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编辑于2022-04-24 23:47:52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定义: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使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特征
1.部分审计: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全查不属于审计抽样)
2.均有机会: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机会(1.都有相等的机会× 2.选定特定项目测试不属于审计抽样)
3.推断整体: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代表性: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
适用性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控制性程序
1. 留下运动轨迹,可以考虑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 未留下运动轨迹,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3. 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注册会计师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就能获得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实质性程序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可采取审计抽样
实施实质分析程序,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属性抽样)
信赖过度风险
影响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影响效率
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变量抽样)
误受风险
影响效果
误拒风险
影响效率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非抽样风险(人为因素)多选题高频考点
原因
1. 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函证不能实现测试未入账应收账款目标)
2. 选择的总体不适于测试目标(存在和完整性的主体不同)
3. 未能适当的定义误差(包括控制误差或错报)
4. 未能适当的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误读证据或误判重要性)
可以采用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以及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特征
1.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2.运用概率论评估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会发生额外的成本
非统计抽样
定义:不具备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为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能够客观的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的控制风险,这时与非统计抽样的重要区别
两种抽样方法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如果设计得当,非统计抽样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都能有效获取审计证据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控制测试)
定义:是一种用来抵总体中某一时间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最常见的用途是测试某一控制设定的偏差率
变量抽样(细节测试)
定义:是一种用来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变量抽样通常回答以下问题:金额是多少?或账户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不需要考虑总体的变异性
无需对总体分层
1. 样本设计阶段
1. 确定测试目标
2. 定义总体
1. 适当性
总体应适用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2. 完整性
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 同质性
指总体中所有项目应该具有同样的特征
3. 定义抽样的单元
4. 定义偏差构成条件
偏差是指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在评估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认为必要的所有环节。
5. 定义测试期间
如何获取关于剩余期间的证据
1. 将测试拓展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以获取额外是证据
2. 不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发生的建议
2. 选取样本阶段
简单随机抽样
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随机数选取随机样本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均适用
系统选样
确定选样间隔,使得没一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机会都相等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均适用
随意选样
要避免任何有意识的偏向或可预见性,保证所有的项目都能有被选中的机会
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无法量化选取样本的概率,运用随意选样不恰当
整群选样
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只使用
确定样本规模(背)
影响规模因素
1.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信赖过度风险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注册会计师通常对所有控制测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水平,然后对每一测试根据计划的重大错报评估水平和控制有效性分别确定其可容忍偏差率
2. 可容忍偏差率
是注册会计师设定的偏离偏差规定的内部控制的比率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可容忍偏差率是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最大偏离数量
在确定可容忍偏差时,应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有效性越低,确定的可容忍偏离率通常越高,所需样本规模越小
3. 预计总体偏差率
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如果预计总体偏差率高的无法接受,意味着控制有效性很低,注册会计师通常决定不实施控制测试,而实施更多的实质程序。
4. 总体规模
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几乎为零
将抽样单元超过2000个的总体视为大规模总体
5. 其他因素
控制运行的相关期间越长(年或季度),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
控制的程序越复杂,测试的样本越多
通常对人工控制实施的测试要多过自动化测试
针对运行频率较低的内部控制的考虑
确定样本量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可以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使用统计抽样时,必须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量化
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选取的项目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 无效单据
可以用一个替代的随机数与信贷收据样本对应(单据丢失不行)
2. 未使用或不适用的单据
用另一笔交易代替
3.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若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审计程序,就要考虑在评价样本项目视为控制偏差
3.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就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考虑抽样风险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量(n)
统计抽样
如果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
总体偏差率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接受,并考虑是否扩大测试范围
非统计抽样
如果总体偏差率大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
总体偏差率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低于可容忍偏差率,但二者很接近,,不可接受
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之间差额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则扩大样本实验
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多选题考点)
1.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识别出所有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2.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对样本结果的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一样重要
3.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重大舞弊的可能性
4.注册会计师还要考虑已识别的财务报表的直接影响。控制偏差虽然增加了金额错报的风险,但并不一定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金额错报
怎么处理控制偏差
1. 扩大样本规模,以进一步收集证据
2. 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因而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得出总体结论
统计抽样示例
4. 记录抽样程序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定义总体
适当性
完整性
所有单个重大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一笔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注册会计师定义抽样单元时应考虑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
界定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样本结果时不宜将其判定为错报
样本选取阶段
确定抽样方法
货币单元抽样
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发生概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方法
货币单元抽样以货币单元作为抽样单元
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
注册会计师检查的账户余额或交易被称为逻辑单元
优点
以属性抽样原理为基础
确定抽样样本时无需考虑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
被抽中的概率与金额大小成比例,无需分层减少变异性
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单元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样本规模也增加,这时,货币单元抽样规模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规模。
缺点
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再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
传统变量抽样
运用正态分布理论,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涉及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
优点
适用于总体的低估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传统变量抽样不需要特别考虑
缺点
传统变量抽样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复杂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传统变量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常见方法
均值法 使用条件
总体分层
预计样本项目金额之间没有差异或只有少量差异
差额法 使用条件
样本存在错报
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密切相关
比率法 使用条件
样本项目存在错报
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密切相关
确定样本规模(背)
影响样本规模因素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误受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注册会计师通常更为关注
误受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可容忍错报
可容忍错报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的前提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错报
预计总体错报不应超过可容忍错报
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
对样本规模影响较小
总体的变异性
在细节测试中,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需考虑特征的变异性,总体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
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预期会降低变异性的总体项目特征进行分层。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项目中的变异性
确定样本量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推断总体的错报
分层时,要在每层分别推算错报,然后将各层的错报加总,估计总体错报。同时与进行百分百检查的个别重大项目中的所有错报与推断的错报加总
使用单元抽样法时
逻辑单元账面余额(50000≥选样间隔(4000),推断的错报就是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金额(1000)
逻辑单元账面余额(4000)<选样间隔(5000),推断的错报是试错报和所有逻辑单元错报的百分比,再用这个结果×选样间隔(1000/4000×5000=1250)
考虑抽样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推断的错报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
在非统计抽样中
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因而可以接受
总体错报金额接近或超过可容忍错报,通常得出总体实际错报超过可容忍错报的结论
当差距既不是很大又不是很小时,注册会计师应该仔细考虑总体实际错报的风险是否高的无法接受
在货币单元抽样中
考虑抽样风险的影响,计算总体错报的上限
如果样本没有发生错报,总体错报的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如果账面金额≥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发生错报,总体错报的上限=事实错报+基本精确度
如果样本(排除账面金额≥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出现了错报百分比为100%的错报时,总体错报的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如果样本(排除账面金额≥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出现了错报百分比低于100%的错报时,总体错报的上限=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1+2+3
考虑错报的形式和原因
错误或舞弊
得出总体结论
记录抽样程序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