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例分析
58岁小熊病例分析:癫痫,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58岁小熊
主要症状
3天前
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
伴有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上肢强直
持续约半小时
无明显抽搐、双眼上翻
无跌倒
无大小便失禁
入院了解既往史
高血压10年余
外伤史:20年前因外伤致左侧肋骨骨裂,予以保守治疗,现已恢复。
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等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史。无血制品输注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第一幕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
体温:正常 脉搏:80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30/90mmHg
神经系统
神志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无口角歪斜,神经内科定位体征未见明显异常,感觉和共济运动检查欠配合
胸部CT示左肺上叶细小结节,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24h动态心电图
偶发房早伴非持续性房速
ST压低伴T波倒置
颈动脉超声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伴斑块
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
血常规
白细胞 6.93*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80%(↑)
血红蛋白124g/L(↓)
尿常规
细菌(++++)
胸部CT
两侧胸腔积液伴两下肺膨胀不全,两下肺胸膜下散在片絮影及条索斑片影,考虑少许炎症可能
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实性小结节(img12.24),较大直径约7mm
考虑有炎症感染,但与主要症状表现关系不大,暂不考虑
脑电图
中度不正常脑电图
额颞多量θ活动、节律呈阵发
睡眠中左侧前、中颞散在可见棘(尖)慢综合波,双导针锋相对
各项指标的意义
头颅CT
颅脑肿瘤;脑血管;颅脑损伤;颅内炎性病变检查
头颅MR
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认率极高
凝血功能
血氨
肝病时异常
高敏肌钙蛋白
异常提示心肌细胞损伤
降钙素原
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
肝肾功能电解质
B型脑钠肽
BNP血浆浓度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第二幕
治疗
抗癫痫治疗
德巴金
营养神经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脂钠注射液<申捷>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银杏二菇内酯葡胺注射液
作用:活血通络。用于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
方式: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循环药物;食物
护胃治疗
壹丽安
第三幕
怀疑鉴别
结合高血压和颈动脉斑块考虑可能有血栓引起的脑部疾病导致症状出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
脑栓塞
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上述两种疾病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
1、总体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也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 2、一般意识清楚,病情严重时可进展为脑疝及脑死亡。
与本病主要症状表现完全不同
癫痫
定义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分型及临床表现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意识突然丧失,发出尖叫声,跌倒在地,全身抽搐(惊厥),口吐白沫,瞳孔扩大,面色苍白后转为青紫,因呼吸肌痉挛而致呼吸暂停等
肌阵挛性发作
依年龄分为婴儿、儿童和青春期肌阵挛,部分肌 群发生短暂的(约1秒)休克样抽动,意识丧失
癫痫持续状态
大发作连续出现,患者持续昏迷,易危及生命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意识短时丧失,进行中的活动停止,但不跌倒,双目凝视,失神,无抽搐,历时数秒,以儿童多见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阵发性精神失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无意识动作,持续0.5~2分钟。表现为突然动作停止,两眼发直,叫之不应,不跌倒,面色无改变。
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局限发作)
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感觉异常或肌肉抽搐,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如抽搐发展至对侧,则伴有意识丧失,如同大发作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钠血症等,可引起意识不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各种炎症引起颅内压力明显增高而形成脑疝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脑部占位性病变
出现水肿效应,可有意识不清
急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脑卒中(脑中风)
脑血栓
δ波:频率为0.5~3Hz,幅度为20~200μV。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颞叶和枕叶记录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4~7Hz,幅度为100~150μV。在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8~13Hz(平均数为10Hz),幅度为20~100μV。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受到光刺激)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噩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使用目的
用来捕获偶发、短阵的心电异常
对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分析
疗效评定
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
结合案例:偶发房早伴非持续性房速(第一次心电图未见异常),ST压低伴T波倒置(表示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