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逻辑学
此篇导图主要依据研究对象,概念及特征,概念的外延与归类活动,命题与法律命题以及推理这几方面的内容讲述逻辑学
编辑于2022-06-24 15:55:06逻辑学
研究对象
狭义→逻辑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广义→思维主体→运用符号系统、遵循相应的程序,对思维客体的反映及其结果。
逻辑常项(固定不变,决定着思维形式的逻辑性质与逻辑特征)→所有...是... 逻辑变项(因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可以互相替换的部分)→金属、导电的
概念及其特征
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来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对象(各种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属性(对象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和关系)
共有属性→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
特有属性→独有其他对象不具有
表达式
语词(语言形式)
词项(事物、表达概念的语词,是逻辑形式的基本单位,是研究对象)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任何概念都通过词项来表达,而任何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区别:①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②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概念的外延与归类活动
内涵 (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的特有属性)构成要件
表达式:C=(S+G) C→概念,S→C的特有属性,G→C的共有属性,笔=用来书写或画画的+工具
分类
认识性内涵(通过对象间的比较而确立的内涵,是人们认识的成果)与规定性内涵(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规定方式所确立的内涵)
合取式内涵(并且型内涵,交集型内涵)与析取式内涵 (或者型内涵,并集型内涵)
外延 (适用范围)
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类,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个体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可以是各种实体中抽象出来的某种属性
笔的外延是毛笔,钢笔,铅笔
归类活动与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归类于司法归类
将电笔排除在笔的外延之外,将眉笔归类于笔的外延之中
概念外研边缘的模糊性
蝌蚪-青蛙,光头-长毛
分类
实概念
现实世界中外延有所指的概念
山脉,河流,动物,水果
虚概念
现实世界中歪言无所指的概念
麒麟,魑魅魍魉,永动机
单独概念
外延只有一个独一无二对象的概念
重庆市,毛泽东,五四运动,亚洲最长的河流,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普遍概念
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
河流,学生,法律
实体概念
属性概念
性质概念
关系概念
正概念
肯定概念
成年人,合法收入,有罪的,大学生
负概念
否定概念
未成年人,不合法收入,无罪的,非大学生
实质概念
赋予命题特定内容的概念
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就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朵花是红的(是→是形式概念,这朵花,红的→实质概念)
形式概念
常项决定命题形式的类型和特征
联项(……是……,……属于……)量项(所有的,有的)联结词(……并且……,如果……则……)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类与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集合概念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人口,书籍,南海诸岛,审判委员会,三峡库区
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非集合概念
反映类的概念
人,书,岛屿,审判委员会委员
李明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
简单概念
不能再分解的概念
书,英雄,书记员,联合国
复合概念
两个或多个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
合取式(C=C1∧C2∧……Cn)
女法官=妇女∧法官
析取式(C=C1∨C2∨……Cn)
假冒伪劣=假∨冒∨伪∨劣
否定式(C=~Ci)
不起诉=并非+起诉
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全同关系
A的全部外延=B的全部外延
A法院B:国家审判机关
所有A是B,且,所有B是A
交叉关系
A的部分外延=B的部分外延
A:妇女B:法官
有A是B,有B是A,且,有A不是B,有B不是A
从属关系
种属关系与属种关系
A:大学生B:学生
A的全部外延与B的部分外延相同,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于A,A是B的种属概念,B是A的属种概念
所有A是B,但有B不是A
全异关系
A的全部外延≠B的全部外延
A:成年人B:未成年人
所有A不是B,且,所有B不是A
矛盾关系
A的全部外延+B的全部外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
A:成年人B:未成年人C:人
A,B全异,且,A+B=C
反对关系
A的全部外延+B的全部外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
A:青年人B:老年人C:人
A,B全异,且,A+B<C
内涵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及推演
从属概念之间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反之也是。(只适用于合取式)
限制:属→种(人→女人→名女人) 概括:种→属(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家→哲学家)
