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编辑于2022-04-24 23:46:32审计证据
1. 审计证据的性质
审计证据的含义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账、表
其他的信息
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定义:充分性是与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与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质量存在缺陷,无法通过获取审计更多的审计证据予以弥补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定义: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测试方向(简答题综合考点)
逆查:由账到证→高估→存在或发生认定
顺查:由证到账→低估→完整性认定
审计程序(单选题考点)
1. 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 有关某一特地认定(如存货的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其他认定(如存货的计价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3.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某同一认定有关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7种)
1. 外部独立来源>其他来源
2. 内部控制有效>内部控制薄弱
3. 直接获取>间接、推断获取
4. 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口头形式
5. 原件>复印件、传真件
6. 亲自获取>被审计单位提供
7. 多部门流转>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 对文件可靠性的考虑(单选题高频考点)
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如果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则作出进一步调查
2. 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简答题高频考点)
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的被审计单位生成的信息需要足够完整和准确
3. 证据相互矛盾市的考虑(单选题高频考点)
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若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表明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则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4. 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可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2. 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作用
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满足对财务报表发表重要意见
审计程序的种类(△)
1. 检查 资产或实物 其可靠性取决于生成该记录或文件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2. 观察 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 但观察所提供的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3. 询问 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询问,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询问可能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要时获取书面声明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4. 函证
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
运用环节
实质性程序
5. 重新计算
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运用环节
实质性程序
6. 重新执行
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运用环节
控制测试
7. 分析程序
只注册会计司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运用环节
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测试
3. 函证(△)
函证决策
作出决策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1.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2. 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3. 实施除函证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作出决策时,可以考虑的因素
1. 被询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
2. 预期被询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
3. 预期被询证者的客观性
函证的内容
函证的对象(韩答题高频考点)
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重要信息
必要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
考别考虑: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
豁免情形: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如果不对项目实施函证程序,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应收账款
注册会计司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函证的其他内容
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
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账款
保证、抵押或质押
或有事项
重大或异常交易
函证程序实施的范围
金额较大的项目
应收账款高估
账龄较长的项目
应付账款虚构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应付账款低估
函证的时间
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则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
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实施审计程序,则应当对指明的截止日期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实施进一步的实质性程序
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的处理
管理层是否诚信
是否节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替代审计程序能是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询证函的设计
设计询证函的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特定审计目标设计询证函
设计询证函需要考虑的因素
函证的方式
积极式回函
消极式回函
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
拟函证信息的性质
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
被询函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积极与消极的回函方式
积极的函证方式
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
只有注册会计师收到回函,才能为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没有收到回函,可能是被询证者不存在,或是由于被询证者没有收到询证函,也可能是由于询证者没有理会询证函,因此,无法证明函证信息是否正确
消极的回函方式
注册会计师仅要求被询证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同时满足一下情况时,可用消极回函方式
1.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2.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3. 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4. 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函证的实施与评价
对函证过程的控制
函证发出前的控制措施(简答题高频考点)
询证函被审计单位盖章后,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不得由审计单位代发
通过不同方式发出询证函时的控制措施(△)
邮寄 独立寄发
跟函 人工快递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
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在合理时间内没有收到询证函,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必要时再次向询证者寄发询证函
如果未能得到被询证者的回应,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取得积极式函证回函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评价函证的可靠性(简答题必考点)
通过邮寄方式收到的回函
如果询证者将回函寄至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将其转交注册会计师,该回函不能视为可靠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被询证者直接书面回复
通过跟函方式收到的回函
以电子形式收到的回函
安全环境,有疑虑时,可核正
对询证函的口头回复
口头回复不能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
对回函可靠性不产生影响的条款
回函中格式化的免责条款可能并不会影响所确认信息的可靠性
“提供信息仅处于礼貌,我方没有义务必须提供,我方不因此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责任、义务和担保"
"本回复仅用于审计目的,被询证方、其员工或代理人无任何责任,也不能免除注册会计师做其他询问或执行其他工作的责任
对回函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简答题高频考点)
“本信息是从电子数据库中取得,可能不包括被询证方所拥有的的全部信息”
“本信息既不能保证准确也不保证是最新的,其他方可能会持有不同意见“
”接收人不能依赖函证中的信息“
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应当调查错报,以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
某些不符事项并不表明存在错报。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询证函回函的差异是由于函证程序的时间安排。计量或书写错造成的
实施函证时需要关注的舞弊风险迹象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4. 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的目的
定义: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之间的内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实质性程序
找重大错报
审计结束或邻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应当】
形成合理预期→找寻矛盾→落实风险
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一般不会运用分析程序(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规章制服运行的有效性)
用作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
分析程序对特定程序的适用性(△)
适用于在某一段时间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考虑的因素有(△)
数据的可靠性
可接受的差异额
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分析程序对特定程序的适用性
数据的可靠性
影响因素
1. 可获取信息的来源
2. 可获取信息的可比性
3. 可获取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eg:可获取信息是否经过审计
4. 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预期值的准确程度(多选题考点)
影响因素
1. 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期的准确性
2. 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数据的可分解程度越高,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
3. 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信息容易获得有助于预测
可接受的差异额(多选题高频考点)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通常不通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影响因素
1. 重要性
2. 计划的保证水平
保证程度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低
3. 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用于总体复核【应当】
总体要求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与风险评估程序基本一致,但两者的目的不同,时间和重点不同、使用的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不同。与实质性程序相比,不如实质性程序详细和具体,且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若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程序是否恰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