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电影史-市场化时期(1992年至今)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第十章《市场化时期(1992年至今)》思维导图。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迄今的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足鼎立的局面。第四代、第五代和第六代电影导演各自为战,在电影市场化的大趋势下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这两张思维导图主要参考了北电“小灰皮”《外国电影史》(郑雅玲、胡滨)和《外国电影史纲要》(虞吉),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起到框架作用。
本思维导图是此前发布的中国电影史思维导图合集。由李少白主编的《中国电影史》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思维导图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做了简单的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漫威观影顺序
电影名词
漫威
中国电影发展史
看这!2018年豆瓣电影排名
纪录片推荐
《小鬼当家2》读书笔记
市场化时期 (1992年至今)
特点
电影体制改革更加深化,电影作为产业的性质得到中央的确认
主流、商业、艺术三种性质影片的差别愈来愈小并趋向于融合
拍片的市场目标性更加明确
主旋律电影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立(1987)
代表作品
《大决战》(1991)
革命战争历史巨片
《孔繁森》(1995)
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世界
《离开雷锋的日子》(1997)
“倒计时”商业运作形式
《生死抉择》(2000)
揭露党内腐败
《惊心动魄》(2003)
惊险救援样式的灾难类型片
市场化追求
张艺谋
《英雄》(2002)
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传奇
《十面埋伏》(2004)
陈凯歌
《无极》(2005)
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国际操作的一个范例
冯小刚
《甲方乙方》(1997)
《大腕》(2001)
《天下无贼》(2004)
贺岁片
“深度”的执迷
“作者”的误区
新生代导演
张元
《北京杂种》(1992)
王小帅
《十七岁的单车》(2000)
贾樟柯
《小武》(1997)
《站台》(2000)
《任逍遥》(2002)
体制外
管虎
《头发乱了》(1994)
娄烨
《苏州河》(1999)
路学长
《长大成人》(1995)
《卡拉是条狗》(2002)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鬼子来了》(2000)
在各制片厂或以制片厂的名义
张杨
《爱情麻辣烫》(1997)
《洗澡》(1999)
施润玖
《美丽新世界》(1998)
《走到底》(2001)
陆川
《寻枪》(2001)
《可可西里》(2004)
主动地以认同主流文化的电影策略皈依于现有的电影体制
三足鼎立
商业电影
艺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