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理气药
中药学之理气药知识总结,介绍了橘皮/陈皮、枳壳、大腹皮、薤白、木香(菊科)、娑罗子、青木香等的效果。
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如茯苓、薏苡仁,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滑石,利湿退黄药,如茵陈、金钱草等,详细介绍这类药的功效、应用。
本思维导图介绍了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的功效、应用,本图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理气药 思维导图
陈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归肺、脾经
功用 理气健脾—— 用于脾胃气滞、湿阻证 燥湿化痰—— 用于痰湿壅滞证 寒痰、湿痰之要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禁忌 本品性温,辛散苦燥,内有实热、舌赤少津者慎用
乌药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用 行气止痛—— 用于寒凝气滞证 温肾散寒—— 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冷证
青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归肝、胆、胃经
功用 疏肝破气一-用于肝气郁结证 消积化滞—— 用于食积气滞证
禁忌 本品辛散苦泄,性烈破气, 气虚津伤者慎用, 孕妇忌用, 儿童慎用
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酸,微寒 归脾、胃经
功用 破气消积 —— 用于脾胃气滞证 为破气消积之要药 化痰散痞—— 用于痰阻气滞证 为破气除痞之要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 炒后性较平和
禁忌 孕妇慎用
木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用 行气止痛—— 用于脾胃、肝胆、肠道气滞证 健脾消食—— 用于脾胃气滞证和脾虚失运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 生用偏于行气止痛;煨用偏于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禁忌 辛香温燥,凡阴虚火旺者慎用
香附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脾、三焦经
功用 疏肝解郁—— 用于肝郁气滞证 为疏肝解郁之要药 理气宽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 理气宽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 为妇科调经止痛之要药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醋炙后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川楝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 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用于肝郁化火证 杀虫—— 用于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禁忌 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脾胃虚寒者慎用
沉香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 归脾、胃、肾经
功用 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证 温中止呕—— 用于胃寒呕吐、呃逆 纳气平喘——用于虚喘及上盛下虚之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1~5g,后下 或研末冲服
禁忌 本品辛温助热,阴虚火旺者慎用
薤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用 通阳散结—— 用于胸痹心痛证 为胸痹之要药 行气导滞——用于胃寒呕吐、呃逆胃肠气滞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禁忌 本品有蒜臭,味微辣,故气虚无滞及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定文解意
以疏理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谓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
性味归经 多辛香苦温,主归脾、肝、肺经
功用 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
适用证型
肺气壅滞证
肝气郁滞证
脾胃气滞证
禁忌
作用峻猛的破气药对孕妇慎用
多含挥发油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
理气药多辛燥,易耗气伤阴,故阴亏气虚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