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思维导图:包含STEMI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以及治疗
腹外斜疝和直疝都属于腹股沟疝气,主要区别在于发病群体的不同。斜疝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而斜疝多见于老年人。
颅内压增高重点知识总结,包括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疾病,以及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病因&发病机制
血管闭塞时间>20~30分钟或以上
诱因
晨起6~12点,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
饱餐后,血脂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向胃肠道供应,心肌血流量减少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使左心室负荷加重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等使心排血量减少
病理
冠脉病变
左前降支
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二尖瓣乳头肌坏死
右冠状动脉
右心室、窦房结、房室结
左回旋支
左心室高侧壁、左心房、可累及房室结
左主干
左心室广泛梗死
心肌病变
20~30分钟
开始坏死 ,AMI(急性心肌梗死)开始
1~2小时
心肌凝固性坏死
1~2周
开始吸收,纤维化
6~8周
形成瘢痕愈合,陈旧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先兆
大部分病人都有
发病数日前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烦躁、心绞痛等
新发生心绞痛/原有心绞痛加重即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
心绞痛往往较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症状
疼痛
多发于清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全身症状
发热(吸收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胃肠道
尤以右冠脉阻塞时,不以疼痛反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
心律失常
室早&室颤多见
低血压&休克
疼痛期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
心源性(主要):心肌广泛(>40%)坏死,心排血量降低神经源性: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得回心血量降低
心力衰竭
Killip分级
Ⅰ级
尚无明显心力衰竭
Ⅱ级
有左心衰,肺部啰音<50%
Ⅲ级
严重左心衰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啰音>50%
Ⅳ级
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实验室&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肌红蛋白
2小时升高
24~48小时恢复正常
1~2天
出现最早,恢复最快
肌钙蛋白Ⅰ(cTnⅠ)
3~4小时升高
7~10天恢复
肌钙蛋白T(cTnT)
10~14天恢复
最后恢复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小时升高
3~4天恢复
反映梗死范围,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记忆
红2钙3同4
肌红蛋白2小时升高;肌钙蛋白3~4小时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4小时升高
1、2 ; 3、4
肌红蛋白1~2天恢复正常;肌钙蛋白1~2周恢复肌酸激酶同工酶3~4天恢复
心电图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Q波宽而深
T波倒置
并发症
乳头肌(最常见)
功能失调
二闭,吹风样杂音
断裂
二尖瓣脱垂,收缩中晚期喀拉音
心脏破裂
少见,常在7天内发生
心室游离壁破裂(多发)
心脏压塞
室间隔破裂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栓塞
起病后1~2周
体循环栓塞多见
心室壁瘤/室壁瘤
2周后发生
左心室常见,反常运动,可见心界扩大
心肌梗死综合征
数周~数月发生
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系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治疗
监护&一般治疗
休息、心电图监测、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
解除疼痛
吗啡/哌替啶
注意血压
减少疼痛,减少心肌耗氧量
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脉,增加静脉容量以降低心脏前负荷
β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
抗凝治疗
再灌注心肌治疗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PCI
发作12小时以内
补救性PCI
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抬高的ST段无明显降低
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
溶栓成功后有指征者,最佳时机为2~24小时
溶栓疗法
禁忌症
任何有再出血风险者都不可应用
出血性脑卒中、颅内肿瘤、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应用抗凝药/有出血倾向、创伤史等
溶栓再通标准
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抬高的ST段2小时内下降1/2
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
抗心律失常&传导障碍治疗
室颤/持续性多形性室速
电除颤(没有R波)
电复律(有R波)
室早/室速
利多卡因
缓慢型心律失常
阿托品
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Ⅲ度
人工心脏起搏器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胺碘酮
药物治疗无效用电复律
抗休克
补充血容量
应用升压药
应用血管扩张剂
右心室心肌梗死
维持右心前负荷
降低后负荷
增加右室收缩力
早期再灌注
不宜用利尿剂
与补充血容量就相反了
1~2周特异性最高,最敏感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