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岛经济学
美国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编辑于2022-05-23 09:00:55小岛经济学
作者:[美]彼得·D.希夫
1. 形势篇
1. 美国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维护个体权利、限制政府权力
2.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
2.1. 当下的中国不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吗?不加息,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必然日益严重;加息,由于不能对政府投资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反而加速了民营企业的大面积死亡,而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恰恰是市场所需的。这意味着,当这些生产企业次第倒闭,供应减少,反而会加速中国的通货膨胀!
2.2. 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这种投资才有效益。反之,这些项目就是在浪费资源并会阻碍经济增长”。但很多人似乎只看到了投资建设带来的毫无意义的虚幻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数字,却没有看到这种高投资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的结果所带来的巨大的财富损耗
2.3. 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催生天量货币不断被滥发的根源。政府通过通货膨胀稀释民众的财富,通过悄悄盗用民众的财富满足所谓的经济干预计划,而这些计划无不是被种种动听的承诺包装着,尽管这些动听的承诺很少真正兑现
2.4. 凯恩斯主义允许政府摆出一副有能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模样,只要印钞机开动起来,什么都可以做到。因为具有亲政府的倾向,凯恩斯主义者们比奥地利学派学者更有可能接受政府的任命
3.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做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2.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1. 原始社会每个人靠手捕鱼,每天抓一条鱼同时消费一条鱼,有人通过每天吃半条鱼节约时间制造出渔网来捕获更多的鱼
3. 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3.1. 制造渔网捕获更多的鱼后通过借贷鱼让其他人在有鱼吃的情况下也来制作捕鱼工具,通过借贷来收取利息
3.1.1.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
3.1.2. 所有能够增加捕鱼(生产)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也就越有可能做捕鱼以外的事情,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
3.1.3. 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最有意义的
4. 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4.1. 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做法以及政府看似无限的负债能力掩盖了一个事实——实际信贷是受有限储备制约的
4.1.1. 各国政府满腔热情要做点儿好事,总想干预储蓄的借贷方式。它们通过诸多法律,使得某些贷款类型比其他类型更有吸引力。但是,政府并没有储蓄,只有个人才有!假如在政府的激励之下,贷款都流向了那些最终无法还款的个人或者企业(它们的确经常无力还款),那么这些损失就要由那些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创造储蓄的个人来承担了!
4.2. 事实上,在社会生死攸关之时,储蓄便显得至关重要
5. 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5.1. 这些丰富的活动说明了人类社会在农业发展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当我们能够生产出额外的食物时,我们才有时间做其他事情
5.2. 但是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货币流通跨越国界,而印钞机似乎具有无限魔力,可以欺瞒美国民众,让他们无法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的消费不能超过产能,我们的借款不能超出存款,至少不能长期这样
6. 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6.1. 生产率提高意味着这座岛屿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反过来,更多的人又促成了更加多样化的经济。
6.1.1. 岛上的食物和工具生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部分人不用生产物质资料也能生存。于是,服务业应运而生
6.2. 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工人们有所分工,从事不同的商业和服务活动,其结果一定会比所有人都做同一种工作要好。分工增加产量,高产量又能提高生活水平
6.3. 没有哪位雇主愿意亏钱雇用员工。这样一来,最低薪资法规使得低技能员工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就业这件事就好比爬梯子,如果没有机会踏上第一级梯档,那些低薪资的员工也就无法获得继续向上攀爬所需的技能了
7. 为什么会有储蓄
7.1. 存款利率是随存款年限递增的。存款年限越长,造成银行存鱼短缺的风险越低。因此,如果储户愿意长期储蓄,获得的利率也就较高,进行短期储蓄的储户所获利率则较低
7.1.1. 高利率会抑制借贷,延缓经济增长。但同时,高利率也能刺激储蓄。最终,银行资产会再次积累起来,到那时利率又会下降
7.2. 美联储的决定总是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因素。因为低利率能够使经济表面上表现更好,降低还款压力,还能帮金融公司赚钱,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低利率
7.2.1. 乐于看到高利率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储户)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没人听取他们的声音。因此,社会上就形成了这种偏见,即利率应该很低,而不是很高。但是要记住,低利率会刺激借贷、抑制储蓄,难怪美国已经由一个储蓄者的国家转变成了借款人的国家
8. 基础设施与贸易
8.1. 政治家们成功地让民众相信,唯利是图的私营公司一有机会就会榨取民众的血汗钱。他们用来证明这些论点的证据多半都是从情感上煽动,引起民众的共鸣。其实我们更能确定的是,政府对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垄断几乎必然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贪污腐败
8.2. 如果通过贸易壁垒保护这些就业岗位,制造T恤衫的成本还是会居高不下,那么人们就没有更多的钱购买滑板(举例来讲),滑板制造商就会蒙受损失。所以,这种做法虽然保留了上述就业岗位,但我们却没有看到那些因此失去的潜在岗位
9. 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9.1. 他发现人们喜欢免费的东西,同理,人们痛恨纳税。因此,他想出了一个计划:如果他能找到一个方法让岛民们以为他免费给予了他们一些东西,那么他就能够得到无条件的支持。不幸的是,政府所有的一切都来自税款。参议员自己又不捕鱼,他们如果不索取就没法给予。怎么可能给予比索取的多呢?
