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的思维导图,包括: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生理、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细胞
红细胞(最多)
白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最少)
血浆(淡黄色液体)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和一些气体等。其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血浆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运输物质,缓冲血浆pH值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凝血,抗凝,纤溶,参与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理功能。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在的容积百分比
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
循环血量:心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血量,占总血量的80%
储存血量:储存在肝、脾、肺及腹腔静脉丛等处。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黏滞性
由于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摩擦所形成的。血液的黏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浆渗透压
渗透:用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液体隔开时,可见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扩散。渗透现象的产生条件:1.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质分子数目不相等。
渗透压:血浆中溶剂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的数目的多少成正比,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的大小无关。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85%的NaCl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当血浆pH值低于7.35时为酸中毒,高于7.45时为碱中毒。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直径约7.5um,呈双凹圆盘形,周边较厚,中央较薄。红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利于气体交换。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充满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无线粒体,糖酵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来源。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渗透脆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生成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的生成经历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前体细胞阶段。该过程经历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幼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所需的辅助因子。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爆式促进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有核的细胞。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数目变动范围很大:新生儿高于成年人;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及剧烈运动时均可升高;女性在月经、妊娠和分娩期,白细胞也有所升高。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其形变能力、趋化性以及吞噬能力都很强,在血液的非特异性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化脓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能力,能释放催化因子。
嗜碱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少的一类白细胞,其功能与肥大细胞类似。
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单核细胞: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白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的形态
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胞质小片,无细胞核,有完整的质膜。游离于血浆中,未激活的单个血小板呈双凸扁盘形。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黏附
聚集
释放
吸附
收缩
血小板的功能
参与生理性止血
促进血凝
对血管壁的修复支持作用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凝固是指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
本质: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血凝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过程:三个步骤:1.凝血酶复合物形成;2.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两个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
抗凝系统
体内抗凝系统由体液抗凝系统和细胞抗凝系统
主要的体液抗凝系统物质
组织因子途径抑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肝素
蛋白质C系统
抗凝、促凝
纤维蛋白溶解与纤溶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
定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可使止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血凝块溶解、清除,保持血流畅通,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愈合以及血管的再生,同时维持血管内的血液处于流体状态。
两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降解
功能
运输功能
免疫和防御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