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社区康复护理
第九章社区康复护理:包含康复的最早定义:指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以及其他措施,对病,伤,残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提高其活动能力。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九章社区康复护理
第一节社区康复护理概述
基本概念
康复的最早定义:指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以及其他措施,对病,伤,残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提高其活动能力。
当前WHO对康复的定义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之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1976年WHO提出的一种全新、有效、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
(流行分布)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原因影响因素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 策略措施 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
社区康复护理: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各种力量,对社区病伤残者进行的综合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对象
残疾人
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
疾病恢复期患者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
普查
生物性致病因子 物理性致病因子 化学性致病因子
开展社区康复护理服务
遗传特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心理特征
开展残疾预防工作
帮助康复对象建立安全、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和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器具。
训练患者自我康复护理能力
康复训练:是社区康复护理最基本的内容
观察和记录
心理护理
职业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与实施原则
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
服务范围广
服务对象参与性强
服务形式灵活
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
重视心理康复相结合
提倡协作精神
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
尊重患者原则
安全为主原则
全面整体护理的原则
看护对象主动参与原则
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原则
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原则
社区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
营造康复环境
卧位于体位转换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
体位转换
床上翻身
抻肘摆动翻身法,主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转向横向移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动及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
饮食动作训练1、将患者身体靠近餐桌,患侧上肢放在桌子上。2、将食物与餐具放在便于患者使用的位置,用健手把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咽食物。
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防止食物误吸的发生 2、患者有义齿的应提前取下3、鼓励患者尽可能自己近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更衣训练:偏瘫患者穿衣时先穿患肢,脱衣时先脱健肢。
个人卫生训练: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患者能作为保持30分钟以上健侧肢体肌力良好即可进行个人卫生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则
第二节社区常见残疾、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概念
定义: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基本病因
血管壁病变: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
各种心脏相关疾病引起的栓子脱落,是心源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血流动力学因素:高血压和低血压血容量改变
血液成分异常,凝血或纤溶系统功能障碍
主要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指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脑卒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功能障碍是运动功能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1、失语症2、构音障碍3、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4、感觉障碍5、认知障碍6、心理障碍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8、共济障碍
康复护理评估
运动功能评估
言语功能评估
感觉评估
认知评估
肌张力的评定
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生存质量评定
康复护理目标
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
康复护理措施
一般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小时开始康复治疗
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金标准又称金指标或标准诊断方法
软瘫期是指发病1~3周,患者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防止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被动运动:若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在发病后3到4天,虽无主动肌力收缩,无法完成主动运动,但人由护士对其患肢所有的关节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对于能完成主动运动的患者,通过各个徒手操,器械练习,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恢复。
按摩对患者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和减轻水肿。
痉挛期的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
患肢的功能训练
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
踝关节的被动活动
坐位及平衡训练
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
恢复期康复护理:此期一般是指发病后的4到6个月,此期肢体肌肉痉挛基本消失,分离运动平衡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
后遗期康复护理
继续持续各功能的训练,防止易残疾整理和痉挛的进一步加重。 进行各种代偿性功能训练,包括矫形器,轮椅等应用,以补偿患肢功能。 对家庭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如台阶改成斜坡。
注意事项
急性期
加强保护防止坠床
恢复期
患者大多出院回家然后特别强化安全教育,选择无障碍的室内环境有条件的应在过道卫生间安装扶手。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内进行康复治疗,同样具有康复疗效
要充分考虑患者和康复者的愿望和要求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与康复护理
精神障碍:有成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抑制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精神障碍者的社区康复,他是以社区为单位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社会适应的统筹安排和管理。
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
精湛的精神障碍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神经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患者较多,不能完成应有的社会角色
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不受患者主观意识的支配
精神障碍中转的表现与身体检查结果并不完全吻合,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症状。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目的
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
尽量减轻精神残疾程度
提高精神残疾患者的社会指引能力恢复劳动能力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与管理
管理体制:我国目前精神障碍疾病的社区管理方式为三级管理体制。
坚持三级预防并重
一级预防:加强社区精神卫生的保健工作,开展社会,心理及环境卫生工作。
二级预防:服务对象为发病前期和发病期患者,主要措施是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调查。
三级预防:服务对象为需要长期康复和长期照顾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