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先秦文学
这是我对先秦文学的整理,包含孟子与《孟子》、 庄子与《庄子》、 屈原与《离骚》、诗经、孔子与《论语》、 《礼记》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先秦文学
诗经
最早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诗歌重要源头
文学和文化影响深远
西周至春秋诗歌共305篇
有诗三百之称
西汉儒家正统
风雅颂三部分
风:诸侯地区民歌 160
黄河流域为主
雅:周王朝京都地区 105
大雅,小雅多贵族士大夫作
颂:宗庙祭祀乐曲 40
颂德之作主产于王郡,作者为贵族上层人物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涉及婚恋,农事,征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
艺术成就
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赋,比,兴艺术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喻比拟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借以联想
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
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结构感
丰富,生动,简练,形象
老子与《老子 》
老子
春秋时期楚国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
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老子》
道家典籍又叫《道德经》讲其思想和社会经验
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书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是客观规律。”
有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书中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易经《》,《论语《》被认为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著作。
孔子与《论语《》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子主题
第一个从事私人讲学的大师
将知识传授给平民
思想核心是“仁”“爱人”严格区分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政治上“仁政”实行“德政””
维护周代等级制度的思想,到汉代发展成新儒学,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汉朝大一统”
提倡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战国初年
一般认为“论”即,论次编撰,故称论语。
《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西汉末安侯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兼采两家之长重新编定为《张侯论》,这就是至今流传的论语版本。
艺术特色
语录体散文
在言行片段的记载中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和性格。
深刻平时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
《礼记》
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论述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
左丘明与《左传》《国语 》
左丘明
鲁国的史学家
《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一部注解的史书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合成“春秋三转”
一部叙述详尽,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
记录线索分明,叙事有条,取材详略,语言明畅
《国语》
先秦时代的古史,属于史书的“杂史”
以时间为横线,以并列国家为纵线,开创我国用国别体的历史先河,我国最早采用国别体的史书
记录各国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和贵族的一些言论
对后人研究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有宝贵价值,可以与《左传》相互参证
孟子与《孟子》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代表人物,亚圣,以“孔孟”并称
曾是齐宣王的客卿
主张“仁政”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
《孟子》
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撰写,记载孟子言行,和论辩之辞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万章《告子《尽心《离娄》
气势浩然,辩锋犀利
巧设机辟,善于辩论,预设机辟,欲擒故纵,诱敌深入
长于譬喻,形象生动
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语言晓畅,警策动人,平易率直的语言风格
庄子与《庄子》
庄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物外的精神自由。
道家学派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创立了庄学,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
作品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被称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秋水《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
“内篇”7,“外篇15,“杂篇11”
奇特的想象
极度的夸张
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延伸
生动的比喻
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先秦散文发展成熟的阶段,《庄子》代表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屈原与《离骚》
屈原
字:灵均,战国时期政治家,诗人
提倡美政,对内倡导举贤授能,改革弊,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第一位爱国主义伟大诗人,浪漫主义文学奠基者,“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创造发展“楚辞,开辟“香草美人”的传统,其出现标志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离骚》
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忠君和爱国是其主旨
民歌形式,散文笔法
四句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吸收大量楚国方言
比兴手法运用广泛,用起兴和比喻的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古代篇幅最长抒情诗,虚实结合,回环往复,抒情写志使其跌宕起伏
荀子
战国末期思想家,
先秦儒家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
韩非子,李斯是其学生
人性恶,人定胜天,强化君权,但重视民,吸收道家自然无为天道观,强调人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荀子》记录着荀子的言论及其观点。《荀子》以因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李文的进一步成熟。儒家专题论文的典范之作。如《劝学》《臣到》《天论》
战国策
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
国别体杂史
由刘向定为《战国策》。
记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相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以“士”的言论为主要内容
对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善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说说抽象道理。
最后是史传文和政论文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教九流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孔子的儒家,老庄的道家,墨翟的墨家,韩非子和商鞅的法家,苏秦和张仪的纵横家,以邹衍的阴阳家,邓析的名家,吕不韦的杂家,和许行的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