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希腊罗马精神哲学——准备-古希腊自然哲学
邓晓芒教授是西方古典哲学方面的专家,本书是他在大学开展讲座期间的讲稿合集。从早期的始基学说到爱利亚派的存在哲学,再到古希腊结构性的自然观,邓教授在这一部分向我们完整介绍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考起源。宇宙的统一归于何处?万物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是水吗?还是数?还是原子?
编辑于2022-04-11 10:08:04Chapter 4 Slected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Issues in the Global Contex,价格变动会计、商誉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地理和业务分部报告等。
Chapter 3 Accounting fo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hanges,包含概述-术语、 外汇风险、汇率波动会计、在美国的外币折算等。
Chapter 2 Harmonizatio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Globally第二章全球统一财务报告准则、包含定义、压力、 障碍、参与的组织、场景、现有证据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hapter 4 Slected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Issues in the Global Contex,价格变动会计、商誉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地理和业务分部报告等。
Chapter 3 Accounting fo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hanges,包含概述-术语、 外汇风险、汇率波动会计、在美国的外币折算等。
Chapter 2 Harmonizatio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Globally第二章全球统一财务报告准则、包含定义、压力、 障碍、参与的组织、场景、现有证据等。
古希腊罗马精神哲学
精神哲学之准备-古希腊自然哲学
I. 早期的始基学说
II. 爱利亚派的存在哲学
始基学说与存在哲学
i. 始基学说
概念的起始
从前
荷马史诗
赫西俄德《神谱》
系统化的思想
遵循线索——血缘关系
主要原则——权力或统治
早期核心问题—宇宙统一归于何处?
创始人—阿那克西曼德
始基: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又复归于它
无定形:不能用一种东西去限定
流派的演变
解决起源问题
米利都学派
根本原则:无定形
意义:体现一种力量、一种权力意志。他以这种方式来解释万物的形成,不是用生殖,而是靠一种力量,凝聚即吸引力,扩散即排斥力。
代表人物
1||| 泰勒斯
观点:万物由水产生
思想特点:摆脱祖先崇拜的倾向、祖先崇拜与权力意志的过渡
2||| 阿那克西曼德
观点:万物的始基是无定形
提出“始基”与“无定形”的概念
3||| 阿那克西美尼
观点:万物的起源是气
意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
如何解释动力源?
解决动力源问题
万物起源是有定形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
观点
“有定形”才是世界的本原,认为数是有定形的,数是万物的本原
运动、变化和不定形都不具真实性,而是感性的、变幻不实的
将精神的事物都归结为一种数的关系
矛盾
如何解释运动?
万物起源是无定形与有定形的统一
赫拉克利特派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
贡献
万物的起源是自我定形的火
对前两个学派的辩证否定
万物的起源是无定形,是不断变幻的,而不是固定的
万物的变幻是自我定形,有内在的尺度与分寸
逻各斯——自然界的尺度
辩证思维的创始人
名言
整个宇宙是一场大火,是一场“永恒的活火”——体现生命原则
火按照一定的尺度燃烧,按照一定的尺度熄灭——动力源是自然
一切如流,无物常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统一于火的运动
矛盾
感性和理性的矛盾、存在与非存在的矛盾
语言的逻各斯怎么能够成为感性的火的内在原则——赫拉克利特的犹豫
ii. 爱利亚派的存在哲学
1. 塞诺芬尼
观点
真理
从神学的角度提出“一”概念,认为一与二对立,一是真理,二是意见
著名的狮马神话比喻——否定有形的神,认为真正的神就是一
无法用任何机械的规定来规定一,规定既否定
意见
承认意见有其一定价值
万物的始基是土——失去最高哲学的含义
根本问题
仅有“一”,是用哲学的范畴来规定一个神学命题,不能形成哲学命题
2. 巴门尼德
贡献
正式提出了“存在”的概念
提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理念——奠定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之路
真理之路
观点
认为逻各斯不再仅仅是一种尺度,而是本身就成为一个本体
将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视为最高的对立
能够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同一于逻各斯
存在是不可分的、充实的、连续的
存在是有限的、有定形的、有边界的
创见
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单一的,存在是一
存在是圆形的、是一个球体
根本问题
为什么存在是第一义的而不是不存在?为什么从不存在有了存在?
