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考点一:第七课 个人的收入分配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考点一:第七课 个人的收入分配思维导图:包含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等等
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笔记,包括经济全球化、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比较引进来与走出去等内容。
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笔记,包括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比较、区分宏观调控的手段、市场调节、市场秩序、科学的宏观调控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考点一:第七课 个人的收入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及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其形式是工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还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所得。
按劳分配含义: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对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可能性,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现实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必要性,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作用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效率)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动要素分配只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或私营、外资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其形式是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具体形式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所得)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凭借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所得以及社会保障收入和福利性分配所得收入)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促进公平)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效率)
收入分配公平
内涵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本质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分配与消费关系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的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措施
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初次分配
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企业收入。
以税收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财政
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在企业
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拉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在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
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
税收、财政支出
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如文化教育、医疗、国家行政、国防等。
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调节国家收入在部门、地区、企业之间收入的使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以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灾害。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宏观调控
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效率和公平
效率
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矛盾性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
公平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如何协调二者关系
总体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具体策略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