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鉴定学
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中药的鉴定分为鉴定依据,鉴定程序,鉴定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总论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本草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品种变迁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变异、2、产地因素3、采收加工4、贮藏运输5、其他。人为掺入异物或混入非要用部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中药资源
药用植物
药用动物
药用矿物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药源
从民族药或民间药寻找新药源
根据生物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新药源
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
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
老药开发新途径
扩大药用部位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古代典籍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道地药材
各地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甘肃归芪党黄草
定义
中药材的采收、加工
采收原则: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分期采集
采集时间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或意义
1、保证药材质量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贮藏、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产地加工的方法
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硫熏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厚朴、杜仲、续断、茯苓、玄参、
中药材的贮藏
变质现象
虫蛀
霉变
变色
走油:又称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风化:主指矿物药
自燃
其他
保管储存原则:发陈贮新和先进先出
中药的鉴定
鉴定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是国家法定的药品质量技术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对其他省区无法定约束力
地方标准所载品种和内容若与《中国药典》或部颁药品标准有重复或矛盾时,首先按《中国药典》执行,其次按部颁药品标准执行。
鉴定程序
取样
原则:1、同批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渐取样;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渐取样。2、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保存。
鉴定
中药品种真伪的鉴定
中药质量的鉴定
鉴定方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物理常数
一般理化鉴定
常规检查
水分测定:费休氏法、烘干法、减压干燥法、甲苯法、气相色谱法
灰分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膨胀度检查
酸败度检查
色度检查
有害物质检查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总称,是指具有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地适宜,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并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根及根茎:阴历二八月;茎木类:一般是秋冬两季;皮类:春末夏初;叶类: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时候;花类:不宜再花完全盛开的时候采收;全草类:茎叶茂盛时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