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知识总结,包括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等。
编辑于2022-05-19 11:18:33药理学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概念
平喘药
概念
支气管哮喘
常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呼吸短促、胸部紧缩感、喘息并常伴有咳嗽的症状
病理特征
广泛并可逆的支气管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 气道重塑
肥大细胞 嗜碱性颗粒细胞
预防
过敏性物质
支气管炎症
抗炎平喘药
支气管痉挛
扩管平喘药
各类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沙特最快特罗久; M受体阻断剂;托塔天王扩管腔; 茶碱制剂一大堆;缓释控释和静脉; 白三烯受体阻断剂,扎鲁孟鲁各司特; 激素也有好多种,吸的吃的打针的; 都是哮喘治疗药,选对药物是关键!
分类
抗炎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
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 , 可以达到长期防止哮喘发作的效果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抑制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功能
抑制循环中嗜酸性粒细 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
减少支气管树突状细胞数目
抑制肺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与释放炎症介质和IgE产生
加速肺炎症细胞的凋亡
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
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而降低哮喘患者吸人抗原、胆碱受体激动剂、冷空气以及运动后的支气管收缩反应
增强支气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有利于缓解 支气管痉挛和黏膜肿胀
【临床应用】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
目前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
支气管扩张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慢性哮喘患者,急性没用
【不良反应】
肺内吸入后,迅速被灭活,几无全身性副作用
局部可出现口咽白色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
真菌感染
用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和胃肠吸收
口服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治疗的患者
症状好转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
还是要用气雾剂
【注意】
不主张长期口服激素用于延长哮喘缓解期
静脉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静脉给予激素
支气管扩张药
强心利尿扩气管 中枢兴奋最讨厌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人气道中β肾上腺素受体主要是β2受体
β2受体被激动时
气道平滑肌松弛
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
增强气道纤毛运动
促进气道分泌
降低血管通透性
减轻气道黏膜下水肿
【机制】
β2受体激动药与β2受体结合后 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活兴奋性G蛋白(Gs) 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 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
cAMP/cGMP比值 ↑
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失活
开放钾通道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疾病
吸入给药最为常用,以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
哮喘急性发作由于气道痉挛,吸入给药效果不佳,静脉给药仍是首选的方式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①心脏反应
大剂量或注射给药时,可引起心脏反应
②肌肉震颤
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
好发部位在四肢与面颈部
③代谢紊乱
β2受体激动药增加肌糖原分解,引起血乳酸、丙酮酸升高,并产生酮体
糖尿病患者应用时应注意引起酮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
④低钾血症
β2受体激动药兴奋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 使K+进人细胞内而引起血钾降低
过量应用时或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能引起低钾血症
【药物分类】
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
药物
肾上腺素
麻黄碱
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特点
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
不良反应多(心脏兴奋)
应用
肾上腺素
皮下注射用于哮喘急性发作
异丙肾上腺素
吸入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麻黄碱
作用缓慢、温和、持久
口服用于轻症及预防发作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短效激动药
沙丁胺醇
哮喘急性发作首选
【作用】
选择性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
对心脏β1受体作用弱(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
治疗量基本上不出现心悸
【应用】
气雾吸入
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哮喘急性发作首选
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应首选
口服
控制频发性或慢性哮喘
特布他林
唯一的皮下注射短效激动药
长效激动药
沙美特罗
【作用】
长效β2受体激动药,吸入给药可产生12小时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应用】
控制夜间和运动诱发的哮喘
不适合于急性哮喘发作
克仑特罗
茶碱类
【代表药】
氨茶碱
胆茶碱
二羟丙茶碱
哆嗦茶碱
茶碱缓释剂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抑制磷酸二酯酶
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阻断腺苷受体
减轻内源性腺苷所致的气道收缩作用
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
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间接舒张支气管作用
