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审计证据
CPA审计证据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涵盖了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的性质、审计证据的环节、审计证据的工作方法。
考研必备!金融专硕货币篇知识框架(不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还不快收藏学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审计证据
含义
两类信息
会计信息
其他的信息
会计记录以外的
来源
内部来源
外部来源
以前年度审计获得的
实施质量管理程序获取的
特性
佐证的信息
矛盾的信息
信息的缺失,也构成证据
性质
充分性
数量
风险评估
风险高→要求的证据多
质量
质量高→要求的证据少
质量有缺陷→无法通过数量来弥补
适当性
质量(且命题)
相关性(有逻辑)
测试方向
逆查:由账到证→测试高估→存在或发生认定
顺查:由证到账→测试低估→完整性认定
审计程序
特定程序可能只与某些认定相关,与其他无关
某特定认定的证据,不能替代其他认定的证据
不同来源、性质的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可靠性(可信度)
证据的可信程度,不要绝对化,举例见打好基础P52
审计的环节(工作性质)
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总体风险等基本面信息
控制测试
对规章制度的测试,看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实质性程序
找寻重大错报
审计程序(工作方法)
检查
观察
询问
函证
有背诵
重新计算
重新执行
分析程序
理解成数字运算
目的(运用环节)
运用于风险评估程序
分析程序应当用,但有例外,了解内部控制时不用分析程序
具体运用
运用于实质性程序
在实质性程序中,可以用但不必须用分析程序
设计实施分析程序考虑因素
对所涉认定的适用性
适用前提
有逻辑:存在预期关系
可预期:大量交易提供数据支撑
影响因素
认定的性质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数据的可靠性
可靠性越高→预期准确性越高→分析程序更有效
信息来源
外部独立渠道比内部渠道可靠性强
信息可比性
专门行业的专业数据比一般行业的通用数据可比性高,可靠性强
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eg:使用的数据是否经过审计了
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使用被审单位编制的信息,要考虑与信息编制相关的 控制是否有效
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影响预期值准确度
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是否可预测)
信息可分解程度(越可以细分,准确度越高)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可接受的差异额
已记录金额与预测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重要性
影响可接受差异
重要性
计划的保证水平(高→严格→可接受差异越低)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严格→可接受差异越低)
运用于总体复核
回头看,审计要结束了,再返回来整体看一下
应当用分析程序
特点
与风险评估对比
相同: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基本相同
不同:时间和重点不同、使用的数据和质量不同
子主题
与实质性程序对比
不同
总体复核: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实质性程序:集中在认定层次,详细且具体
不能用于控制测试,因为控制测试是规章制度,而分析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