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输出式阅读法
想读书时没时间,翻了半天就两页。一只手拿着书,另一只手却不自觉地刷起了手机。 好不容易读完一本,转头就忘了书里讲的啥。别人问起读后感,啥也说不出。朋友圈立的读书flag,三天不到就放弃。 想读书又读不下去,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阅读困境。 那么,该如何是好呢?《输出式阅读法》这本书给了个简单的答案:按你喜欢的方式阅读就可以了。
放弃减肥我瘦了60斤!一个不需要大量运动,不需要控制饮食,轻松自然,可持续的减肥方法,大家值得学习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WHY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和输出是实现自我成长的最佳方式
现实益处
大量阅读提高工作能力,注意力和理解力
读书是所有活动中缓解压力最有效的
了解社会规则,除亲身体验外,读书是一个捷径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读书预期效果:现实中有所改变
增强修养
修养: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
重学教科书和参考书
政治、经济类
数学
经典名著
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见识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接触的作者越多,思考问题角度也就越广
为什么要学习阅读方法
书存在的目的是信息传输、知识的传承
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不推荐精读
短时间向头脑内灌输更多的知识,速读更合适
明确目的,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商务或实用书帮助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how to”类型
不需要太深入思考
只需确认内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有什么差别即可
WHAT
读书要读什么
读书就是接收那些对自己有帮助信息
读完之后可以输出,才算真正读完一本书
没有输出,就不会带来改变
输出的基础是理解
输出
向外发送信息
读书笔记
分享让知识留在头脑中
重要社交沟通手段
不同观点有助于理解
读书笔记能够随时随地找到
采取行动
寻找作者的隐藏主题
例:方法类的书,隐藏主题是“付诸实践”
输出式阅读法
按照自己节奏,快乐地读书
适用于商务类或者实用类书籍,或者重要性不是特别强的章节或文章
HOW
如何实施
选书
书店:收集和筛选的重要场所
舍比取更重要
身体由食物构成,思想由书籍造就
少读流行书,读多了,容易失去创造力
从成长角度来说,推荐多读少有人读的书
明确:自己想通过读书获得什么
读原著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内的书,才会感兴趣
解决问题的书
时间哪里来
放下手机
选择专注力高的时间读书
保证睡眠
仪式感
特定场所
特定步骤
倒计时器:提升紧迫感,激发潜能
养成习惯
从轻松的书读起
把书放在一眼看到的地方
写读书日记,带来成就感
输入:三分之一读书法
一页只读左侧三分之一
原理
大脑可以根据过去存储的信息推测剩余的句子的意思
Typoglycemia现象:单词字母(句子中文字)乱序不影响阅读
帕累托20/80定律:把握住重要的20%,就可以达到80%的效果
作者写作习惯-句子结构:主语谓语不分开,了解主谓语就掌握了大部分意思
方法
读目录,把握书的整体框架
留意各章节标题间的关系
读第一章
商务书或实用书会把关键内容放第一章
关注各小节标题
内容好,继续读。内容不喜欢就可以果断放弃
特别留意
图片:帮助理解
括号内的文字:解释或补充说明
可跳过
不懂的表达方式或词语
注脚文字
勾画和批注
勾画
深受启发、有所感悟
黑色笔第一遍,红色笔第二遍
批注
抓住灵感
不建议同时用电脑做记录
两件事情转换,分散专注力
站在作者角度思考问题
与作者对话
靠近作者视角理解意图,同时形成自己的理解
应对遗忘:读完一遍后,再看一边勾画和批注,一个星期后复习一边,一个月后再复习一边
页面有重要内容,可以给书折个角
输出-写作
读书时产生的灵感直接写在书上
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头脑进行整理的过程
用大纲归纳书中内容
100字给一本书写个简介
长文章
开篇明义
前100字把自己的观点、主张表达清楚
换位思考
把自己放在读者角度思考怎样才能吸引读者注意力
面向什么人
以什么目的传达什么、怎么传达
结论先行
展现自己个性
学会讲故事
设置好终点
时间轴和起伏
借鉴生活中的故事
推敲
隔天来读自己的文章
打印出来再读
出声朗读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