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知行合一精髓笔记
知痛,必已痛了方知痛;知饥,必已自饥了;与花香和恶臭的故事一样,很多人会说冷、暖、香、臭并不是行,也是知,这个说法是狭隘的;自身的状态、感觉,也是一种媒介,也会有一一对应的信息。所谓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你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行。悲伤的时候,你会突然想起之前的伤心事。有时候午夜梦回,突然觉得曾经很对不起某个人,做过很过分的事儿,也会突然幡然醒悟,自己曾经的某件事做错了。
编辑于2022-03-20 12:03:35知行合一精髓笔记
知行合一
知
意识
知痛,必已痛了方知痛;知饥,必已自饥了;与花香和恶臭的故事一样,很多人会说冷、暖、香、臭并不是行,也是知,这个说法是狭隘的;自身的状态、感觉,也是一种媒介,也会有一一对应的信息。所谓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你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行。悲伤的时候,你会突然想起之前的伤心事。有时候午夜梦回,突然觉得曾经很对不起某个人,做过很过分的事儿,也会突然幡然醒悟,自己曾经的某件事做错了
你喜欢刘德华吗?在脑子里回答,如果答案是喜欢,那下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是一部电影?一次演唱会?还是一次言行?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都是错误的!事实上,就是你认为你喜欢上他的那一个场景中,你绝不会突然从电影、演唱会或是一次言行中马上抽离出来,然后告诉自己我喜欢他,你一定是专注在他正在从事的表演中的。而刚才问你的问题,是你临时思考出来的结果!我问了你之后,你开始回想脑子里关于他的信息,最终整合出了这个答案,神奇的是,你真的相信自己是从那时候就喜欢上他的
人的现在总会被未来的自己加上点什么想法,但是你的现在就是你的现在,你做着自己的事,天知道未来的你会怎么描述现在的你。所以上面的回答根本不是知行合一的知,这只是你的意识。意识只是整合你的信息,让你思考,并不是决定你下一秒行为的东西
意识是语言和一部分感觉,是后天学会用来彼此交流的东西。你说我现在抬抬手,说完之后这句话在你脑海中要转换成信号,你才会抬手。天马行空的意识不但会蒙蔽你对过去的感知,只存在于此时此刻,没有过去未来
感觉
假如你今天想要吃冰淇淋,下班之后你经过便利店,想起来这件事,就去买了,你看到便利店想起来这件事的感觉带着你去买,这种感觉才是知。这个例子很重要,你想吃,然后后来就去吃了,你想的时候不是知,你看到便利店的时候,带动着你行动的感觉才是知;同样的,下意识的反锁门锁的动作,也是知
所以一件事的发生,对于你来说一定是现有感觉,然后才有意识,比如你吃了一口冰激凌,感觉很好吃 ,然后你才会整理成语言表达出“好吃”这两个字来;只要人醒着,就有知,就有感觉,感觉带着你行动,意识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不能完全控控制你,就像每一次抬手前,你不会在意识里告诉自己我要抬手了;以个你讨厌的人向你表白,你各种你有拒绝,这些由意识思考来的你有都不是知,真的知识你对他讨厌的感觉,然后才有了各种你有,然后你觉得真的是这个理由,而对方也信了
决定你行为的是此时此刻的感觉,就是此时此刻的知,它发于瞬间,又转瞬即逝
知行一体
知行真实的样子
知行一体,你的知决定行,行又决定了知。知不来自于意识,来自面前的世界,来自你的视觉听觉触觉,来自你过去的行。你难受了,不会想一下我不要难受,你就真的不难受了,这种时候,道理你都懂,但是你还是难受。平常跟别人讲道理一套一套的,到自己身上了,还是不可避免。此时你的知是这种难受的感觉,你难受,听道理为什么改变不了呢?因为只有行才能改变知。意识层面的空想99%都没有用,不是说什么,想什么就能轻易改变的
前面你已经知道了,意识会按照遇到的问题,加工以前的行,可是这并不代表以前的行真的是带着你以为的目的去做的,也不代表你以为的那种时空感,你以为你很早就喜欢上刘德华了,但是在我问你之前,你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所谓的一直喜欢,爱一个人好多年,还有那种事后诸葛亮的,其实我一开始就怎么怎么样的说法,都是自我欺骗,都是在说的那一刻临时思考的而已,过去该干嘛还是在干嘛
所以只有你摆脱这种感觉,拖着身体,真切的现实的去做点什么,才能改变目前的状态。这是最简单,但是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走出痛苦的方式
行会成为未来的知
本来你下班回家独处之后,会开始难受,但是当你今天做了别的事情之后。明天你就会好很多。因为明天,你的知会带着你的身体,控制的行,去做上次你在这个环境做的事情;简单的描述就是,这次你在这个环境的行为,下次再到这个环境,你的知就会带着你,按照上次的行为来做。昨天你没有沉浸在痛苦中,今天就也不会
举例1: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到了新的工位,然后你把东西放好,看了一下觉得杯子放在左手边比较好,于是你放了过去。然后你下次喝完水,你的知会让你情不自禁的还放在那里。这个还放在那里的过程,是不经过思考的,不经过意识的行为;举例2:你对待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回家有很多路,你每次都不假思索的走自己之前走的路
不管是面对一个人,一个环境,一件事,一个问题,一个想法,等等(下文统称为媒介,不再一一列举)你的知都会让你联系到上次的行。你想过一个问题的答案,有人问你就能马上回答出来。别人问一个问题,周围人都不知道,只有你能答出来,不是因为你聪明,是你曾经接触过,或者思考过。这就是你的行为规律,这就是知行合一;知不来自你的意识,来自于你上一次对这个媒介做出的行。你要建立一个模型,一个一一对应,但是又不断被替代的模型
