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国领导力(1)
阎学通教授编著,李佩芝译,国际政治学科。大国领导力,一个国家如何成功崛起,古典现实主义原则,领导与战略偏好,国际关系变化推论,权利在分配与世界中心,领导与国际规范内容梳理。
编辑于2022-05-11 17:32:40上篇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价格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它指示经济活动的方向,决定资源配置的类型。
这是一篇关于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现代国际全市斗争与现代国家体系演变和国际发展趋势等内容,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这是一个关于《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的思维导图,《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上篇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价格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它指示经济活动的方向,决定资源配置的类型。
这是一篇关于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现代国际全市斗争与现代国家体系演变和国际发展趋势等内容,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这是一个关于《大国的兴衰》【美】保罗.肯尼迪的思维导图,《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大国领导力》 一个国家如何成功崛起 古典现实主义原则
1*道义、权力、权威
道义判断:个人,政府,国际(普世道义)(正义的目标)
政府的道义(公共道义)
保护国家利益的责任,履行国际规范的义务,对盟国的战略可信性… 核心:政府对它所代表的国家和治理的人民 政府行为遵循普世道义准则(基础:关心/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破坏,神圣/堕落) 提高一国国际地位(国际政治),提高一国的国际战略信誉(国际社会)
power
权力(影响力)(合法的强制权或强制责任)(势力)
实力(力量)
cc=(m+e+c)×p ,p(操作性因素)←领导能力(国家领导的效率)←改革(进步)能力<改革政治方向、执行力度。> ————资源性要素 主导国改革动机不如崛起国强烈
主导国 在独立的国际体系(不一定是全球性的)中具有支配性影响力 保持其世界主导权
崛起国 综合实力的增长达到缩小与主导国之间实力差距的程度 获取世界主导权
地区大国 在(次)地区没有竞争者,但整个国际体系仍受主导国的影响 获得地区主导权
小国 维护生存
界定国家利益,界定国家战略,限制战略选择,定义国家战略利益
权威(威望、大众的信任)(追随者的信心)
道义影响与战略信誉
道义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权威←该国行为是否符合普世道德准则
影响国家的权利再影响国家相对实力
战略信誉:低层次道德。影响国际领导地位时长(使行为体具有合法性)
2*领导与战略偏好
政治领导(决策的领导团队)(赢得社会支持力量<主要因素>)的作用
国家领导(等级制)(政治权力为基础) 1.对国际地位的态度(维持/改变现状) 2.领导责任感(是否负责的)
无为型(道家)(回避冲突)
对治国能力要求不高
效果明显(缓解与主导国间的紧张关系)
守成型(经济决定论)(运用经济影响)
以经促政
进取型(政治决定论)(扩大国际支持)
联盟战略
与主导国产生结构性矛盾
争斗型(社会达尔文)(军事扩张)
军事冲突升级
国家领导类型转变
政权更迭(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变更)
领导自我转型<傲慢综合征>
国际领导(国家实力和战略信用为基础) 1.是否守信用 2.行为标准是否具有一致性
王道型 国际领导的高道义标准 在全球化时代,具有成为国际领导行为准则的优势
以身作则,按国际规范行事
奖励遵守规范的国家
惩罚违反规范的国家
胡萝卜 不对等的需求交换
霸权型
对同盟内部保持战略信用
丛林法则对待非盟友
大棒
昏庸型
不负责任,欺软怕硬,朝令夕改,阴谋与欺骗
强权型 强权政治原则
领导地位建立在其他国家的恐惧之上
强化无体系的丛林法则,国际社会将经常处于战争状态
3*国际关系变化推论
推论1:国际领导力的提高和下降导致国家间相对实力的变化→整个国际格局变化
国家领导决定国家实力的增长和下降
不同的国家领导效率→资源要素以不同的速度增加
不同的国家领导效率→相同规模的资源起不同的实力作用
主导国和崛起国的领导不一样决定国际格局的变化
国际格局:大国的相对实力及相互战略关系决定的权利结构 大国实力结构是国际格局的核心
大国实力的兴衰
同盟数量的变化
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
