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理学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速记思维导图,法理学脉络包括法的一般原理、法治理念、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宪法。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事业单位考试宪法知识点梳理,满满干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法理学
法的一般原理
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调整行为的社会规范(即调整人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式:道德、法律、风俗、宗教等
法的规范性体现在:1.对人行为有明确指示;2.法的内容有一般性和概括性;3.在生效期间反复适用(对象普遍性和效力)
创作方式:国家制定(成文法)or 认可(不成文法)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区别在于有无立法程序 英美法系多为不成文法,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 我国形成了一个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独立法系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
内容:权利和义务(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最主要特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作用
规范作用:教预引测评
社会作用:1.维护阶级统治(调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统治阶级和同盟者、统治阶级内部);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的分类
法律关系
概念:是一种社会关系(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
特征:具有合法性,是法律规范为前提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国家强制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三要素:主体(自然人、法人、国家)、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权益)和内容(权力和义务)
补充:债权产生的原因:合同(主要原因)、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债消灭原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等
内容:权力和义务
权力来源且服务于权利,权利制约权力: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法律规范(依据)→法律事实(前提条件)→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种类(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判断)
法律事件:不以意志为转移。包括社会实践(罢工、革命、战争)和自然事件(生老病死、自然灾害)
法律行为:有意识的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例如: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创作、修葺建筑、发现埋葬物等
法的渊源: 法源,法的表现形式。
非正式渊源:习惯、判例、政策等
宪法:人大有权修改,人大常委有权解释,人大及其常委会保障宪法实施
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地方性法规:地方市人大及常委制定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区报全国人常批准生效,自治州、县报省级人常批准生效,并报全国人常备案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下属机构)、地方政府规章
国际条约
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同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来划分。
构成:宪法等7大基本法律部门构成。
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全国生效;地方法规地方生效
时间效力:1、生效:公布之日起生效,有的规定了生效时间;2、失效:新法取代旧法等;3、溯及力:我国法律一般不具有溯及力,有规定的除外。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
对人的效力:以属地原则为主
法治理念
基本精神:权利本位。人民利益是最高法律,以人为本,以人文关怀为终极价值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证)
法的运行
立法程序:提出→审议→表决和通过→公布
普通法案:人大或人常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宪法修改: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通过
执法
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活动
特征:主动性、广泛性、具体性、单方性、强制性
原则:法治原则、合理性原则(最重要的环节)、效率原则
司法:司法机关指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和法院(审判权)
司法机关在行使权力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法律监督
依据:宪法和法律
国家监督
特点:法定性、严格程序性、直接效力性
监督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
社会监督:实施监督的主体:政党、社会团体、公民、政协、舆论等
法律解释
非正式解释:不具法定约束力
正式解释:有法定约束力
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
前提:以法律义务存在为前提
产生原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
目的:保障权利、义务、权力生效
功能:惩罚、救济、预防
分类
刑事责任:向国家负的责任,惩罚性,最严厉的责任
民事责任:国家强制性,以财产性责任为主,是补偿性责任
行政责任:过错推定方法
违宪责任
法律责任的免除
时效免责:民事诉讼时效3年,行政责任2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不诉及和协议免责
自首、立功免责
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补救免责
注意:免责以负法律责任为前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本就无责任,不应当作免责的条件
法律制裁
法律义务→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有前者不一定有后者
制裁种类:刑事(司法机关)、民事(法院)、行政(行政机关)、违宪(人大及人常,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
民事制裁与刑事制裁的区别:民事旨在补救被害人损失,刑事预防犯罪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罚老百姓)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罚公职人员)。注意:事业单位人员无记大过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