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偏宏观 2.中国近代历史-晚晴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 3.以近代史课标主线“屈辱-抗争-探索”为主线,结合各课课标 4.理解中国近代转型的内外因素以其之间的联系
自然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知识点框架导图(民法总论中的内容) 重点: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1.新教材课标 2.三个维度:政治、经济、文化。晚清、从独立的封建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新教材课标 2.时间轴 三个维度:政治、经济、文化。明朝,封建社会的固化、清朝,封建社会的僵化危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1840-1912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挽救民族危亡
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屈辱-列强侵华的影响
中国彻底沦为两半社会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东南互保
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使南方免遭战火→南方较稳定的发展环境
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
地方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
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清王朝不再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
借口:剿灭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赔款数目最多、禁华北科考5年
东郊民巷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在军事要地屯兵,禁止反帝运动
以华制华
实质:殖民统治新形式
抗争-反抗外来侵略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背景:瓜分中国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势力深入乡村后引发冲突
传教→冲突→反洋教斗争
口号: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先抚后剿→中外联合镇压
失败
探索-挽救危局 的努力和局限
反帝爱国
扶清灭洋 爱国与局限并存
爱国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对中华民族的爱
清政府仅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局限
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缺乏认识
盲目排外:对铁路、轮船等先进技术产物也排斥
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
维新派对内改良—戊戌维新
资产阶级维新派
器物→制度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
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联合各省举人
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孔子名义宣传变法,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
高潮-百日维新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 制宪法等政治主张
失败-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临朝训政,囚禁光绪帝
仅保留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
没有真正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特别是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根本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皆扛不起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重任
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的局限性
封建守旧实力依旧强大
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社会基础
软弱性和妥协性
19c后期欧美
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被瓜分完毕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各领域
19c后期中国
甲午战争激化了民族矛盾(主要矛盾)
中央权力下移,地方势力崛起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初步发展
君主专制、小农经济依然强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独立的 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