推论2: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所有国家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原则都是自保,但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不同的
不同类型的国家领导采取不同的战略来实现战略利益
不同类型的国际领导倡导不同的国际秩序
推论3:追求自身利益是国家行为的首要动机,也是制定国家规范背后的压力
追求自身利益是国家行为的首要动机,但同时收到国际规范的影响
国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是建立新的国际规范的动力
新规范
奖惩机制
以身作则(战略影响力)(获得重塑国际规范所需的影响力)
推论4:权力的零和性导致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影响现行国际秩序
结构性矛盾(维护和改变现有国际权利分配结构的斗争<崛起国面临崛起困境>不可避免,崛起国与主导国都是追求体系内的主导权)
权力再分配的分歧导致国际秩序不稳定
国际秩序(核心:国家间权利分配结构)是国际行为体以非暴力手段按照国际规范解决冲突的状态
国际格局(由大国实力结构和他们的战略关系构成)是国际秩序的物质基础
国际秩序 由国际领导类型决定 国际体系所处的状态(体系内内的国际行为体是否和平的解决冲突)
主流价值观
机构安排
国际规范
结构秩序:权利分配结构←大国间权利分配 规范秩序:规范的性质←崛起国与主导国竞争不只限于物质领域还发生在非物质领域<意识形态对抗>
国际体系
崛起国国家领导→战略偏好→成功→国际格局变化→创建新型国际领导→新型国际规范 ↓ ↓→→→→新型国际体系←←←↓ 失败
国际规范
国际行为体
国际格局
个人层次的领导 国家层次的决策 国际体系层次的格局与规范
4*权力再分配与世界中心
领导与世界两极化
美国是否相对衰落
不衰落
历史经验(苏联,日本)
更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民主国家,地缘优势)
美国主导单极世界具有持久性
正衰落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债务政策<缺乏有效政治改革的政治领导>)
大国领导人对华和对美政策(争斗型国家领导多则加速两极化)
冷战与两极化
两极格局(战争,和平,冷战):实力相当的两个大国在国际上有一些追随者
冷战:通过军事对抗进行意识形态竞争 1.双方拥有核武器(相互威慑),防止战略竞争变为直接战争 2.意识形态竞争是战略竞争的核心 3.两超级大国间无任何经济社会交往
中美冷战可能性小
中美对核武器具有深刻理解
中美竞争核心是物质利益
全球化降低了相互依赖的脆弱性
“双边相互依存是相反的”为什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降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世界中心
1.是世界最具影响力国家的所在地
2.是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
地缘政治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
战略竞争领域
经济领域↑
意识形态影响力
中美两极化是中美两国综合实力差距缩小(根本原因是中美两国领导效率差别)的结果
5*领导与国际规范
早期研究
新国际规范的形成
领导国提倡新的规范
大多数国家遵循新规范
新规范被内化或社会化为指导国际行为旳普世原则3机制
规范劝说
外部诱导
内部改造
国际规范类型 1.自然/社会属性 2.行为是否一致
强权政治规范(强权型))
恃强凌弱规范(昏庸型)
双重标准规范(霸权型)
道义规范(王道型)
大多数国家遵循新规范
互动
常规互动(领到国的行为原则与现行国际规范一致)
非常规互动(能改变现行国际规范)
内化(有意识→下意识)三路径(文特)
强制
奖励
合法性(体现内化的结果)
三路径(笔者)
榜样效仿机制(领导国以身作则)(他国自愿选择)
支持强化机制
惩罚维护机制
国际规范变化
类型变化
文特(单向演变)(不太可能倒退)
霍布斯文化型规范(敌人间对抗规范)
洛克文化型规范(竞争对手间竞争规范)
康德文化型规范(朋友间合作规范)
缺乏历史证据,违背理论逻辑
演变方向不确定(非线性)
程度变化
6*国际主流价值观
自由主义的衰落
在西方国家
民主政府低效(2008年金融危机)
反封建主义(特朗普政府)
在非西方国家
经济增长速度比崛起国慢
双重标准的外交政策
国内多种意识形态竞争
官方意识形态与普通民众的世俗价值观不一致
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内政治生活的官方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适用于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制定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官方意识形态)对实际外交政策影响很小
1978年经济实用主义(经济增长优先)(经济是基础)
