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思维导图:包含原始社会,两种原始建筑形式,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等等
编辑于2022-04-11 08:34:56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
两种原始建筑形式
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
浙江余河姆渡村遗址(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 含有石灰质,壁立不易倒塌,便于挖作洞穴。
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 平面多作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
竖穴—半穴居—地面建筑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陕西临流姜塞遗址
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 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平面长方形和圆形两种。 墙体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条后再涂泥的做法。 屋顶往往也是在树核扎结的骨架上涂泥面成。 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作支撑。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吕”字形平面(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
外室设有容穴,供家庭贮藏之用
奴隶社会
夏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面貌
我国最早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夏至商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商
河南偃师师乡沟商城遗址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商遗址
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堂之间用廊连接。 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屋顶已采用瓦。
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建筑从“茅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人比较高级的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早期的遗址
瓦较少,只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
瓦的数量较多,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 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铺地方砖出现。
春秋
重要发展
瓦的普遍使用
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
空心砖,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封建社会 (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前期(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战国
高台宫室盛行
高台建筑: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 上下层选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是在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 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办法。
秦
汉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 建筑产生显著进步,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形成
斗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
结构作用明显——为了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的基础, 而用向外挑出的斗桃承托屋機,使屋槽伸出到足够的深度。
屋顶形式多样起来
以悬山顶和庑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已应用。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大发展
河南一带的西汉墓
战国时创造的空心砖大量出现
西汉:创造了榫形的和有榫的砖
河南洛阳
用条砖与楔形砖砌拱作基室,有时也采用企口砖以加强拱的整体性。
简拱顶:纵联砌法与并列砌法
石建筑:两汉,特别是东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
在建筑上不及两汉期间有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
佛教的传入引起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 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最最突出的建筑类型
佛寺
初期:以塔为主要崇拜对象,置于佛寺中央,以佛殿为辅,置于塔后。
佛寺进一步中国化:北魏洛阳许多佛寺由贵族官擦的邸宅改建的,“舍宅为寺”,前堂改为大毁,后堂改为讲堂,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使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这些佛寺也是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
佛塔
佛塔是为埋藏舍利(释远牟尼遗骨),供佛徒绕塔礼拜而作,具有圣墓性质。
传入中国后,缩小变成塔利,和中国东汉已有的多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
石窟
石窟寺是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塔院型
塔为室的中心(将窗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
佛殿型
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
僧院型
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布置为窗中置佛像,周围开凿小窟若干, 每小窟供一僧人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
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
素汉时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的发展。
模仿自然山水风景,使之再现于有限空间内的造园手法。
引入垂足而坐的高坐具
建筑物的内部随之增高
石刻
中期(隋至宋,581~1279年)
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隋
兴建都城
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
这二座城都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而成为东西二京, 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
河北赵县安济桥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肩拱桥(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 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以减轻桥的自重,还能减少山洪对桥的冲击,在技术上、造型上 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 唐
建筑特点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部城中最为严整的。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基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 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大明宫的布局
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 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乾陵的布局
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以二者之间依势面向上坡起的 地段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及石柱、石鲁、石人等,以衬托主体建筑。
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斗栱: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当时可能已有了用材制度,即将木架部分的用规格化, 一律以木料的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这是木构件分工生产和统一装配所必然要求的方法。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部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分类
楼阁式
由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可供登临远眺
西安大雁塔
密檐式
平面多作方形,外轮廊柔和,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单层塔
多作为僧人墓塔,规模小,数量多
石塔的外形,开始朝仿木建筑的方向发展
反映对传统建筑式样的继承和对砖石材料的加工渐趋精致成熟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 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斗桃结构职能极其鲜明
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 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庄重大方
琉璃瓦增多
五代
继承磨代传统,很少新的创造,仅吴越、南唐石塔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塔比唐朝有所发展
木工:喻浩《木经》
🎀 宋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都城汴梁无法再采取里坊制度和夜禁,保留“坊”的名称,但实际内容已经改变。
汴京已完全是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北宋颁布《营造法式》
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材”一经选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方便。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李诫
书中资料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木架部分采用各种华丽的彩画
屋顶部分大量使用琉璃瓦
室内布置上主要采用木装修
家具普遍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相应提高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
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
宋塔的特点:木塔已较少使用,绝大多数是砖石塔
园林兴盛
辽 金 夏
辽
墓室特色: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平面
佛塔多采用砖砌的密檐塔,阁楼式塔较少,不少密塔的外观极力仿木建筑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我国唯一的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金
建筑既沿袭了辽代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的影响
建筑装饰与色彩比宋更富丽
西夏
佛教盛行,建筑受宋影响,同时又受吐蕃影响,具有汉蒙文化双重内涵
后期(元、明、清,1279-1911年)
元
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藏传佛教(喇嘛教)盛行
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
木架建筑方面
继承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
北方寺庙建筑一般加工粗糙,常用弯曲的木料做梁架结构,许多构件被简化
🎀 明
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代大量应用空斗墙
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代砖的质量和加工的技术都有提高
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物——无梁股,多用作为防火建筑
琉璃面砖、珑璃瓦的质量提高,应用面更加广泛
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建筑的墙用砖砌,屋顶出檐可减小,斗桃的作用相应减少,并充分利用梁头向外挑出 的作用来承托屋檐重量,挑檐檩直接搁在梁头上,这是宋以前建筑未予充分利用的。
柱头上的斗栱成为纯装饰的构件
为简化施工,在官式建筑中,宋代向四角逐柱升高形成“生起”以及檐柱柱头向内倾斜形成“侧角” 的程度有所减弱,亦无金、元时期的大胆减柱法,梭柱、月梁等也被直柱、直梁所代替。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南京明孝陵 北京明十三陵
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须的杰出实例。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园林风格已经明显地趋于建筑物增多,用石增多,假山追求奇峰阴洞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性化
彩画以旋子彩画为主要类型
砖石雕刻圆和纯熟,花纹趋向于图案化、程式化。
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风水术达到极盛期
🎀 清
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承德避暑山庄
形成造园高潮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平顶房与坡顶房相结合(藏族建筑与汉族建筑相结合)
“外八庙”
造型多样,打破了我国佛寺传统的、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 它们各以其主体建筑的不同体量与形象而显示其特色,是清代建筑中难得的上品。
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各地区各民族由于生习惯、文化背景、建筑材料、构造方式、 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居住建筑的千变万化。
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工程做法》
列举了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做法,井对斗楼、装修、石作、瓦作、铜作 画作、雕作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了规定。
有斗桃的大式木作一律以斗口标准确定其他大木构件的尺寸。
只要选定了一种斗口尺寸,建筑物的尺寸都有了,这对加快设计与施工进度及掌握工料都有很大帮助, 而设计工作可集中精力于提高总体布置和装修大样的质量。
建筑技艺有所创新
乾隆年间从国外引进了玻璃,门窗格子的式样发生巨大变化,窗式变得舒朗明亮。
北京钟楼和西藏布达拉官等一批高水平的建筑,显示了清代砖石建筑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