户
②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埋深钱,建设施工费用较少,不设通风、监控等设备,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
(三)地下工业工程
(四)地下公共建筑工程
在我国应优先发展以下几种类型的地下综合体:
1)道路交叉口型
交通繁忙的道路交叉地带,以解决人行过街交通为主,适当设置一些商业设施
2)车站型
结合少量重点地铁车站建设,把部分商业、贮存、人行过街交通道、市政管线工程,以及灾害时人员疏散、掩蔽等功能结合起来并与地面的改造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实施联合开发
3)站前广场型
在综合体内,将地面交通枢纽与地下交通枢纽有机组合,适当增设商业设施,充分利用商业盈利来补贴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4)副都心型
反磁力中心的地下空间体系
5)中心广场型
建设大型地下综合体,以补充地面功能的单一化。保护广场周围的传统风貌
(五)地下贮存工程
(1)城市地下贮存工程的布局
1)与交通的关系
①最好布置在居住用地之外,离车站不远,以便把铁路支线引至贮库所在地
②小城市的贮库布置,起决定作用的是对外运输设备(如车站、码头)的位置;大城市除考虑对外交通外,还要考虑室内供应线的长短问题。
③大库区以及批发和燃料总库,必须考虑铁路运输。贮库不应直接沿铁路干线两侧布置,尤其是地下部分,最好布置在生活居住区的边缘地带,同铁路干线有一定距离
2)与居住区、工业区的关系
一般危险品贮库应布置在离城10km以外的地上与地下;一般贮库都布置在城市外围。
一般食品库布置的要求是: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道上,不要在居住区内设置;地下贮库洞口(或出入口)的周围,不能设置对环境有污染的各种贮库;性质类似的食品贮库,应尽量集中布置在一起;冷库的设备多、容积大,需要铁路运输,一般多设在郊区或码头附近。
(2)城市地下贮库工程布局的基本要求
1)地下贮库应设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
2)靠近市中心的一般性地下贮库,出入口的设置,除满足货物的进出方便外,在建筑形式上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布置在郊区的大兴贮能库、军事用地下贮库等,应注意对洞口的隐蔽性,多布置一些绿化用地
4)与城市无多大关系的转运贮库,应布置在城市的下游,以免干扰城市居民的生活
5)由于水运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因此有条件的城市,应沿江河多布置一些贮库,但应保证堤岸的工程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