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K.抗精神失常药
K.抗精神失常药思维导图:包含定义: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大类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为精神等等
一篇关于医学-贫血概述,包含诊断编制、临床表现、病因分类、治疗等。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缺铁性贫血的思维导图,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溶血性贫血的思维导图,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 :溶血程度超过骨髓的造血代偿能力,出现贫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失常
定义: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大类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其中最常见的为精神分裂症,其次有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
情感异常
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抗精神分裂症药
定义: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精神疾病。
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对比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
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阳性症状
脑区DA功能不平衡假说 D1功能不足→阴性症状
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
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
GABA神经元的退变
NA功能的不足
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
吩噻嗪类
氯丙嗪(冬眠灵)
体内过程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明显,坚持剂量个体化
1.口服吸收不规则,多种因素可影响吸收
2血浓个体差异大
3.脑内浓度比血浓度高(10倍);可通过胎盘屏障。
4.脂溶性较高,消除缓慢(易蓄积于脂肪组织,停药后数周乃至半年后,尿中仍可检出其代谢物)
药理作用及机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镇静和抗精神病作用
镇静
特点:反应↓,安静时入睡,可唤醒,易产生耐受性,选择性抑制动物的条件回避反应
机制:阻断脑内的a1和H1受体→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抗精神病作用(神经安定作用)
对抑郁无效,甚至会加重
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对兴奋、躁狂等症状疗效较好
精神病患者服用后可消除精神分裂症状,(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缓解思维和情感障碍,恢复理智和生活自理
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
镇吐作用
镇吐作用强大,但对晕动性呕吐(前庭刺激所致)无效
对顽固性呃逆有效→机制:抑制位于延髓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呃逆的中枢调节部位。
机制:小剂量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CTZ(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特点:对正常或发热的体温均可降低,在低温环境(如冰敷)下,可使体温降至34℃左右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氯丙嗪与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等合用有协同作用。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a受体
扩展性血管、降低血压
连续用药可产生耐药性,且有较多副作用,故不适合于高血压治疗
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阻断M受体
作用较弱→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催乳素抑制因子↓→催乳素分泌↑→乳房肿大、泌乳
促性腺激素↓→排卵延迟
糖皮质激素↓→应激能力↓
生长激素↓→儿童生长抑制
可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分裂症
对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I型(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对II型疗效差甚至加重病情
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对慢性疗效差
无根治作用,必须长期用药
可治疗躁狂症及其他精神并伴有兴奋、紧张及妄想等症状(效果显著)
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对多种药物(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及各种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有显著的镇吐作用
对顽固性呃逆有显著疗效
对晕动病(晕船、晕车等)所致呕吐无效
3.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异丙嗪、哌替啶)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机体处于这种状态。
图片
人工冬眠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物理降温(冰袋、冰浴)配合氯丙嗪应用可降低患者体温
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等
a受体阻断症状
鼻塞、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
防止注射后出现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应卧床1-2h,然后缓慢起立
锥体外系反应
治疗精神病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90%
过敏反应:皮损、肝损、粒细胞↓
内分泌抑制:乳房肿大、泌乳、排卵延迟等
心血管系统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冠心病患者易致猝死
惊厥与癫痫:有癫痫史者慎用
急性中毒
一次用氯丙嗪1-2g发生中毒,昏睡、血压下降
中枢深度抑制--昏睡、BP↓(至休克水平)、心动过速、休克等,应立即采取对症处理。
BP↓,如何处理?
选用NE,a受体激动药;不能选择Ader,a、β受体激动药
氯丙嗪阻断受体的种类
DA受体(D2>D1):抗精神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M-受体:抗胆碱作用(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
a-受体:致体位性低血压、镇静
H1-受体:镇静
5-HT受体:潜在的抗精神病
氯丙嗪药理作用、机制、应用与不良反应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其他类
五氟利多
苯酰胺类(舒必利(止呕灵))
选择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2受体
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型,紧张型,镇吐作用比氯丙嗪强100倍
失眠、多梦、烦躁、恶心和月经失调等。锥体外系反应轻
新型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抑郁症药
躁狂抑郁症
单向型
双向型
可能病因: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调有关
5-HT缺乏
NA功能亢进→躁狂
NA功能不足→抑郁
抗躁狂药—碳酸锂
机制:抑制NA从神经末梢释放,促进其摄取,而不影响或促进5-HT释放
应用:躁狂症、躁狂抑郁症
锂盐中毒
血锂浓度安全范围:0.8-1.5mmol/L(治疗浓度);>1.5mmol/L 出现中毒;>2.0mmol/L 严重中毒
用药期间保持钠的摄入量,避免使用排钠利尿剂
抗抑郁药
非选择性单胺类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TCAs)
丙米嗪(米帕明)
中枢神经系统
抗抑郁机制:抑制NA、5-HT再摄取;抗抑郁作用→抗抑郁症治疗(对内源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效果好)
植物神经系统
阻断M受体:视力模糊、口干、便秘
血管系统
阻断a受体:低血压
NA再摄取抑制药
马普替林
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百忧解)
不良反应少而轻,较安全,抗抑郁效果与TCAs相仿或略优
5-HT综合征:精神状态和行为改变(轻躁狂、激越、意识混乱、定向障碍、酩酊状态);运动系统功能改变(肌阵挛、肌强直、震颤、反射亢进、踝阵挛、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热、恶心、腹泻、头痛、颤抖、脸红、出汗、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改变、瞳孔散大)。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吗氯贝胺
a受体阻断药
米安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