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张图掌握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本导图既涵盖了第一单元5个课时的知识点,又对常考或易错知识点做了突出标记,让你对单元知识点既能全局掌握,又能抓住细节,全面高效!
本合集整理了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全部科目的课程标准导图,既包括语数英等主科,也有体育、劳动等副科,内容齐全详细。既适用于备考教师资格证、教师编制的伙伴,也适合校内教师用于教研。
一图学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内容,轻松掌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最新标准,让你轻松应对体育教师有关的各种考试、各种工作。
一图学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内容,轻松掌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最新标准,让你轻松应对历史教师各种考试、各种工作。
一图学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内容,轻松掌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最新标准,让你轻松应对劳动教师各种考试、各种工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一、隋的统一
隋朝建立
时间
581年
夺取北周政权
都城
长安
建立者
隋文帝
杨坚
统一全国
589年
灭掉陈朝
统一者
隋文帝杨坚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隋前期的兴盛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重大成就
开通大运河
建设者
隋炀帝杨广
目的
加强南北沟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线路
三点
北:涿郡(北京)
中:洛阳(洛阳)
南:余杭(杭州)
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制度
废除前朝选官制度
上层权贵垄断官员选拔
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世族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注重考察人才学识,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注意两者制度的不同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教育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
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隋炀帝残暴统治
结果
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618年,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建立
李渊
618年
定都
二、贞观之治
年号
贞观
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
出现原因
政治上
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经济上
减轻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个人上
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镜子”魏征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影响
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女皇帝
武则天
唐高宗妃子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执政措施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
李隆基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实行改革
贤相:姚崇、宋璟
改革措施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曲辕犁
筒车
兴修水利,水利工程多
手工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高
蜀锦
陶瓷器生产水平高
越窑青瓷
如冰似玉
邢窑白瓷
类雪似银
唐三彩
造型精美
色彩亮丽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商业繁荣
水陆交通发达
贸易往来频繁
出现繁华大都市
都城长安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际性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融合
唐太宗
击败东西突厥
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被周边各族称为“天可汗”
唐蕃和亲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朝文成公主
民族交融
汉族和少数民泽杂居、通婚
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人们显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部分妇女受过教育,喜好骑马、射箭等活动
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盛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坛名家辈出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
所作诗被称为“诗史”,人称其“诗圣”
白居易
通俗易懂、妇孺皆懂
书法名家
颜真卿
字端正劲美
雄浑敦厚
柳公权
字方折峻丽
笔力劲健
欧阳询
著名画家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流
遣唐使
日本遣使到中国学习
先进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风俗习惯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鉴真东渡
5次东渡日本失败,眼睛失明
第6次东渡成功
传播中国文化
佛经
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
二、与朝鲜半岛国家的交流
新罗
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商人到唐朝经商,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引入中国的科技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历时4年到达天竺,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学大师
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传播佛法
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背景/原因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外重内轻
边将安禄山兼任三地节度使,势力不断扩张
过程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唐肃宗
悉调西北地区精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援助下,反击叛军
763年叛军被平定
八年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中央权力式微,地方势力加大,形成潘镇割据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背景
唐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潘镇割据态势越来越严重
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潘镇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
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唐朝灭亡
原农民起义将领朱温,投降唐朝,联合潘镇镇压黄巢起义
控制政权,兼并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灭
三、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
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南方地区)
南唐、吴越
前蜀、后蜀
楚、闽
南汉、南平
北汉
虽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