9.2. 他的胜选并没有改变现状,岛上依然没有足够的储蓄支持他所设想的支出计划。为了弥补这个差距,弗兰基想出了另一个计划。政府可以发行纸币,叫作“鱼邦储备券”,用这种纸币可以到郝寅航那里自由兑换政府储存的鱼
9.3. 一旦岛上的储户意识到把鱼存在银行不安全,他们就会停止储蓄。他们会像从前那样把鱼堆在家里。那样的话,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资本维持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设施,更没有资金投资新的项目了!我们的整个经济就会崩溃!
9.4. 我们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我们有应对之策。为什么要让储户知道他们的储蓄在缩水而不是增值呢?
9.5. 成立美联储的最初目的是形成“弹性货币供应”。当时的设想是:美联储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情况,扩大或收紧货币流通量。设计者以为这样可以让物价保持平稳,不受繁荣或萧条的影响。事实上,美联储现在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产生足够的通货膨胀,从而使政府的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10. 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10.1. 因为官鱼是岛上的货币,所以物价都必须相应上涨才能弥补鱼损失的营养价值。于是通鱼膨胀的难题产生了。尽管通常来说生产率提高会促使物价下跌,现在政府引起的通鱼膨胀却导致物价上涨。奇怪的是,物价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人们莫衷一是。人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阿里·格林芬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解释说:“通鱼膨胀是由一种叫作‘鱼成本推动’的现象引起的。”他说高就业率(部分归功于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繁荣的经济一起促使对鱼的需求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
10.1.1. 工资和物价都要上涨。有些年份,由于生产率提高的抵消作用,人们几乎注意不到通鱼膨胀,但是有两件事是雷打不动的:官鱼从未变大,物价从未下降!
10.1.2. 快速的通鱼膨胀的最大受害者是退休人员。在参加工作的那些年里他们把鱼存入银行,而现在他们每天必须吃两三条鱼才能果腹。他们原以为可以让他们维持生活20年的储蓄,四五年就用光了。
11.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11.1. 美国的低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外的高储蓄率造成的,大多数当代经济学权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记住,想要借贷,就必须先储蓄。所幸,对于美国来说,全球经济使得借与存的关系可以不受国境的限制
11.1.1. 中岛帝国的大使意识到拥有这种钞票就可以融入岛际贸易,于是他提出要用鱼交换鱼邦储备券。参议员们看着中岛帝国的来者,感到难以置信。他们面面相觑,无比惊奇。有这么简单吗?用一堆纸就能换来鲜鱼?
11.1.2. 目前美国领导人和中国的冲突不断升级,在他们决定与中国划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认清这条生命线。当然,既然这种关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结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没得吃时,就越是难以自食其力
12.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1. 岛民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安全。他们需要领导者,但是交出权力永远是件冒险的事。人们一旦拥有了权力,往往就会滥用
1.1. 我们渴望消除经济紧缩带来的痛苦,但是我们忘记了自由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苦痛,那么就没有人是自由的。无法自由地失败,也就是无法自由地成功
13. 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13.1. 中岛帝国人相信他们最后总会得到回报,到时他们就可以不用捕鱼,靠储蓄就能安然度日了。然而,中岛帝国人却没有意识到,美索尼亚国连养活自己百姓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为他们兑换钞票呢?