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茶碱在低浓度时可抑制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功能
减少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增加膈肌收缩力并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
增加膈肌收缩有利于COPD的治疗
促进纤毛运动而加速纤毛清除痰液
有助于COPD和哮喘治疗
扩张肺动脉及降低肺动脉压
强心
利尿
【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茶碱扩张支气管作用不及β2受体激动药强
起效慢, 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
用于β2受体激动药不能控制的急性哮喘
慢性哮喘患者
口服氨茶碱以防止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有喘息
COPD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心源性哮喘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适用于
脑部疾病或原发性呼吸中枢病变导致通气不足患者
【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食欲减退等
中枢兴奋
主要有失眠、震颤、激动等症状,可用镇静药治疗
急性中毒
常见于静脉注射过快或剂量较大
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骤降、谵妄、惊厥和昏迷等 严重可导致呼吸、心搏骤停
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缓慢注射
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亦能致死
抗胆碱药(M受体阻断剂)
呼吸道M胆碱受体作用
M1
M1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抑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神经传递 从而引起气道松弛,但作用较弱
M2
激动时
抑制胆碱能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哮喘患者
M2胆碱受体功能失调
释放乙酰胆碱增加
促使气道收缩加剧
M3
M3胆碱受体存在于大、小气道平滑肌,气道黏膜下腺体与血管内皮细胞
激动时
使气道平滑肌收缩
气道口径缩小
促进黏液分泌
血管扩张
选择性阻断M3
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
【药物】
异丙托溴铵
速效、短效
噻托溴铵
长效
【机制】
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减少痰液分泌
【作用】
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不易产生耐药性
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不低于年轻患者
较适宜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
【不良反应】
过敏
口腔干燥与苦味
视物模糊、青光眼
抗过敏平喘药
概念
主要作用
抗过敏作用
轻度的抗炎作用
平喘作用起效较慢
不宜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主要用于预防哮喘的发作
药物分类
炎症细胞膜稳定药
色甘酸钠
预防用药
【体内过程】
非脂溶性药物
口服吸收极少
临床必须采用粉剂定量雾化器(MDI)方式吸人
【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无扩张气道的作用
抑制抗原以及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的气道痉挛
【机制】
稳定肥大细胞膜
抑制Ca2+内流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减少肺肥大细胞由抗原诱发的过敏介质释放
抑制气道感觉神经末梢功能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抑制二氧化硫缓激肽、冷空气、甲苯二异氰酸盐、运动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阻断炎症细胞介导的反应
抑制巨噬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药物
对正在发作的哮喘无效
在抗原和刺激物接触前7 ~ 10天给药
对过敏性、运动性、非特异的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哮喘效果较好
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胃肠道过敏性疾病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
偶有咽喉与气管刺痛感或支气管痉挛
为什么会引发支气管痉挛:自己是气雾,就会引发反应
可同时吸入β2受体激动药预防
异丙肾上腺素同时吸入可预防
【药疗监护须知】
口服无效,只能喷雾吸入
奈多罗米钠
H1受体阻断药
酮替芬
【药理作用和机制】
除了有类似色甘酸钠的作用外
有强大的H1受体阻断作用
预防和逆转β2受体的“向下调节”
加强β2受体激动药的平喘作用
【特点】
平喘作用时间长
中枢作用时间短
镇静催眠作用弱
【临床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
疗效优于色甘酸钠
对儿童哮喘的疗效优于成人
单独应用或与茶碱类、β2受体激动药合用来防治轻至中度哮喘
【不良反应】
短暂的嗜睡、疲倦、头晕、口干等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阻断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
肺组织受抗原攻击时,多种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均能释放CysLTs
作用效果
降低支气管黏液分泌
降低支气管纤毛运动
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气道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刺激C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缓激肽,引起气道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获得协同抗炎作用
【代表药】
孟鲁司特
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和预防
普仑司特
扎鲁司特
【不良反应】
轻度头痛、咽炎、鼻炎、胃肠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停药后可以恢复
镇咳药
咳嗽
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具有促进呼吸道的痰液和异物排出,保持呼吸道清洁与通畅的作用
中枢性镇咳药
成瘾性
吗啡
最强大的中枢镇咳药
对咳嗽中枢有强大的作用
【临床应用】
支气管癌或主动脉瘤引起的剧烈咳嗽
急性肺梗死或急性左心衰竭伴有的剧烈咳嗽
可待因
【作用】
能直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兼镇痛作用
【应用】
适用于无痰剧烈干咳
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者尤为适用,多痰者禁用
【不良反应】
反复应用易成瘾
大剂量
明显抑制呼吸中枢
小儿用量过大可致惊厥
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和纤毛运动
