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中社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维导图: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11.29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国梦等等
编辑于2022-03-31 11:07:0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
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明确
丰富内涵
针对内部矛盾
奋斗目标
新时代根本主题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逻辑起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11.29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中国梦
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治国理政方针理论
四个伟大
伟大梦想——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斗争——前提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伟大工程——保障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战略安排
两个百年计划
首提
1997.9.12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 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内容
到建党一百年时(2021),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征程
十九大 习近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十九、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两步走
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
2035-本世纪中叶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体安排
见五位一体
前进方向/价值导向
明确新时代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大国到强国的价值引领
总体方略
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经政文社+生态文明)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现实基础
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5.10 十八届五中全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四个坚持之“落脚点”)
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国家繁荣发展必由之路
共享:中特社本质要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线
只有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主要问题
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
方法论
推进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 去库存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 去杠杆是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 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补短板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必要条件 补短板也是平衡供需关系的必然手段
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战略支撑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
2020,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空间布局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竞争力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制度保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特社政治发展道路
国体/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式)有机统一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伟大政治创造、新型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基层群众自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途径、最高形式;保障、根本政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党核心+1个劳动者+1个建设者+2个爱国者
2018.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宪法修正案:“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大团结大联合,做好统战工作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概括
十九大前 四有三面向
1997十五大江泽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17 十九大后
习近平:“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位
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坚定文化自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最低:社会救济
中等:社会保险
最高:社会福利
主体特定性:社会优抚(军属、烈属、军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
2014江苏调研首次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11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2017.10 十九大 明确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
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防控金融风险
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精准脱贫攻坚战
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深度贫困地区聚集
内生动力
eg. 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
2013.1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意义
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总目标
根本方向: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举措
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理论观点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重大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改革、发展、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
2014.10 十八届四中
核心: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详见脑图“法律”
全面从严治党
2014.1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政治建设居首位,思想建设、组织作风建设(毛泽东思想)是基础,纪律建设(前身是反腐倡廉)兜底,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
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强调坚定四个自信
总目标/根本路径
2013.11 十八大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针对外部矛盾
国防保障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强军目标是人民军队
听党指挥: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能打胜仗:强军之要、根本职能、根本指向
作风优良:保证、鲜明特色、政治优势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战斗力是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
军事理论现代化
军队组织形式现代化
军事人员现代化
武器装备现代化
推进强军事业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军民融合发展
良好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保证
中特社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党中央、习近平)、看齐意识(党中央)
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十四个坚持
基本方略
本质特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群众路线/出发、落脚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目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
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位一体”经济部分
民主政治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本质要求
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文化自信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社会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生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九大 百年大计;2018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根本大计
军事
总体国家安全观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战略支持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一国两制(50年不变)和推进祖国统一
良好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党最鲜明的品格
方法论
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特社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时代背景
新时代
迎来从站起来(1949),富起来(1978)到强起来的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八大以来获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2012 十八大会议要点
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8、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2013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
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
十八~十九大五年间
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0 十九大
大会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涵和意义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