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肌学
肌学思维导图:包含概念,肌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骨骼肌的构造,肌腹:由大量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即骨骼肌细胞)以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收缩功能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20:05:02肌学
概述
肌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平滑肌
心肌
不随意肌
不受意志控制
骨骼肌
随意肌
可受意志控制
骨骼肌的构造
肌腹:由大量平行排列的骨骼肌纤维(即骨骼肌细胞)以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色红而柔软,具有收缩功能
肌腱: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色白,无收缩能力,但很坚韧,能抵抗很大的牵张力。
骨骼肌的形态及分类
长肌 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肌 主要分布于躯干深层
扁肌 也称阔肌,多位于胸腹壁,扁肌的腱扁而薄呈膜状称腱膜
轮匝肌 位于孔裂周围
骨骼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滑膜囊
腱鞘
外层:腱纤维鞘(纤维层)由增厚的深筋膜构成,附着于骨面并与之形成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腱有固定约束作用
内层:腱滑膜鞘(滑膜层)由滑膜构成,呈双层套筒状,又分脏、壁两层.
头肌
面肌
颅顶肌:阔而薄,左右各一块枕额肌(受面神经支配),由前方的额腹、后方的枕腹和连于两者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其中,帽状腱膜很坚韧,与皮肤、浅筋膜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三者合称头皮
眼轮匝肌:呈环形,围绕于框和眼裂周围,收缩时关闭眼裂,泪囊部可扩张泪囊而有利于泪液引流
口周围肌:位于口裂周围,包括环形肌和辐射状肌。
环形肌即口轮匝肌,收缩时可关闭口裂。
此外还有颊肌,收缩时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和牙龈,协助咀嚼和吸吮.
鼻肌:鼻周围小肌,收缩时可开大或缩小鼻孔
咀嚼肌
(需知包括的肌群和作用)
咬肌:呈长方形,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角外面的咬肌粗隆
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向下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冠突
翼内肌:起自蝶谷翼突窝,行向外下,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作用:上提下颌骨(闭口)
翼外肌:起自蝶谷大翼下面及翼突外侧面,行向后外,止于下颌颈的翼肌凹、关节囊和关节盘
两侧翼外肌收缩,使下颌骨伸向前下方(张口)
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侧方运动
两侧交替收缩,产生研磨动作
躯干肌
颈肌:按位置可分为颈浅肌群、颈中肌群和颈深肌群
颈浅肌群
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为一皮肌,肌质扁薄 作用: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横行皱褶
胸锁乳头肌:位于颈阔肌深面,以两头分别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偏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单侧胸锁乳突肌病变挛缩时,可导致斜颈
颈中肌群
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与下颌骨、颅底之间,每侧有4块肌,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茎突舌骨肌 作用:上提舌骨;如舌骨固定,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可拉下颌骨向下,协助张口
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下方的颈部中线两侧,每侧有4块肌,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 作用:拉舌骨和喉向下;吞咽时甲状舌骨肌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颈深肌群
内侧群:位于脊柱颈段前方,包括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 作用:屈颈、低头
外侧群: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 作用: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上提第1、2肋,后斜角肌向下止于颈前屈。
临床意义: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重点),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臂丛,致使患肢麻木、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称前斜角肌综合征
背肌
浅群
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为三角形的阔肌
作用: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可下降肩胛骨
瘫痪时,产生塌肩
背阔肌
位于背下部及胸侧部,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如上肢上举固定,可引体向上
肩胛提肌
位于颈部两侧,斜方肌上部深面
作用:上提肩胛骨;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颈屈向同侧
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中部深面,呈菱形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移动
深群
位于脊柱两侧,可分数层。浅层为长肌,其中最主要者使竖脊肌,深层为短肌。 作用:使脊柱后伸、侧屈、旋转、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
竖脊肌(骶棘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者 作用: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仰头
胸肌
胸上肢肌:位于胸廓侧面胸壁的前面及侧面,起自胸廓,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
胸大肌;位于胸前壁上部,呈扇形。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如上肢固定,可提肋助吸气,如上肢上举固定,可引体向上
