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散文
这是一篇关于散文的思维导图,包括:含义(小说一样的方法)、作用题、探究赏析、常考主旨。
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完整体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教育的日常用法、教育的词源、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形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散文
含义(小说一样的方法)
标题
切分,找关键词;是什么,还指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联系主旨;修辞。标题需要结合全文,分段概括段意。
词语
切分,找关键词;是什么,还指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联系主旨;修辞。(词语含义,联系本段,分层)
句子
切分,找关键词;是什么,还指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联系主旨;修辞。句子需要联系上下两个自然段
作用题
所有的作用题思考方式都是2+1(内容、结构、表达)
线索
一般考思路或者谋篇,照着线索去概括
结构
a.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引出话题(尤其是与开头的有关描写)的作用或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c.照应开头或结尾,或与之对比。
内容(这个部分按照含义题)
a.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或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感。
b.概括文章内容,含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
表达
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如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
人称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拉近距离,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亲切,自然,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人称交错
1.人称灵活变幻使用,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使行文更加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主旨
2.采用第二人称,以拉家常的形式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
3.采用第一人称,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叙述顺序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句子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结尾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内容
概括段意(句意)+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等等
形象
特点(见小说)
作用
主要形象
内容+结构(线索、照应、推动……)
次要形象
自身作用:独到特点、审美价值
对主要形象:对比、衬托、类比、象征……
探究
赏析
表达技巧(参照古诗)
语言
1||| 一看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等)+形象特点和感情。
2||| 二看描写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视听嗅触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3||| 三看句式(长句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点和感情;
长短句交错运用 整散句结合运用
使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长句
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贯通,气势磅礴;
短句
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简洁生动;
整句
排比句
对偶句
结构整齐、典雅精致、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
长短错落、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4||| 四看用词
动词、形容词
叠词
a.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
b. 使语言韵律悦耳,具有音乐美
c. 使句式整齐,具有形式美
d. 起到突出强调,强化感情的作用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情感,增强抒情性和感染力
方言俗语口语
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具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
成语、文言
富有文采、文化意蕴,典雅优美
5||| 五看风格
(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等)
常考主旨
1、人和文化的关系。(乡土文化,农业文明、历史文化(人物、传统文化)
2、人和社会(人类生存状态)、自然,他人的关系。
3、人和自己的关系。(人性、生活)
4、人和永恒的主题的关系。(战争,爱情,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