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面颊、前额及下颌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本导图就2021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做一简要介绍!
精选提升自我的10本书,送给正在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你。
职场常用的工具汇总,看完改变你的职场人生
《认知驱动》是《认知觉醒》的姊妹篇,认知驱动比起认知觉醒更偏向于实践性。 作者周岭认为,要想获得无限可能,“fu制”和“价值”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就应该激励自己去创造“可fu制的价值”。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将帮助我们做成事情,创造价值。 如果你也想做成一件事,实现人生理想,那么就从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100天,2种方法,做3件事。本书从自律的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自律的方法和践行的具体策略,让自律100天的行动真实看得见,100天,记录你的坚持,见证你的改变。让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本书与你同行。
痤疮,又被称为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本导图就痤疮的非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2021版)
治疗
治疗目标
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缩小或消失,减少复发
基础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日照,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
避免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
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
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修复皮肤屏障
透明质酸
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青刺果油
防晒
日光防护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SPF)≥ 30
UVA防晒指数(protection grade of UVA,PA)+++
广谱(UVA + UVB + 蓝光)防晒剂
美白类护肤品
治疗相关疾病
分期分型治疗
活动期
避免光电治疗及化学剥脱术,应选择基础治疗配合系统药物治疗
系统药物
氨甲环酸
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
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
可口服用药
250~500 mg/次
每日1~2 次
用药1~2个月起效
建议连用3~6个月
甘草酸苷
维生素C和维生素E
谷胱甘肽
外用药物
氢醌及其衍生物
一线外用治疗药物
维A酸类
壬二酸
稳定期
化学剥脱术
果酸
水杨酸
复合酸
光电治疗
Q开关激光
694nm、755nm和1064nm
2~4周1次,治疗6~10次
大光斑(6~10 mm)、低能量(<3J/cm2)的1064 nm Q开关Nd:YAG激光可以通过亚细胞选择性光热作用治疗黄褐斑,可使成熟的Ⅳ期黑素小体选择性光热解,减少黑素小体数量,在破坏黑素小体和黑素颗粒的同时,保持细胞核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避免黑素细胞损伤
皮秒激光
脉宽更短,对色素的机械性破坏能力更强
755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可在表皮形成激光诱导的光破坏效应并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在祛除色斑的同时改善光老化,多角度治疗黄褐斑
非剥脱点阵激光
1450nm、1540nm、1550nm和1927nm
非剥脱点阵激光靶色基为水,治疗时可不破坏角质层,直接穿透表皮作用于真皮,同时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射频
强脉冲光
中医中药治疗
内治法
肝郁气滞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湿阻证
肝肾阴虚证
外治法
鉴别诊断
炎症后色素沉着
继发于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淡褐色、紫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斑
局限于皮肤炎症部位,界限清楚
根据既往有炎症性皮肤病史及随后出现的色素沉着可鉴别
褐青色痣
好发于20~30岁青年女性
多表现为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及颞部的圆形、散在不融合灰青色斑点
太田痣
常于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发生
多表现为单侧分布于颧部、颞部、眼结膜的深青色融合性斑片
黑变病
可有长期焦油、劣质化妆品等接触史或炎症性皮肤病史
早期临床表现为红斑、脱屑等皮炎样改变,久之出现网状或弥漫性色素沉着, 常呈灰色,伴毛细血管扩张,皮疹常累及面颈部,也可泛发
临床分期及分型
临床分期
近期有皮损面积扩大,颜色加深,皮损泛红,搔抓后皮损发红
玻片压诊大部分褪色
RCM下见表皮基底层较多高折光的、树突多且长的树枝状及星爆状黑素细胞,真皮浅层可见数量不等的中等折光的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高折光的噬色素细胞
近期皮损面积无扩大,颜色无加深,皮损无泛红,搔抓后皮损不发红
玻片压诊大部分不褪色
RCM下见表皮基底层较少的树枝状黑素细胞,树突较活动期黑素细胞缩短,星爆状黑素细胞较罕见,真皮浅层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减少
临床分型
根据血管参与情况分型
单纯色素型(M 型)
玻片压诊皮损不褪色
Wood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
色素合并血管型(M+V型)
玻片压诊皮损部分褪色
Wood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不明显
根据色素所在位置分型
表皮型(表皮色素增多)
混合型(表皮色素增多+ 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
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分型
面中部型
颊型
下颌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多见于Fitzpatrick分型Ⅲ~Ⅴ型深肤色人种
日光照射
长波紫外线(UVA)
中波紫外线(UVB)
蓝光
直接刺激黑素细胞合成色素
性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
口服避孕药
激素替代治疗
黑素合成增加
血管因素
炎症反应
皮肤屏障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