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内涵清晰,外延封闭→法官,防护林
内涵清晰,外延开放→故意犯罪,买卖合同
内涵不清晰,外延封闭→近亲属(上下左右)
内涵清晰,外延开放→诚实守信,重大事由
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下定义
逻辑结构:被定义项(Ds)=定义联项(=df.或≡df.(就是))下定义项(Dp)
动产(Ds)就是(=df.)可以移动的财产(Dp)
分类
名义定义
说明的名义定义
驹:两岁一下的马
规定的名义定义
非典:非典型性肺炎
实质定义
分类
性质定义
动产就是可以移动的财产
关系定义
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发生定义
圆就是在平面上绕一定的点作等距离运动形成的封闭曲线
功用定义
笔就是用来画画或书写的工具
笔就是用来画画或书写的 工具。
被定义项 Ds=df.(种差+属概念)
逻辑规则
1.Dp的外延与Ds的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①可能正确的定义②定义过宽(新闻就是关于新事的记录)③定义过窄(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④定义交叉(既过宽又过窄(新闻就是关于北东西南所发生的事情的报道))⑤定义全异(所谓报复就是狗咬了你之后你再去咬狗的行为)
2.Dp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Ds
①同语反复(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的成员集体所有) ②循环定义(原物就是产生收益的物,孳息物就是由原物所产生的收益物)
3.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
无理数就是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列举与划分
举例
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一个具体实例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实指定义)
列举
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对象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穷举
通过逐一列出概念指称的全部对象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枚举
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已知对象或典型对象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例示)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方法有放火、决水、爆炸、投毒、其他危险方法
划分
根据某一个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学生可分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划分的逻辑结构与逻辑形式
母项(M)、子项(m1、m2、m3)
母项和子项属于逻辑变项、划分标准属于逻辑常项
划分的逻辑要求(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
①划分过窄(期刊可分为年鉴、半年刊、季刊、双月刊、月刊和半月刊) ②划分过宽(参加这次会议的工人有车工、钳工、翻砂工、企业经理和机关干部共70余人)
2.每一次划分都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
3.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与外国史
分类
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分解
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
地球可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命题与法律命题
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符号
语句与陈述
语言
命题
与语句的关系
联系: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语句就没有命题、命题是语句的内容
区别:虽然命题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判断
与语句的关系
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表达式
区别:任何判断都必须借助于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判断和语句不是一一对应的
买房子送家电
与命题的关系
具有真假值的语句就是命题,而断定了的命题才是判断。判断总是同认识主体相联系的而命题则不涉及认识主体。
命题的分类
描述命题(事实命题或实然命题)
外面正在下雨。那个人已经死了。
评价命题(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
下午令人心烦。那个人真该死。
区别
性质不同:描述→具有真假值得语句 评价→只具有妥当与否、合理与否、有效与否
产生分歧及其解决方法不同
信念分歧→是人们关于事实究竟怎么样的分歧
特点:①相互对立的描述陈述不可能都正确②可以利用证据予以验证(描述命题可以被证伪)
态度分歧→是人们关于事物应当怎么样的分歧
特点:①相互对立的评价陈述可以共存②态度不能用证据来验证,只能通过讨论、探索或者提供能使对方改变评价标准的依据
模态命题
包含有模态词的命题(必然、可能;必须、应当、禁止、允许)
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明天可能下雨。
逻辑结构
逻辑变项:肢命题 逻辑常项:模态词(真值模态词→必然,可能。规范模态词→必须,禁止,允许)
种类
真值模态命题
一切权力必然导致腐化。
规范模态命题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模态命题
简单命题
以词项(概念)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
张三是作案人
分类
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问题
有的刑事被告人不是犯罪分子。所有的大熊猫都是哺乳动物。
逻辑结构 公式:所有(有的)S是(不是)P
