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维生素
生物化学之维生素与辅酶思维导图,包括维生素的定义、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内容,并进行了举例。
矿物质知识总结,主要对钙、镁、铁、锌、碘、硒的生理功能、吸收代谢、需要量及食物来源、缺乏过量的影响等进行了总结。
脂类思维导图,包括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膳食脂肪和有关健康问题、脂类功能三部分内容,需要的可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维生素
概述
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缺乏
原发性维生素缺乏
继发性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原因
食物中维生素供给不足
吸收受障碍
人体需要量增加
长期用营养素补充剂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维生素C
类维生素物质
胆碱,生物类黄酮,肉毒碱
维生素A(视黄醇)
理化性质
脂溶性维生素,又称为视黄醇
生理功能
视觉功能
维护上皮细胞的形态完整和功能健全
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
与骨质代谢相关
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维生素A大都以视黄醇酯的形式存在
缺乏与过量
缺乏
夜盲症
干眼病
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毛囊角质化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过量
引起急性,慢性毒性
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RNI,成年男性800μgRAE/d,女性700μgRAE/d(RAE为视黄醇活性当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3000μgRAE/d
动物肝脏,奶类,蛋类,深色蔬菜与水果是维生素A良好来源
维生素D(钙化醇)
存在形式
为一组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的固醇类化合物,其中以维生素D2,D3最为重要
D2,D3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完全相同,具有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维持血液中钙,磷的正常浓度
参与某些蛋白质转录的调节
发挥激素样作用参与体内免疫调节功能,如银屑病的治疗
获取途径一是经过口从食物摄入,二是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合成
代谢主要在肝脏
儿童佝偻病
方头,鸡胸,OX型腿
骨质软化症
骨质疏松症
手足痉挛症
一般不会过量
RNI成年人10μg/d,可耐受摄入量UL为50μg/d
鱼肝油,海水鱼,动物肝脏,奶油是维生素D只要食物来源,坚持户外活动
维生素E(生育酚)
又名生育酚,维生素E对氧十分敏感,容易被氧化破坏
抗氧化作用
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
预防衰老
与生殖机能有关
被动扩散
缺乏较为少见,但可在低体重的早产儿,血β脂蛋白缺乏症和脂肪吸收障碍患者中出现
较少见
适宜摄入量AI,成年人14mgαTE/d,UL为700mgαTE/d
维生素E只能在植物中合成
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参与凝血功能
参与骨钙代谢
AI成年人80μg/d
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肠道细菌合成,另一方面来自于食物
维生素K广泛分布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维生素B1与预防和治疗脚气病有关,又称为抗脚气病维生素
参与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正常功能
在血液中主要以焦磷酸酯的形式由红细胞完成体内转运
主要在空肠中被吸收
损坏神经,血管系统
不易过量
RNI成年男性1.4mg/d,成年女性1.3mg/d
谷物是维生素B1主要来源
维生素B2(核黄素)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于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FAD)两种辅酶中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与体内铁的吸收,储存,动员有关
食物中大部分维生素B2以黄素蛋白的形式存在,在小肠上部吸收
维生素B2在体内大多数以辅酶形式存在于血,组织,体液中
眼,口腔,皮肤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维生素B2缺乏往往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的缺乏
不易过量及中毒
RNI成年男性1.4mg/d,成年女性1.2mg/d
肠道中可以合成一定量,但数量不多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乳类,蛋类,各种肉类,动物内脏
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
是蛋白质代谢中氨基酸脱羟酶和转氨酶的重要辅助成分
参与氨基酸代谢
参与糖原与脂肪酸代谢
参与烟酸形成
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吸收代谢
典型临床表现是脂溢性皮炎
缺乏比较少见,通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失同时存在
几乎不过量
RNI成年人1.4mg/d,UL60mg/d
干果,酵母,鸡肉含量丰富
烟酸(B3,维生素PP,抗癞皮病维生素)
缺乏时患癞皮病
子主题
泛酸(B5)
生物素
维生素B12
叶酸
缺乏时患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神经管畸形
大部分B族维生素的共同作用
抗炎症
促进碳水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作为辅酶或辅酶因子,调节神经降压的作用
维生素C(抗坏血酸,抗坏血病维生素)
又称抗坏血酸,抗坏血病维生素
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食物供给
参加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生物氧化过程
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并具有解毒作用
与贫血有关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防癌
主要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吸收
坏血病
恶心,腹部不适,腹泻
RNI成年人100mg/d,UL2000mg/d
新鲜蔬菜与水果
在植物绿叶中含量丰富
食物中叶酸进入人体后被还原成具有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四氢叶酸
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RNI400μgDFE/d,UL1000μg/d
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物,深色绿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