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思维导图:包含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我国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及认定,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的思维导图,导图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这三节的内容作了介绍。
审计第一章 总论,包括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三部分内容,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第三章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重大:既考虑金额,也考虑性质)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的重大方面按照使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审计具体目标及认定
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各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认定。
认定
①交易和事项,及披露的认定——主要针对利润表
发生认定:利润表中业务都是真实发生的,无虚假业务; 【注册会计师重点检查是否部分业务无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虚假;违反发生认定,反映利润表业务比真实业务数多。】
完整性认定:实际发生业务都完整记录到利润表,无缺少业务; 【注册会计师重点检查是否部分真实业务未反映到利润表中;违反完整性认定,反映利润表业务比真实业务数少。】
准确性认定:利润表项目金额都是正确的,金额无错误;
截至认定:利润表项目期间截至正确,无期间跨期问题;
分类认定:利润表项目都是根据正确的账户填写;
列报认定:利润表相关内容披露清楚,可理解。
②期末账户余额及披露的认定——一定针对资产负债表
存在认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真实存在,无虚假业务; 【违法存在认定,资产负债表业务数比真实数多。】
完整性认定:实际存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完整记录到资负债表中,无缺少业务; 【违反完整性认定,资产负债表业务数比真实数少。】
权利和义务认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都是真实的权力,负债都是现时的义务;
计价和分摊认定:资产负债表中项目金额都是正确、分摊都是准确;
列报认定:资产负债表中项目披露是可理解、清楚。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应,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第二节 审计计划
一、开展初步业务活动
二、签订业务约定书
三、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
(1)确认审计业务的特征,以界定审计范围。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要沟通的性质。
(3)审计方向,重要审计领域,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
(4)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
(5)审计资源的分配。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都是持续不断地更新或修改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也会影响总体审计策略。
具体审计计划
风险评估程序
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重要性(可容忍错报)
重要性
含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果合理预期某一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通常被认为是重大的。报表错误的重大程度。
概念:①理解角度是财务报表使用者;②整体角度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③金额或性质;④具体环境,不同企业,不同时期,重要性程度不同。
财务报表
整体重要性(预测)——计划阶段<大>
实际执行(实际)——审计过程阶段<小>
若真实错报>=重要性——错报是重大的,【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真实错报【必须】更正。
若真实错报<重要性——错报是非重大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真实错报【可以】更正。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计划审计阶段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重要性=基准×百分比
基准:以营利为目的且收益较为稳定的企业——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
实际审计阶段
1)实际执行重要性【<】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2)实际执行重要性=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75%】
3)①已了解被审单位审计风险较高,更谨慎【50%】 【审计风险较高情形:以前调整较多、风险高、首次承接】 ②已了解被审单位审计风险较低,不用太谨慎【75%】 【审计风险较低情形:以前调整较少、风险低】
【问】为什么实际执行重要性更低? 答:①性质严重,但金额小可能重大;②只查找重大错报,可能存在其他错报;③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
1.含义: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审计风险越低,审计质量越好。——审计风险越低越好
【问】审计风险能否为零? 答:由于审计主要针对重大方面,无法对全部方面实施审计,只能够提供合理保证,所以无法完全避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无法降为零。
【合理保证程度+审计风险=100%】 【问】审计风险越低越好,低到什么程度? 答:可接受的低水平(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决定)
3.审计风险模型
(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模型分析
1)审计风险 事务工作中: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决定; 理论考试中:题目中直接给出—个别情况需计算运用模型计算即可。
2)重大错报风险 被审计单位业务导致;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导致。 审计人员无法影响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只能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无法控制重大错报风险。
3)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后;审计人员能控制检查风险。 (既定的审计风险下,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越低——实施审计程序越多,审计内容越详细。)
4)重大错报风险
①【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被审单位控制环境问题导致—无法确定影响财务报表项目或认定。
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被审单位业务问题导致—影响财务报表及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