发展方向
芝诺——运用归谬法反证不存在的谬误
德谟克利特——将存在与非存在结合为一
3. 芝诺
贡献
证明巴门尼德观点的合理性
证明存在是静止的、不变的
“运动场”的论证
”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二分法”的论证
运动的物体到达某处前必须先到达一半,到达一半前又必须先到达一半的一半,如此推论下去,则它永远也无法开始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晚于乌龟出发,要追上乌龟必须先跑过乌龟已跑过的位移,如此下去,他将永远也无法追上乌龟
飞矢不动
飞矢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它所处的空间是静止的,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变
通过对运动的反驳,恰好揭示出了运动本身的自相矛盾性,从反面论证了运动的本质
只有自相矛盾才能严密地解释运动,如果按照形式逻辑去证明运动肯定会导致自相矛盾,形式逻辑解释不了运动
证明“多”是不可能的
如果多的话,事物或者将变成零,或者将变成无限大
若事物没有任何大小,则不论有多少,总和都为零
若事物有一定大小,则多个事物累加将趋向无限大——减去任何一部分等于没有减,在这种意义下它的每一部分都相当于零
导致非存在
归谬法——矛盾法
根本问题
流于诡辩
III. 古希腊结构性的自然观
1. 恩培多克勒
贡献
在宇宙本源上提出了“四根说”
宇宙是由水火土气”四根“所构成的
四根是多元的,每个元素都是有定形的、不灭的,但都不是以纯粹的方式显现出来,而是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
每一种元素的事物之间有孔道——否定了存在是充实的
通过孔道可以实现粒子间的流动与交换,物质与物质间有了交换也就有了变化
每一根各自为一,合起来则为多
自然界的统一都是暂时的,都要分裂,只有由四根构成的自然界整体的一才是有生有灭的
在认识论上提出了“流射说”
人之所以能看见某事物是因为事物的粒子“流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与我们眼睛里同样的粒子相结合
特点
重视感性,认为感性是可靠的认识途径
坚持多孔道不是虚空的原则
根本问题
主张是爱和恨推动了运动,却无法解释是谁的爱和恨
2. 阿那克萨戈拉
贡献
“种子说”
万物都是有种子的,构成宇宙的应有无数种元素,元素即种子
种子无限多,并且每一个种子都能被感觉到——自然哲学的感觉论
感性的种子无限小,小到看不见,只能通过理性来认识
每一事物都包含有别的事物的种子,只是比例不同,占主导地位的种子就显现出这种物质的特点
“一切包括一切”
种子与种子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是充实的,没有空隙
“努斯”(nous)
概念
超越于感性之上的一种理性灵魂,体现一种理性思维
理性
逻各斯(logos)——逻辑理性
源于语言
努斯(nous)——理性灵魂
源于灵魂、心灵
代表一种自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冲动,不受感性束缚,具有超越性的含义
最高的努斯——神
独立于宇宙之外
纯精神的,与宇宙之内的任何物质不相混同
非宇宙的、非物质的、非自然的
努斯是运动的来源,是精神的、能动的、自发的
努斯的支配性
支配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包括人
支配一切无灵魂的东西
使整个宇宙陷入一种“漩涡运动”
宇宙的“漩涡运动”是有序的,其中有中各种不同种子的比例混合,努斯安排比例以使其有序
意义
第一次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作了区分
特点
精神性
理性——人的一种认识能力
具有意志,能够支配一切
第一推动者,是一切运动的来源
有目的性,把世界安排得有序
有大小,最大的努斯就是最高的神,人的努斯即是对神的模仿
问题
这里的“秩序”仍然只是自然界中的规律,而没有提及善的目的、美的目的
用物质本身的关系来说明万物,只把“动力源”放在了精神上面,但运动本身仍被理解为机械的
3. 德谟克利特
观点
存在并不比非存在更加实在,充实并不比虚空更加实在
“原子和虚空”
引进了非存在——虚空,真正打碎了不可分离的“一”
打碎后的碎片仍不可分,即为原子
原子体积无限小,只能用理性来把握;所有的感性事物由它造成,所以它又能反映在感性上
每个原子内部充实,但它们都在虚空中做直线运动——给运动让出位置
原子的聚集和分散产生和消灭了宇宙中的各色事物,宇宙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以外什么也没有,灵魂也不过是一种更精细的原子而已。
特点
理性思维与自己的感性认知相冲突
预示着哲学像精神哲学的过渡——理性精神奋力超越感性世界的时代将要到来
问题
机械的唯物主义认为万物完全遵守着机械的必然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最大的偶然性,其动力来源无法解释。
将认识论的冲突和自我分裂归结为原子机械的被动的运动,从而丧失了一种主体性的东西,不能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是被动的感性与能动的理性相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