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笔记,包括情绪情感在发展中的作用、情绪情感的分化和发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基本情绪的发展等内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的知识点梳理,包括思维的概述,思维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发展。适用于学前教育的小伙伴复习备考~
本思维导图概括了西方管理理论思想,含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有需要自取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概述
定义: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要素:
主观体验
行为表现
生理反应
情绪情感在发展中的作用
是儿童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激发者
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
情绪情感的分化和发生
发生
华生:怕、爱、怒
伊扎德:吃惊、痛苦、厌恶和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最初的情绪反应的突出特点
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初步发展
布里奇斯
出生:只有一般性激动,皱眉和哭
3个月时:快乐、痛苦
6个月:痛苦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
12个月:快乐分化成高兴和喜爱
18个月:分化初喜悦和嫉妒
24个月:分化成比较稳定的欢乐
林传鼎
伊扎德
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情绪情感中社会性的成分不断增加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岁以前,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主要动因
3~4岁,情绪的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过渡阶段
4~6岁,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表情的社会化
2岁:毫不保留的表露自己的情绪
2岁开始:能够用表情去影响别人
4~8岁:运用的各种情绪交往手段发生变化
丰富和深刻性
丰富性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相继出现多种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观、理智感、美感等
情感指向的东西不断增加
深刻性
含义: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向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研究认为,儿童愤怒的原因
2岁以下:生理习惯问题
3-4岁幼儿: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4岁以上:与人关系的问题
情绪情感的深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与感知觉/想象/思维/记忆/自我意识/复合的主观概念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化
情绪的冲动型逐渐减少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儿童情绪易变化、不稳定,易受情景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儿童调节情绪的外部能力比调节情绪本身的能力发展的早
基本情绪的发展
哭
饥饿
发怒
疼痛
恐惧或惊吓
不称心
招引别人
笑
自发性微笑(内源性微笑)
三个月后逐渐减少
诱发性微笑(由外界刺激引起的)
反射性微笑
最初出现在睡眠时间
三周时开始出现清醒时段的诱发笑
社会性微笑
第五周开始对社会性物体产生微笑
三四个月前,无差别社会性微笑
四个月左右,出现有差别社会性微笑
恐惧
出生时:本能的恐惧
四个月:与直觉经验相关的恐惧
六个月:怕生
2岁左右:预测性恐惧
依恋
概念:儿童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儿童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联系
婴儿依恋特点
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在一起时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安慰和满足
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最能抚慰孩子
依恋对象使儿童具有安全感
依恋的类型
安全性依恋
回避性依恋
反抗性依恋(矛盾性依恋)
情绪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成人的情绪自控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教会儿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