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
概念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 断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技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资源配置能力
经济体制
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企业组织水平
区位条件
外部环境
国际经济背景
区域经济关系
全国经济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 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 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推动性产业
增长极效应
支配效应
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 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 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乘数效应
增长极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 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受循环累积因 果机制的影响,这种作用不断强化和放大,使 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加大。
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 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 从而加速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 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增长极与区域发展
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
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会引起区 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导致这种演进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 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
循环因果发展的趋势分为上升循环和下 降循环两种运动形式。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中 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即“贫 困的恶性循环”。
卡尔多的循环累积观点
相对效率工资=货币工资(W)/生产力增长率(U)
由于制度相同,全国各区域的货币工资水平及其增 长率相等。在发达区域,因集聚经济使规模报酬递增, 导致产出增长率和生产力增长率上升,进而使相对效 率工资下降。进一步,低相对效率工资又促使区域产 出增长率上升。如此构成循环,结果发达区域会获得 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胡佛—费舍尔的标准阶段次序理论
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 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
自给自足阶段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工业化阶段
服务业输出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 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陈栋生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待开发阶段
成长阶段
衰退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三次产业结构模式
第一次产业
第二次产业
第三次产业
我国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功能联系模式
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 的产业。
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
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 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开 展区际分工的主体。
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 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 的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 它服务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
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按作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 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 按分布特征分为: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广布 性基础产业 、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
支柱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 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 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 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 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
潜导产业
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 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 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 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要素集约度产业结构模式
资源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佩蒂-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 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 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 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演化原因: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 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 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推论:区域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农业劳 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
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中的比重 不断下降。
产业结构演化原因: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 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
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第一产业的 相对国民收入都<1,第二、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1。
霍夫曼定理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发展战略概念:区域发展战略是关于某个(或某 类)区域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 点、发展步骤及发展策略的科学构想。
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 区域发展战略决定了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 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了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路径。 ➢ 区域发展战略为一个区域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战略思想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步骤
战略对策
区域发展战略抉择
效率与公平抉择
平衡发展战略与非平衡发展战略抉择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抉择
所谓推动性产业就是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 展的产业部门。产品增长率特别高,市场扩 展和市场发展速度快;产业关联性强,产品市场广阔, 产品增值效果好,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
驱动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劳动力
自然资源
资本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