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如肩胛骨固定,可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位于胸廓侧面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并紧贴胸廓;如肩胛骨固定,可提肋助吸气。 病态:前锯肌瘫痪时,肩胛骨下角及内侧缘翘起,称"翼状肩"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肌束斜向前下方。在肋软骨间隙处,移行为结缔组织膜,称肋间外膜 作用:提肋助呼吸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深面,肌束方向于肋间外肌垂直。在肋角之后,移行为结缔组织膜,称肋间内膜。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膈
重点
膈亦称膈肌,呈向上膨隆的穹窿状,其周围部为肌腹,中央腱膜称中心腱
肌腹扁薄,可分三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肋内面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第1腰椎横突和第2~3腰椎体前面
在膈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以及腰部和肋部之间,各有1对三角形薄弱区,分别称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
病理:病理情况下,腹腔脏器可经此处突入胸腔,形成膈疝
膈有3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左右膈脚与第12胸椎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约平第10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上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使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
腹肌:位于胸廓下口与盆骨之间,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腹直肌鞘
白线:位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的纤维在腹前壁正中线上交织而成。在白线中部有圆形的腱环称脐环,胎儿时期的脐血管由此通过
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之间的一条潜在性裂隙。在腹股沟管中,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海氏)三角
会阴肌
上肢肌
肩肌(上肢带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作用: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臂前屈及旋内,后部技术可使臂后伸及旋外。 病理:腋神经受损可致三角肌瘫痪萎缩,肩关节外展活动受到限制,肩峰突于皮下,肩部圆隆消失,形成"方肩"
岗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作用:臂外展
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起自冈下窝,肌束向外侧集中,经肩关节的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臂旋外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上2/3的背面,肌束向外侧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臂旋外
大圆肌:位于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肌束行向外前上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臂内收、旋内和后伸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前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外上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臂内收和旋内
臂肌(均为长肌)
前群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面皮下。肌腹呈梭形,起端有长、短2个头 作用:屈肘;协助屈肩关节;肱二头肌建模还可协助使处于旋前位的前壁旋后
喙肱肌:位于肱二头肌短头的内后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面。 作用:协助臂前屈、内收
肱肌:位于臂前面的下半部,肱二头肌的深面 作用:屈肘
后群
肱三头肌:位于臂后面皮下。起端有3个头 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向下行径大、小圆肌之间; 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下方的骨面,3个头向下移行为一个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长头可协助肩关节后伸及内收
前臂肌
前群:位于前壁的前面和内侧,共有9块肌,分四层排列
第一层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的上方,止于桡骨茎突。
作用:屈肘
其余4块肌共同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
旋前圆肌:止于桡骨中部外侧面
作用:前臂旋前,屈肘
桡侧腕屈肌:止于第二掌骨底掌侧面。
作用:屈肘,屈腕,腕外展
掌长肌:止于掌腱膜
作用:屈腕,紧张掌腱膜
尺侧腕屈肌:止于豌豆骨
作用:屈肘,屈腕,腕内收
第二层
指浅屈肌:位于第一层诸肌的深面。
作用:屈肘,屈腕,屈第2~5指的掌指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
第三层
拇长屈肌:位于前臂桡侧,肱桡肌和指浅屈肌的深面。
作用:屈腕,屈拇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指深屈肌:位于前臂尺侧,指浅屈肌的深面
作用:屈腕,屈第2~5指的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第四层
旋前方肌:为方形的扁肌,紧绕桡、尺骨远端前面
作用:前臂旋前
后群::位于前臂的后面,共有10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浅层:
桡侧腕长伸肌:止于第2掌骨底背面。
作用:伸肘,伸腕,腕外展
桡侧腕短伸肌:止于第3掌骨底背面
指伸肌:肌束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在指背面向两侧扩张为扁的指背腱膜,分别止于第2~5指
作用:伸肘,伸腕,伸第2~5指
小指伸肌:肌腱移行于小指的指背腱膜。
作用:伸腕,伸小指
尺侧腕伸肌:止于第5掌骨底背面。
作用:伸肘,伸腕,腕内收
深层:
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及尺骨近端,止于桡骨上1/3前面。
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皆起自桡、尺骨背面和前臂骨间膜
拇长展肌:止于第1掌骨底背面。
作用:伸腕,外展拇指
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背面。
作用:伸腕,伸拇指
拇长伸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背面。
示指伸肌: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作用:伸腕,伸示指
手肌
下肢肌
腱的活动过于频繁,则容易引起腱鞘的炎症,可使局部呈关节性肿胀;腱鞘其他严重损伤,还可导致腱鞘与肌腱的发生粘连,这些都可使肌腱的滑动受限,引起关节的功能障碍
横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