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知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五章知觉知识框架,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等的相关内容。
编辑于2022-03-16 19:20:24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应。 知觉特性的相关概念: 选择性——指人对外来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被选择的是对象,未被选择的其他刺激成为背景) 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直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空间知觉的相关概念: 空间知觉——对物体空间关系的的认识 形状知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应 大小知觉——脑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反应 深度知觉——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应,即对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 方位知觉——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应,即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形状知觉的相关概念: 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角度、方向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努力,是由视觉系统的特征检测器完成的 形状识别——人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形状是什么,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他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 轮廓——是指在图形中,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临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轮廓的掩蔽——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 “不注意盲视”现象——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周围其他的物体就可能视而不见 特征捆绑问题——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组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深度知觉的相关概念: 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辅合——是指眼睛(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对象重叠——一个物体部分的遮挡了另一个物体,被遮挡的物体就被知觉的更远一些(判断物体前后关系)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起来趋近于接近 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导致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处物体清晰 相对高度——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的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远些 纹理梯度——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距离自己越近的东西越稀疏,越远的东西越密集) 运动视差——(向侧面看)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做相对运动(要保持平行)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的慢,方向相同) 运动透视——(向前面看)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小 双眼视差——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将看到双像 时间知觉的相关概念: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时序知觉——能够分辨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时距知觉——能够估计出事件存在的持续时间 时间点知觉——能够知道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运动知觉的相关概念: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 真正运动的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视剧电影等)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自主运动——暗室内点燃的烟头,注视光点,光点似在移动 运动后效——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把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错觉——由于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的种种歪曲
相关概念
作用
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纳入一定的范畴
加工
通过对事物了解的多少判断类型,了解的少就要再多了解一下,掌握更多的数据,就是数据驱动加工(了解是基础,因此是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人的知觉系统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
知觉特性
知觉特性的相关概念: 选择性——指人对外来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被选择的是对象,未被选择的其他刺激成为背景) 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直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口诀: 选择学习适应 整体理解恒常
选择性➡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相互转化——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时,原来的对象成为背景,背景成为对象
互相依赖——人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
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②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特点
对于各个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
理解性➡意义
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②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③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恒常性➡影响因素
种类: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恒常性(视觉范围内)
①视觉线索——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②人的知识经验
知觉学习➡经验影响知觉
知觉定势——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日常的直觉经验影响对事物细节的知觉
种族效应——易分辨本民族的脸,不易分辨其他民族的脸
知觉适应
进化阶梯越高,知觉适应的能力越强
空间知觉➡种类
形状知觉
图形组织的原则⑧
封闭、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简单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线条朝向
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原始特征进行分析
形状识别——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种类
物体识别
面孔识别
文字识别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不注意盲视”现象
特征捆绑问题
眼动
微跳(微小、不随意的)——维持视觉映像,避免视网膜因注意而产生局部适应
跳动(较大的、随意的)——眼睛从一个注意点到另一个注意点(眼睛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a=A/D 视网膜投影大小=物体的大小/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影响因素

物体的熟悉性
邻近物体
体态变化
深度知觉➡线索
肌肉线索
调节
辅合
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方位定向➡分类
视觉的——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
听觉的——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
时间差——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入两耳的时间差别
强度差——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到两耳时,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别
时间知觉
与广大脑区有关系
种类
时序知觉
时距知觉
时间点知觉
影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质量
人的兴趣和情绪
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的知觉——主要看物体运动的角速度
似动➡种类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错觉➡种类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潘佐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螺旋和运动错觉
螺旋错觉
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赫尔曼格栅
格丽德火花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