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基本原理知识体系
2022年《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体系,知识内容有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编辑于2022-04-03 14:48:07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概念
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法是反映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特征
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国家制定:制定新的法律规范
国家认可:认可已经通行的规则,如习惯、教义或礼仪等
权威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和执行
统一性: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根本原则一致,除特殊情况,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法律体系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其它类型的社会规范的区别: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国家强制力包含: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构
法律的实施主要依赖社会主体的自觉遵守和实施,只有社会主体违法并且需要承担责任时,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
技术规范
社会技术规范
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在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规范方面,法不是唯一的社会规范,道德、宗教、风俗习惯也起到重要作用
道德规范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法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人的内心信念及宣传教育
法律体系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相关法: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争取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
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法律
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
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
刑法
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成
特征
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极其广泛
强制性最突出,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实施的有效后盾
行政法
概念: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及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
调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纵向法律关系
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具有从属性、服从性的特点
民商法
概念: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债权、婚姻、家庭、收养、继承等
商法:包括公司、证券、破产、保险、票据、知识产权
经济法
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税收、宏观调控、经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农业、自然资源、能源、产品质量、企业国有资产、金融监管、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社会法
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利益等
有关劳动关系、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法律: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工会法等
有关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证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诉讼与诉讼程序法
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的法规规范的总称
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
引渡法
非诉讼程序
仲裁法
人民调解法
劳动争议法
法律渊源
法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表明法的效力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我国主要继承成文法传统,法律渊源表现为制定法,不包括判例法
主要有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最高效力,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选举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地位仅次于宪法,高于法规、规章
刑法、民法典、公司法、证券法等
法规
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登记管理条例、***监督管理条例等
规章
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
企业会计准、支付结算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办法等
地方政府规章
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发布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司法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
国际条约和协定
法律规范
概念与特征
概念: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特征
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
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和适用的普遍性
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
法律规范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律内容的具体形式,是法律规范的载体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种类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有……权利,可以……,有权……等
义务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应当……,必须……,有……义务等
禁止性规范:不得……,禁止……等
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完整的法律规范包括假定(或称条件)、模式及后果三部分组成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中结成得种种联系
法律关系:在诸多社会关系中,根据法律规范进行调整二产生得社会关系
概念: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得特殊的社会关系
特征
以法律规范为前提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法律关系的种类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法律关系主体
主体种类
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国家
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
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
行为能力
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和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便是自己行为的
法律关系客体
概念: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
物
行为
人格利益
智力成果
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包括
行为
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未要素的行为
事实行为:与表达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内容无关的行为
事件
人的出生与死亡
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时间的经过
***法治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法治思想
核心要义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们为中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道路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发展和涉外法制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与经济法律制度
调整经济的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理念与逻辑
教材的名称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