一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一瞬间给你的感觉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媒介。那这个之前,是哪一次呢?刚认识?还是哪次出去玩的时候?可是生物本能来说,一瞬间的事儿,哪可能给你选啊,这不是你用意识能选的东西。只能来自上一次。可能是上次他的行为给你留下的印象,也可能是上次他出现在你脑海里你对他的想法,总之是来自上次,不是上上次,也不是上上上次,只能是上一次。这一瞬间的感觉,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
这次用这种方式做一件事,下次你还是首先想起来用这种方式。做过的事情再做觉得很简单,没做过的就觉得很复杂不想去做。因为做过的,在你的脑子里有对应的知了,每一步下意识就能完成。你的意识想起来什么,自己都是无法控制的,一定会想起来这个媒介对应的上次的与之关联的信息。你是这样,别人也是,以后你会慢慢的能了解并预测别人的知和行
根据眼前的媒介的不同,并不会完全按照上次来做,你会根据眼前的媒介,各种形势、面对的人不同、自身的状态不同,等等来做出行为。但是第一时间,本能的反应绝对是以上一次为准。新的眼前的媒介会跟你后来的行融为一体,这个媒介对应的信息就被替代了,后来你看到了这个媒介也没反应,很平常,想不起来是因为被替代了,跟时间没关系,一一对应,又不断替代的思维模型,也是你的行为规律
替代也存在于意识之中。就比如解决失恋难受的问题,之前你难受会找人聊天,寻求解脱,今后你就知道了用行改变知。那这个失恋难受的问题,在你意识里的解决方法就从之前的,替代为全新的了,以后你就会按照全新的方式去做。各种道理,以及你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认识,也遵循这个替代原则,读书、思考,都会替代掉过去低级的信息;有时候你觉得看道理没有用,但是你看的时候只要认真、好好思考,形成了一种感觉,一种知,后续遇到对应的情况,你就会想起来,你的阅历积累,并不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你只是不断的替代自己的信息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曾经你爱过的人,说过的话,都只能代表那一刻而已,永恒只是你意识里的错觉,不存在于现实,现实永远在变,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不管你多么不信,现实都是在变,而且与时间无关,只与一一对应并且替代的逻辑有关。意识与现实无关,只要你知道他眼睛刚才看到了什么,并且知道上次他做的与之有关的行为是什么,你就知道他会想起来上次的场景。对于一件事的看法,如果一个人上次是这个看法,这次还会是这样
不要跟人争论对错。终于在某个瞬间得到答案了,然后呢,这只是你一天中意识里的一瞬间,与你接下来的行,毫无关联,也没用,跟一些网络暴民就算了,你说服不了他,他的所有过去决定了他的看法,他有他的感觉,你改变不了;感情需要维护,要从现实里考虑,好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对方的影响。不要从意识层面想啊想就想把很多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揣摩对方的状态、感觉,要从对方语言的背后找到让他做出这一行为的知是什么,不要光深究语言本身
不要用性格之类的意识限制自己。根据眼前的现实,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合适的行为就好。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有伤心的时候,没有哪个词能概括一个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性格经常就是,你得到了一个描述,然后想起了最近与这个描述有关的经历,然后你一想哎呀自己真的是这样,这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后你真的就这样了,学会看到此时此刻,不要被意识蒙蔽,总觉得某个瞬间就是永远,有时候人打自己脸很快
良知
何为良知:不虑而知为良知
何为不虑:王阳明就像郎朗,心学就是它的钢琴
想像王阳明一样理解心学就要像他一样去实践,这并非唯心。任何人,包括我的一番话也没办法让你立刻拥有郎朗对钢琴的感觉,只能是让你明白,引导思考体悟
也不是随时思考随时分辨,就像以扶老奶奶过马路要去分辨一下善恶一样!不然钢琴还怎么弹?
致良知
知行合一是你运行的规律,它里面没有善恶.就更不要说本性善恶之类的了,地球上某些地方,那些孩子做出一些恐怖的事情,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本身就没感觉,有感觉的是你。是你看到那些事情有感觉
你经历的失望和苦难,给你了共情的能力,看到对应的情况,你就有怜悯之心。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有些人是麻木的。某些事情你也有麻木,有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情况。你所抵触的,当你去做了之后,下一次就不会了
出轨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一次发生之前,人是很抵触的,是有道德约束,责任感约束等等,是有一种知、一种感觉的束缚的,但是它只是某一刻,如果欲望的知更强烈,一旦做了,第二次的时候,会发现也就这样,没什么感觉,天不会塌地不会陷,跟吃饭睡觉一样感觉很平常。极端一点,你要是刻意违背目前的充满怜悯之心的知,你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别人看着恐怖的事情,你做起来没感觉
所以王先生要我们,一定要有良知,他也自小就想要当圣人,良知在他的灵魂深处枝繁叶茂,他是个善良的人,也教导我们要善良。那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真让人动容
如果能发现自己的心之本体,就能捕捉到自己所有的动心起念,就能看到自己卑劣的一面,故而知善知恶,而不是只知道别人的善恶,忽略了自己,整天琢磨别人,却根本不了解自己;我觉得有一刻很重要,就是一个人想明白了,自己可以不必对外界做出那些似乎该有的反应,天塌了我不一定要慌,遇到生人或者大人物也不必慌,原来我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只要我一念之间,就能心安,不需要去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