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湿药(芳香化湿药)
相同之处:两者性味归经相同,味辛气香入脾胃经,有芳香、化湿、醒脾、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以及湿温证。
中药学之理气药知识总结,介绍了橘皮/陈皮、枳壳、大腹皮、薤白、木香(菊科)、娑罗子、青木香等的效果。
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如茯苓、薏苡仁,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滑石,利湿退黄药,如茵陈、金钱草等,详细介绍这类药的功效、应用。
相同之处:均为化湿药药性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效常相须为用,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之证相异之处: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化湿药 思维导图
厚朴
燥湿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消涨除满之要药
消痰平喘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痰饮咳喘
行气消积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异同
相同之处:均为化湿药药性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效常相须为用,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相异之处: 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平喘,既可消无形之湿满,又可消有形之实满,是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用于祛风湿。
苍术
祛风散寒
风湿痹症,风寒挟湿表证
燥湿健脾
水湿内停痰饮水肿
湿阻中焦,脘腹胀满,呕吐
明目
夜盲症及眼目涩痛
草豆蔻
温中止呕
寒湿呕吐
燥湿行气
寒湿中阻证
相同之处:草果和草豆蔻均能化湿温中 相异之处:草豆蔻能行气而草果不能;草果能截疟而草豆蔻不能
草果
燥湿温中
除痰截疟
疟疾
佩兰
芳香化湿
湿阻中焦,脘腹痞满
醒脾开胃
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
发表解暑
暑湿表证,湿温初起
相同之处:两者性味归经相同,味辛气香入脾胃经,有芳香、化湿、醒脾、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以及湿温证、暑湿证 相异之处:广藿香性微温,是化湿止呕湿滞中焦的要药;其发散表邪力强,又能治外感风寒兼内伤湿滞;佩兰性平,化湿力强,在脾经湿热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广藿香
广藿香和藿香(土藿香)不是同一味药(!)
湿阻中焦,脘腹痞闷
芳香化浊之要药
暑湿表证,湿温初起 即能化湿又能解暑
暑湿时令之要药
和中止呕
湿浊中阻之呕吐
脾胃呕吐之要药
豆蔻
化湿行气
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呕吐
尤以威海湿阻气滞呕吐为宜
重于温胃
开胃消食
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相同之处: 两者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相异之处: 豆蔻化湿行气偏中上焦,多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胃而善止呕;砂仁偏中下焦,化湿行气之力较强,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砂仁
化湿开胃
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为醒脾调胃之要药
温中止泻
脾胃虚寒吐泻
重于温脾
理气安胎
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药注意
因证选药、三因制宜、中病即止
禁忌:津液亏虚者禁用或慎用该类药材治疗
服药:芳香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
功用
主效:化湿(化湿运脾)——醒脾、悦脾、健脾 主治:湿浊内阻(湿阻中焦) 兼效:行气、解暑、辟邪 兼治:湿温、暑湿
配伍应用
用于虚证: 脾虚,配伍补气清脾药
用于实证: 湿热中阻,配伍清热药 寒湿中阻,配伍温里药 湿浊偏盛,配伍除湿药 饮食积滞,配伍消食药 兼有气滞,配伍行气药
对应症状: 恶心呕吐,配伍和胃止呕药 便溏腹泻,配伍除湿止泻药
性味归经
辛苦温燥,归脾胃经
定文解意
定义:化湿药为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药物; 该类药气味芳香,又称芳香化湿药; 其中仅佩兰一味药为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