中国1980年左右流行的自由主义,随着中美差距缩小将影响渐小
传统文化学派(中国古代各种思想流派的集合)不是官方形态,但其影响力日趋上升
战略信誉贬值
无主导意识形态
大国建立影响全球的意识形态
国内政府与人民都信仰这种意识形体
一些国家的政治文化能使其愿意接受大国提出的意识形态
个人决策(领导层)(缺乏可行性研究)
一国前后不一的政策使他国降低对其政策、承诺的信任
政策激进的国家怀疑理性的国家,不愿进行合作
大国政策的不可预见性增加国家间的相互怀疑和不信任
阴谋与秘密外交的普遍化
朝鲜核问题(中,美,俄前后不一的政策)
大国政策的不可信
削弱其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化的意愿
国际社会将形成推崇搞阴谋的风气,倾向制裁,贸易保护主义,政治欺骗,双边主义,更重视主权和特权
超越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平等。民主。自由
平等 生命自然法则概念
民主 以大众的支持使政府行为合法化
自由 人的基本需求 个体自由与群体社会秩序存有矛盾
中国传统价值观 仁。义。礼
仁 管理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义 许多中国古代哲学流派共同的道德准则 正直合理得体的行为
礼 依据某种伦理道德形成的社会规范或习俗 推动人类生活进步
7*国际体系转型
构成要素与体系变化 ≠ 至少两个构成因素发生变化
国际行为体
国际格局
国际规范
区分部分与整体
政治领导与体系转型
领导国的领导类型变化→国际格局类型变化→国际领导类型变化(性质上,内容上)→国际规范类型变化 ↓→→→→→→→→国际体系转型←←←←←←←←←←↓
8*国际体系转型历史案列
中国古代案例
先秦时期
西周到春秋争霸
西周
国际领导类型
王道型→霸权型→强权型→昏庸型
国际规范
道义规范→双重标准→强权政治→恃强凌弱规范
大国类型未变(天子国,诸侯国)
国际格局:单极→多极
春秋
周王朝实力衰落→新权利结构→新型国际领导
霸权型国家遵循双重标准★齐国建立的葵丘之盟
战国兼并
行为体:诸侯国→君主国
国际规范:双重标准→强权政治
秦崛起
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相对有等级的状态(朝贡体系)
国际行为体:多个君主国→一个帝国+非华夏的王国和部族
国际格局:多极→单极
现代全球性案例
一战 国际体系未转型
一战前后:国际格局:多极 国际规范:强权政治 大国:帝国主义民族国家
二战 国际体系转型 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
国际行为体:未变 国际格局:多极→两极 国际规范:强权政治→双重标准
9*结论
理论总结
领导与不平衡增长 推论1
领导类型与战略偏好 推论2
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 推论3
构成要素变化与体系转型 推论4
预测未来10年(2019-2028)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衰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新两极化
没有全球领导的两极化: 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非法移民,人口贩运等问题取得合作进展可能性小
秩序不稳定却不会发生冷战: 中亚,欧亚大陆,南亚,非洲安全冲突加剧 国际实力的分化→更多的单边主义行为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常任理事国之间达成协议困难很大 经济制裁可能会成为各国对抗的普遍手段
缺乏主流价值观与战略信誉
意识形态竞争万花筒
中东 什叶派⇔逊尼派
欧洲国家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
拉丁美洲国家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许多发展中国家 国家主义⇔公民主义
共产主义国家 共产主义⇔经济实用主义
神权国家 宗教主义⇔世俗主义
大国的个人决策(感性,激进)→战略信誉贬值→国际政治不确定性(缺乏合作,多使用对抗战略,各国重视主权→全球治理意识减弱)
无全球领导→冷战后的自由秩序进一步破坏,双重国际规范可能不变
王道型领导更利于世界和平
国际领导的变化=大国之间权利再分配(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权力再分配) 领导权的转移经常伴随着文明冲突(掩盖崛起国与主导国权力竞争的本质)
转型速度:国际格局转型>国际规范转型>国际行为体转型
笔者
正义
与正当的结果一致
公平
与照顾弱势群体的道德相一致
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偏好
战略利益(目标)←国家实力
政治观念(实现目标的方法)←国家领导
韦伯:理性型、传统型、克里斯玛型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文化,政治价值,外交政策 软实力依赖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