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字:男子20岁行冠利,表示成年,然后有字;女子15岁后许嫁举行笄礼,开始有字。名与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
称号:古人在名和字之外,往往还有”号”,又叫”别号”。名、字不是自己所取,而是别号则多为本人所取,用以表达自己的情趣、寄托。
称谥号:古代王侯、名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就是谥号。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族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南宋诗人杨万里斋名为”诚斋”,人们成为”杨诚斋”;蒲松龄”聊斋先生”;梁启超”饮冰室主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