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包含利水消肿药,如茯苓、薏苡仁,利尿通淋药,如车前子、滑石,利湿退黄药,如茵陈、金钱草等,详细介绍这类药的功效、应用。
中药学之理气药知识总结,介绍了橘皮/陈皮、枳壳、大腹皮、薤白、木香(菊科)、娑罗子、青木香等的效果。
相同之处:均为化湿药药性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效常相须为用,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之证相异之处: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利水渗湿药 思维导图
利湿退黄药
茵陈
①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②功用 清利湿热——用于湿温,湿疮,湿疹 利胆退黄——用于黄疸 为治黄疸要药,尤宜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黄疸
③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金钱草
①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②功用 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 利尿通淋——用于石淋,热淋,小便涩痛为治石淋要药 解毒消肿 ——用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③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虎杖
①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②功用 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癥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
③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④禁忌: 孕妇慎用
利水消肿药
茯苓
①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②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尿少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健脾——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宁心——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③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薏苡仁
①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②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健脾止泻—— 用于脾虚泄泻 除痹—— 用于湿痹拘挛
(3)用法用量: 煎服,6~10g
泽泻
①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②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痰饮眩晕 泄热——用于热淋涩痛,遗精 化浊降脂——用于高脂血症
③用法用量: 煎服,9~30g
猪苓
①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②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③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①性味归经: 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②功用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 渗湿止泻——用于暑湿泄泻 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③用法用量:煎服,9~15g,包煎外用可研末撒或煎水洗孕妇慎用
木通
①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②功用 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 清心除烦——用于用于心烦尿赤,口舌生疮
③用法用量: 煎服,3~6g
海金沙
①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②功用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③用法用量: 煎服,6~15g,包煎
石韦
①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②功用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 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喘咳气急 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③用法用量:煎服,6~12g
粉萆薢
①性味归经: 苦,平归肾、胃经
②功用 利湿去浊——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本品善于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 祛风除痹——用于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③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滑石
①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②功用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清热解暑——用于暑湿烦渴,湿温初起 外用祛湿敛疮——用于湿疮,湿疹,痱子
③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先煎外用适量
概述
定文解意
以渗利水湿,通利水道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都称为利水渗湿药
性味归经
多为甘、淡或苦味 主入膀胱、小肠、脾、肾经,作用偏于下行,淡能渗利,苦能降泄
配伍应用
可治水湿病症,有兼热兼寒之分 应用时,需配合清热药与祛寒药同用 水肿骤起,兼有表证,配宣肺发汗药 如兼有脾虚不足,肾阳亏损者,则应配健脾药、补阳药同用
淋证、黄疸等有热证者配服用清热药,有出血者配服利水消肿药
湿痹者配祛风湿药
因脾失健运导致的水肿、痰饮、腹泻,常与健脾燥湿药配伍
禁忌
①易伤津液,凡有阴虚津伤,肾虚、遗精、遗尿者,应慎用或忌用
②凡细小种子或研成粉末的药,入汤煎服时应采用包煎的方法
③部分具有较强通利作用的药,应对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