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框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含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等等
编辑于2022-03-26 16:48:11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1)认知
(2)动机和情绪
(3)能力和人格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含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分类
观察法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观察法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叫“实验室观察”或“控制观察”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受试者的日常活动中,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叫“参与观察”
优点
1. 试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1.难以进行重复观察,对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2.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3.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容易“各取所需“,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5.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举例
观察婴儿的语言活动,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实验法
含义: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统的操纵自变量,使之系统的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之改变的方法。实验法的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反复出现。(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分类
实验室实验法
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
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
优点
1.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
3.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
1.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2.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举例
控制教学条件,在学习后,甲乙组同学一组进行休息,一组工作,比较他们的回忆成绩。
测验法
含义: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显示也要严谨,客观,符合科学。
基本要求
信度
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效度
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优点
1.简便省力,易于实行
2.种类多,灵活方便
3.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严谨,结果可靠
4.所得的结果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5.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缺点
1.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2.一般是间接测量,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心理,如果行为样本选择不准,所得结果就很难准确
3.对施测者要求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技能
4.测量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应过程
举例
高校的入学测验,测量学生的成绩水平
调查法
含义:就某一问题向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分类
访谈法
问卷法
测查法
评价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
优点
1.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2.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缺点
1.不够严谨
2.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3.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4.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举例
一问一答的采访
个案法
含义:个案选择非常重要,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代表性越高,意义越大。
优点
1.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能够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的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缺点
1.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概括结论或推广结果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2.对个案代表性要求较高
举例
临床研究中,某些失语病人,只丧失对词命名的能力,其他语言能力正常。或智力正常,交往能力低下的儿童。
相关法
含义: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
1.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2.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3.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4.可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5.往往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缺点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举例
学生的阅读,数学成绩与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存在负相关
三、心理学的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人物:德国 冯特,铁钦纳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对象:人的意识
内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连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
感觉(直觉元素)
意象(表象)(观念的元素)
激情(情感)(情绪的元素)
方法:实验内省法
历史评价
贡献: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开创了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
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对象: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
内容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把意识看成是川流不息(连续性)的过程。
1.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3.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方法:客观观察法
历史评价
贡献
1.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2.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3.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对象:行为
内容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被观察的事件,即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3.反对遗传决定理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方法:实验法
历史评价
贡献:行为主义的产生,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局限: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
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
内容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并把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称之为“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提出知觉中的许多组织原则,试图解决格式塔的生理基础问题。
方法:实验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是正确的。
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反映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精神分析学派
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内容
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力比多)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生活史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科学心理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动机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
不仅对心理学,甚至对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达尔文《物种起源》,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并称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局限
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
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且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
夸大性欲的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被试具有局限性,不利于推广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对象:人格
内容
1.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
历史评价
贡献
人本主义被称为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其主张人性本善,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关怀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研究理论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
局限
人本主义错误地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性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认知心理学
人物:皮亚杰,奈瑟儿,纽维尔·西蒙
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对象:信息加工过程
内容
1.关注人脑所发生的的心理事件,如人是怎样推理记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解释经验,获得道德标准和形成信念的。
2.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3.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
4.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和运用。
方法: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
历史评价
1.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2.科学家们相信,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