13.2.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就是说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其货币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该国的产品,你就需要该国的货币。所以,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一国货币坚挺,弱势的贸易地位会导致该国货币疲软。如果没有人想购买你的产品,也就没有人需要你的货币
13.2.1.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卖掉更多的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部分利润。另外,廉价货币同时也会提高进口成本,因为出口不过是补偿进口的一种方式。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这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13.2.2. 一旦一国的货币升值,该国的产品也会相应涨价。这就给处于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提供了进入该国市场的机会。他们的商品销售得越多,国际市场对其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14. “鱼本位”的破灭
1. 最后金属(尤其是金银)成了最普遍的货币形式。这绝非偶然。贵重金属拥有货币的所有价值属性和使用属性:储量稀少、人人想要、质地均匀、性质稳定、延展性好
1.1. 纸币只有在足够多的人愿意使用纸币交换产品和服务时才有价值。因此,纸币的价值完全由人主观决定。由于纸币可以无限量地发行,并且没有内在价值,如果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它们就会变成一堆废纸
15. 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15.1. 拒绝还款还有可能彻底清算从头来过,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不幸的是,虽然通货膨胀在经济上影响相对较差,但是在政治上有好处
15.1.1. 1997~2006年,全美房价平均每年上涨19.4%,涨幅惊人。在此期间,收入却鲜有提高。那么人们是如何支付高昂的购房款的呢?这两个时期的区别在于信贷的多寡。后期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贷款利率更低,获得贷款也更容易。但是信贷不会永远扩张,最终贷款条件会变得更严格。一旦信贷收缩,房价就不可能再升高了
16. 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16.1. 他还批准在背阴沼泽建造一座新的灯塔。工程师们指出这座灯塔毫无用处,奥库达告诉他们,建筑工程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本身就能对经济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16.2. 美国的预算赤字年年增长,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濒临崩溃(一部分原因是婴儿潮一代退休引起的人口结构上的变化),所以这一拳迟早会来,而且会更有力。
16.2.1. 为了安抚民众的恐慌情绪,参议院对借款的上限进行了设定,他们称之为“债务屋顶”。这一合法的遮羞布使那些参议员可以两头获益。借款的硬上限会造成一个假象:人们以为参议院真的打算解决财政问题。但事实上,每当快要达到借款上限时,他们都可以随时抬高债务屋顶
17. 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1. 以前岛民只会用年收入的两三倍买棚屋,现在他们要花掉年收入的一二十倍。人们明知负担不起还要买棚屋,是因为他们相信买入的棚屋几年后可以卖个好价钱。有这么好的增值前景,又没有什么风险,加上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人为造就的低贷款利率),没有人能抗拒这种诱惑
1.1. 虽然棚屋贷款不能提高岛上的生产能力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商业贷款则可以),但是这些贷款安全性很高。与那些借给前途未卜的企业家的商业贷款不同,棚屋贷款有天然的抵押物,也就是所购买的棚屋。如果借款人不能还款,银行还可以没收棚屋,把它卖掉,以偿还贷款
18. 缓兵之计
18.1. 一旦老百姓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将来总会降价,他们就会一再推迟购买时间。从理论上讲,如果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就有可能一直等下去,直到所有东西都免费白送。如果那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所有的企业都会破产,全岛的经济会立即退回到网前时代
19. 占领华孚街
19.1. 尽管长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为股票市场带来诸多益处,也重新造就了房屋市场的繁荣,但这一政策对真正的经济发展却作用甚微。这就是为什么在股票与价格高涨的同时,失业率却始终居高不下,实际收入则陷入停滞
20. 无鱼不起浪
20.1. 鱼邦储备券最大的买主中岛帝国减少购买量以后,鱼邦储备券供给过剩。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20.2. 在一场混乱的公众宣传运动中,参议员们指责零售商“哄抬物价”。他们宣称,只要贪婪的商人同意由政府掌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通鱼膨胀就会结束。但是,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反而弄巧成拙。政府仅仅限制产品的售价,而且任由货币贬值,使得厂家和零售商都无利可图。因此,它们停止了交易,一个黑市产生了,那里的售价比法律规定的要高
20.3. 所有人都害怕鱼缩水,因此根本没有人长期把鱼存在银行里。鱼捕上来,马上就被吃掉。就和经济发展之前一样,岛上没了储蓄,没了信贷,也没了投资
20.4. 政府通过提高税收增加收入。这条路从来不受人民的欢迎,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很难通过。即便在集权主义国家(那里没有烦人的选举),增加税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高税率总是会抑制生产,降低经济活力。税率是有上限的。税率过高,人们就会停止工作。如果继续提高,就有可能发生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