逻辑变项:①主项(S)②谓语(P) 逻辑常项:联项:肯定联项“是”、否定联项“不是” 量项:全称量项“所有”、特称量项“有的”、单称量项“这个”“那个”
类型
肯定命题
S是P
否定命题
S不是P
全称命题(肯定SAP否定SEP)
所有S(是/不是)P
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所有商品都不是劳动产品
特称命题(肯定SIP否定SOP)
有的S(是/不是)P
有的商品是劳动产品/有的商品不是劳动产品
单称命题(肯定SFP否定SNP)
这个(那个)S(是/不是)P
这件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件商品不是劳动产品
直言命题词项的周延性(就是指一个职业命题的主谓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
全称肯定命题和单称肯定命题主谓项的周延状况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全称否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主谓项周延状况
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特称肯定命题主谓项周延状况
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特称否定命题主谓项周延状况
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原理
SAP与SEP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SIP与SOP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
SAP与SO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SAP与SI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
关系命题
是断定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简单命题
张三认识李四。
逻辑结构
逻辑变项:关系者(a、b、c/x、y、z) 逻辑常项:①关系项(R)②量词(全称量词(所有 ∀)存在量词(有的ヨ) )
所有的人都有母亲
逻辑性质
关系的对称性
当R(a、b)真时,若R(a、b)必然真,则R就是对称关系
等于、是朋友、交叉关系
当R(a、b)真时,若R(b、a)必然假,则R就是反对称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则乙一定不是甲的父亲
当R(a、b)真时,若R(b、a)可真可假,则R就是准对称关系
甲喜欢乙,乙可能喜欢甲,也可能不喜欢甲
当R(a、b)真时,且R(b、c)真时,若R(a、c)必然真,则R是传递关系
若a=b且b=c,则a=c
当R(a、b)真,且R(b、c)真时,若R(a、c)必然假,则R就是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则甲一定不是丙的父亲。
当R(a、b)真且R(b、c)真时,若R(a、c)可真可假,则R是准传递关系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甲不一定认识丙
复合命题
以命题(语句)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
如果张三是作案人,那么张三去过作案现场。
逻辑结构
逻辑变项:肢命题(p,q,r) 逻辑常项:逻辑联结词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
并非 ~;﹁;_ ~p;﹁p;ˉp 并且 ∧ p∧q 或者 ∨ p∨q 如果…那么 … → p→q 只有…才… ← p←q 当且仅当 ←→ p←→q
分类
联言命题(p并且q;p∧q)
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①s1、s2、s3……sn是p。→甲乙丙都是知情人(p∧q∧r)→他们三人都是知情人(SAP)
②S是P1、P2......Pn。→张三的同谋是李四和王五
③虽然p,但是q 等转折复句表达(p∧q)→虽然他很勤奋但是他没考好
④不仅p,而且q 等递进复句表达(p∧q)→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⑤既p,又q 等并列复句表达(p∧q)→ 他既懂法律,又懂逻辑
选言命题(p或者q;p∨q)
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s1、s2、s3……sn中至少一个是p。→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作案人(p∨q∨r)→他们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是知情人(SIP)
②S只有N种可能,即:s1、s2......sn→罗某被害的原因只有几种可能,即仇杀情杀财杀或者误杀(p∨q∨r∨s)
③可能p,也可能q(p∨q)→该案可能是外盗,也有可能是内外勾结盗
④要么p,要么q(p∨q)→我们下午要么去爬山,要么去游泳
根据选言肢反映的事物情况是否可以并存
相容选言命题
学习效果不好,可能是学生的原因,也可能是教师的原因因
不相容选言命题
这个作案人或者是本地人,或者是外地人
假言命题(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才)
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
只有收入提高且预期良好,人们才敢放心消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类型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两种事物情况p和q,有p就必有,则p就是q的充分条件) (①如果p那么q②只要p,就要q③假如p,则q④若p,则q⑤p,必须q (p→q))
天下雨,露天的地面湿 ①如果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把地球翘起来 ②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 ④若固守不变,则是墨守成规 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若无p就必无q,则p就是q的必要条件) (①除非p,才q②必须p,才q③p,才q④不p,不q (p←q))
甲不满十八岁,甲必然没有选举权 只有经验与逻辑,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 ①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②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③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④不清不白,不干不净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负命题(并非p;~p;﹁p;ˉp)
