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教育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信息技术基础思维导图:包含计算机中的存储单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输入设备(input) I 设备,输出设备(output) O 设备)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原理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第四章 教育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题与灵魂,最高理想
是指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功能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导向(指明发展方向)
调控/激励(协调、控制、产生动力、实现目标)
3.评价(衡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含义的理解
含义
教育目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期待,即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主体性
1.对教育活动质的规范性(为谁培养人)
2.对教育对象质的规范性(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对象应具备的社会倾向性
教育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学校教育目的的特点
1.学校的教育目的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人的要求
2.学校中的教育者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更为自觉
3.学校的教育目的更科学地反映了受教育者可能和应当发生的变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
2.培养目标(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
3.课程目标(每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效果预期)
4.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
人的全面发展
对全面发展常见的误解
误解一:“全面发展会压抑个性,导致许多负面效应”
误解二:“全面发展没有实际价值”
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元发展、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1.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2.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动力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基本观点
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定制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个人的价值实现
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基本假设
个人存在优先于/决定社会的存在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价值取向
观点
教育价值在于满足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
教育目的在于促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优点
打破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了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人的发展
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
缺点
激进人本位取向易导致个人主义的绝对化
社会本位论
1.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2.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3.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4.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
社会的存在优先于/决定个人的存在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教育价值在于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延续
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性发展的束缚
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菲斯泰洛奇
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
评价
个人本位论推崇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个人自由的价值,重现个性和个性化的价值
社会本位论推崇社会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个体的控制,个体对社会规范的服从,重视社会性和社会化的价值
结论
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最为重要的综合力量
1.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增进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2.假日订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义与社会责任意识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 的精神实质
1.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4.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