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0. 压强与浮力
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包含:1.压强(压力、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气体的压强 4.浮力(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5.浮力的应用与计算等基本知识点。
编辑于2022-05-25 08:57:22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压强与浮力
压强
压力
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产生的条件
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的物体之间才有压力
方向
与受力物体的表面互相垂直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在被压物体的接触面上
大小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因此压力的大小不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压强
定义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压强定义公式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²)
单位
帕斯卡(Pa)
1Pa=1N/m²
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
公式P=F/S,对固液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公式中的面积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并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
对于静止在水平面上,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刀斧、水果刀
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刹车时用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坦克
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空心砖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的压强
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深度增大,液体压强增大
4.相同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压越大
液体压强计
作用
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组成
由U型管、金属盒、橡皮导管等组成
工作原理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大小
公式
p=ρgh
ρ:液体密度(Kg/m³)
g:9.8N/Kg
h:液体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m)
是深度,不是高度
公式只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特殊固体)的压强,对固体、气体或流动液体均不适用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
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
自动喂水器
茶壶
船闸
帕斯卡原理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的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气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
产生原因
空气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定义
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存在证明
1.马德保半球试验
2.覆杯实验
3.瓶吞鸡蛋实验
测量
测量工具
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测量准确,不易携带
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
金属盒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可以改造成高度计
携带方便
托里拆利实验
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及管是否倾斜无关,只与当时的大气压值有关
管内进入空气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测量的气压值会偏小
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单位
帕斯卡(Pa)
厘米水银柱(cmHg)
毫米水银柱(mmHg)
标准大气压
定义
通常把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影响因素
高度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呼吸越困难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它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就减小100Pa
大气压强还会随着温度、湿度、季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大气压强与沸点
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应用
生活中
1.钢笔吸墨水
2.吸管吸饮料
3.针管吸药液
4.瓷砖上的塑料吸盘
生产中
1.活塞式抽水机
2.离心式水泵
流体压强
流体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对同一物体,物体相对的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同时,它们受到的压力也不同,物体就会向压力较小的一方运动
飞机的升力
机翼上下表面流速速度上大下小
与流体压强相关的现象
1.窗外有风吹过,窗帘向窗外飘
2.汽车开过后,路面上方尘土飞扬
3.踢足球时的“香蕉球”
4.乒乓球的“旋转球”
浮力
浮力
定义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叫作浮力
浮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
产生的原因
1.当物体漂浮时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
桥墩、拦河坝等
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粘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为0
3.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压力差不变,浮力不变
4.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压力不能同时考虑
影响因素
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理解
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自身的重力
是指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
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物体体积不变,排开液体体积也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
当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时,排开液体体积增大,浮力也增大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物体的浮与沉
物体的浮沉条件
悬浮和漂浮
浮力的应用
密度计
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和工作的
密度计重力不变,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
液体密度增大,V排 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越大
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能够漂浮在水面的物体
原理
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潜水艇
1.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向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逐渐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
2. 当水舱充水至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潜水艇就可以悬浮在水中
3. 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从而上浮
气球和飞艇
利用充气或放气来控制体积变化可实现升降
氢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它们的重力小于所排开的空气的重力
浮力的计算
称重法
压力差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平衡法
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状态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
纯冰熔化
1.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熔化后液面不变
2.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熔化后液面上升
3.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熔化后液面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