支气管腺体可产生水和黏液,稀释痰液
痰液黏稠度增高
对黏痰且量多的病例易造成气道阻塞及继发感染
不宜应用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轻度收缩作用
故应慎用
非成瘾性
右美沙芬
【作用】
直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
无镇痛、成瘾和便秘
治疗量不抑制呼吸
【应用】
适用无痰干咳
【不良反应】
抗胆碱作用:头晕、嗜睡、恶心等
青光眼禁用
痰多者禁用
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
喷托维林
【作用】
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
抑制咳嗽中枢
兼具末梢性镇咳作用
轻度抑制支气管内感受器及传入神经末梢
使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驰,减轻气道阻力
无成瘾性和呼吸抑制
【应用】
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和百日咳
【不良反应】
青光眼禁用(M阻)
前列腺肥大和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外周性镇咳药
盐酸那可汀
【作用】
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
具兴奋呼吸中枢作用
无成瘾性
【应用】
干咳和阵咳
【不良反应】
引起轻度嗜睡和头痛
痰多患者禁用
祛痰药
概念
分类
痰液稀释药
恶心性祛痰药
【机制】
刺激胃黏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药物分泌至呼吸道,提高管腔滲透压,保留水分而稀释痰液
【应用】
干咳及痰液不易咳出者
【代表药】
氯化铵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过量
长期服用
酸中毒
低血钾
【禁忌症】
溃疡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刺激性祛痰药
【机制】
刺激支气管分泌,促进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
【药理作用】
祛痰作用
兼具微弱的抗菌作用
减少痰液的恶臭
黏痰溶解药
黏痰溶解药
【机制】
痰液的黏性来自
气管、支气管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
破坏黏蛋白中的二硫键可以裂解黏蛋白
呼吸道感染后大量破损炎症细胞残留的DNA
降解痰液中的DNA能溶解脓性痰液
【应用】
痰液黏稠引起的呼吸困难、咳痰困难
【代表药】
乙酰半胱氨酸 (痰易净,易咳净)
结构中的巯基(-SH)能与黏蛋白的二硫键(-S-S-)结合,使黏蛋白分子裂解
直接分解痰液的黏蛋白
有特殊臭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致支气管痉挛
哮喘及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慎用
脱氧核糖核酸酶
【机制】
核酸内切酶
使脓痰中的DNA迅速水解成核苷酸片段,使原与DNA结合的蛋白失去保护,进而产生继发性蛋白溶解,降低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
【应用】
雾化吸人
用于治疗大量脓痰的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用药后有咽部疼痛感
需立即漱口
长期应用
变态反应
皮疹、发热
【禁忌症】
有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支气管胸腔瘘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禁用
黏痰调节药
【机制】
作用于气管 、支气管的黏液产生细胞,促使其分泌黏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液的流变恢复正常,痰液变稀而容易咳出
【代表药】
氨溴索 (溴已新)
【作用】
①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促进小分子黏蛋白释放
②裂解痰液中的黏多糖,从而使痰黏度降低易于咯出
③增加气管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
④咳嗽及痰量显著减少
【临床应用】
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硅沉着病、慢性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症等有白色黏痰而不易咳出的患者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少
偶有转氨酶升高
【禁忌症】
溃疡患者慎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吸烟和理化刺激等)引起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特点
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以及明显的通气功能受阻
虽然抗炎治疗是COPD的首选治疗 , 但糖皮质激素对于本类疾病的疗效不佳
磷酸二酯酶-4抑制药
罗氟司特
第一个被欧盟(2010年)和美国(2011年)批准用于COPD治疗的药物
【体内过程】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0%
肝脏代谢
被代谢成氮氧化物
70%以上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及机制】
PDE-4
主要表达于炎症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
PDE-4是细胞内特异性的cAMP水解酶
其抑制药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而发挥抗炎、扩张支气管等药理作用
【机制】
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和活化
抑制PDE-4活性
扩张气道平滑肌
轻度的扩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
缓解气道高反应性
缓解气道重塑
减少上皮细胞基底的胶原沉着、气道平滑肌细胞增厚、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蛋白的分泌
促进气道上皮纤毛运动而促进排痰
【临床应用】
治疗反复发作并加重的成人重症COPD
常与长效支气管扩张药联合应用
对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和COPD伴有喘息患者亦有较好的疗效
轻至中度哮喘安全而有效
但不能作为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的用药
急性用药只能是沙丁胺醇
【不良反应】
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
最常见
腹泻、体重减轻恶心、头痛、背痛头晕和食欲减退
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第1周,且大部分随着持续治疗而消失
【禁忌症】
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罗氟司特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罗氟司特经肝CYP450代谢
CYP450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
降低罗氟司特的疗效
CYP3A4和CYP1A2抑制剂(如红霉素、酮康唑、依诺沙星、西咪替丁)
减少罗氟司特的代谢而增强其作用
口服避孕药
减少罗氟司特的代谢而增强其作用
抗胆碱药
噻托嗅铵
减少支气管树突状细胞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