通过否定一个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
并非所有懂法律的人都是律师
所有的鸟都会飞,是假的
不努力学习而能取得好成绩,这是不可能的
不是所有被告人都是罪犯
否定“全称”得“特称” 否定“特称”得“全称” 否定“肯定”得“否定” 否定“否定”得“肯定”
推理
→可以推出 ←可以反推 ←→可以互推 →\不能推出/推不出来
(A1∧A2∧A3∧A4...∧An)→B
因为所以,已知可见,既然显然,根据可以肯定,鉴于因此,由于因而
分类
必然性推理(只要前提真,结论就必然真)
或然性推理(即使前提都真,结论也未必真)
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归纳推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由个别到个别,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三段论
借助于一个共同概念,联结两个直言命题,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
①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高级法官,这几个人都是参加这次会议的,所以这几个人都是高级法官 ②本案作案人都有作案时间,这几个嫌疑人都没有作案时间,所以这几个嫌疑人都不是本案作案人
逻辑结构
逻辑变项
三个直言命题
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
三个不同词项
小项(S)
大项(P)
中项(M)
蝙蝠不是鸟,因为蝙蝠是哺乳动物,而鸟不是哺乳动物
s是蝙蝠,p是鸟,m是哺乳动物
甲班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这些同学都是甲班的同学,所以这些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S是这些同学,p是共青团员,m是甲班的同学
复合命题推理
种类
联言推理
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联言命题联结项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P并且q;所以(p或q)
(p∧q)→p (p∧q)→q
刑法和民法都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所以刑法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或民法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p,q;所以,p并且q
p,q→p∧q
某甲盗窃数额巨大,犯了盗窃罪,某甲盗窃后将房屋烧毁,使附近的十几所房屋也被烧毁,又犯了放火罪,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放火罪
选言推理
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选言命题,并且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
或者p或者q
(p∨q)∧﹁p→q 或 (p∨q)∧﹁q→p
某甲或者是抢劫犯或者是杀人犯,某甲不是抢劫犯,所以某甲是杀人犯
不相容选言推理
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p(或q),所以,非q(或非p)
该罪犯要是过失犯罪,要么是故意犯罪,该罪犯是过失犯罪,所以该罪犯不是故意犯罪
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非p(或非q),所以,q(或p)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p所以q
( p∧q)∧p→q
如果现场发现有两个人的脚印,那么作案人至少有两人,现场发现了两个人的脚印,所以作案人至少有两人
(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非q所以非p
(p→q)∧﹁q→﹁p
如果死者是服毒死亡,那么尸体内就会有毒药的残余物,经检验尸体内没有毒药的残余物,所以死者不是服毒死亡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p所以﹁q
(p←q)∧﹁p→﹁q
只有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能是犯罪行为,某甲的行为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某甲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q所以p
(p←q)∧q→p
只有某甲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能是犯罪行为,某甲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某甲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肯定前件式)当且仅当p那么q p所以q
(p←→q)∧p→q
当且仅当法律有规定时,则过失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贾某的过失行为,法律有规定要负刑事责任,所以贾某的过失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肯定后件式)当且仅当p那么q q所以p
(p←→q)∧q→p
只有当某机关是法院,它才有审判权,某机关有审判权,所以某机关是法院
(否定前件式)当且仅当p那么q ﹁p所以﹁q
(p←→q)∧﹁p→﹁q
(否定后件式)当且仅当p那么q ﹁q所以﹁p
(p←→q)∧﹁q→﹁p
二难推理
简单构成式
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b,或者a或者c,所以b
复杂构成式
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或者a或者c,所以或者b或者d
简单破坏式
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c,或者非b或者非c,所以非a
复杂破坏式
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或者非b或者非d,所以或者非a或者非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