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走进故宫陶瓷馆笔记2022.6
这是一篇关于走进故宫陶瓷馆笔记2022.6的思维导图,包括:一、从陶到瓷:中国瓷器的釉色品种;二、中国古代的彩瓷;三、清代宫廷对前代瓷器的收藏:宋代瓷器;四、清代宫廷对前代瓷器的收藏:明代瓷器;五、清代宫廷瓷器:进膳、陈设、赏赐用瓷。
编辑于2022-06-11 01:12:36中国电影的“第一”--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如: 第1厅 电影的发明(1895前-1895) 第2厅 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05-1931) 第3厅 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2-1949) ... ...
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2023.3--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具体如下: 1. 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 2. 无脊椎动物展厅 3. 中央大厅 4. 交流展厅 5. 动物所发展历程展厅 6. 鸟类展厅 7. 濒危动物展厅 8. 昆虫展厅 9. 蝴蝶展厅 10. 动物与人展厅 11. 4D动感电影院
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分别有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宋元海丝宴复原,一起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电影的“第一”--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如: 第1厅 电影的发明(1895前-1895) 第2厅 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05-1931) 第3厅 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2-1949) ... ...
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2023.3--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具体如下: 1. 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 2. 无脊椎动物展厅 3. 中央大厅 4. 交流展厅 5. 动物所发展历程展厅 6. 鸟类展厅 7. 濒危动物展厅 8. 昆虫展厅 9. 蝴蝶展厅 10. 动物与人展厅 11. 4D动感电影院
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分别有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宋元海丝宴复原,一起来看看。
走进故宫陶瓷馆笔记
一、 从陶到瓷:中国瓷器的釉色品种
1. 陶≠瓷
(1) 出现时期
1||| 陶(出现于距今约2万年)
2||| “原始瓷”(出现于夏末商初)
真正瓷器出现的过渡物
3||| 瓷(出现距今1800年的东汉)
(2) 制作工艺
1||| 温度(烧制工艺)
A. 陶器出现
古代(如新石器时期)有限的技术和原料的选择所限,烧成温度只能到900°C
表面相对粗糙,亚光制
B. 真正瓷器出现的过渡物——“原始瓷”出现
夏末商初
以瓷石做胎,表面施有石灰釉或者草木灰釉的窑器
C. “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1. 烧成温度
2. 机械强度
3. 胎体吸水率
D. “原始瓷”质量不断提高
商代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2||| 原料(釉彩)
A. 带釉彩的陶器的釉
低温釉彩
1. 酱黄釉、绿釉
汉代酱黄釉陶、绿釉陶
2. 黄绿两色釉
北朝时期黄底绿彩的罐
3. 三彩釉
唐代三彩釉陶(简称唐三彩)
三:多
不只是黄、绿、白,还有蓝、黑
带蓝彩的少,因为颜料要进口,故珍贵
4. 宜钧
5. 广钧
6. ……
B. 带釉彩的瓷器的釉
高温釉彩(1250°C以上)
低温釉彩(1250°C以下)
例如:明代颜色釉
1. 祭红釉
高温釉
永乐宣德时期鲜红釉
2. 祭蓝釉
宣德
3. 甜白釉
永乐时期烧制量极大
4. 瓜皮绿釉
5. 浇黄釉
弘治时期出现,明清时期水平最高,色度深浅适度
弘治黄釉(娇黄釉)
6. ……
2. 陶瓷颜色釉不断发展产生新的品种的原因
(1) 技术
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
(2) 人文
人的审美需求或政治需求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
例如
1. 唐
花釉和三彩釉
与大唐盛世开放包容的氛围相契合
2. 宋
汝窑青瓷上的淡天青色釉
不温不火清淡含蓄符合崇信道教的文艺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审美趣味
3. 元
高温钴蓝釉瓷和高温钴蓝釉白花瓷
诞生于最喜爱蓝天白云的草原民族蒙古族统治的元代景德镇窑
4. 明清
明清时期规定祭祀用器皆用瓷,不同颜色的颜色釉瓷被用于不同祭祀的对象
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顺乎自然这种和谐美满的理念
5. 清
淡黄釉,后来的松石绿釉、胭脂红釉瓷等著名的低温釉瓷器
诞生原因:康熙皇帝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欧洲画珐琅料的传入
二、 中国古代的彩瓷
1. 彩瓷是彩绘瓷的简称
2. 釉下彩瓷
(1) 特点
在釉下用彩料描画纹饰,然后施一层透明的玻璃釉,经高温一次烧成
(2) 分类
1||| 釉里红瓷器
A. 明洪武的釉里红瓷器
属于御窑的初创期,烧成技术不是很娴熟,发色不纯正,发色纯正的很少故珍贵
以氧化铜作着色剂的高温铜红彩,烧成难度非常大的主要原因
因为氧化铜这种彩料是以氧化亚铜为呈色,它在还原气氛烧成以后,是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所以它发红色,但是它的烧成难度非常大,就是因为氧化铜对温度气氛的要求非常严格,温度高了就会挥发,另外,有时会发黑,或者发灰。
例子:(明洪武)釉里红松竹梅图玉壶春瓶
B. 青花釉里红
釉下青花和釉下釉里红的一种组合
历史发展
元代景德镇初创
明:产量非常低
清康熙时期:烧制技术提高,故恢复,产量提升,发色纯正
例子:(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图竹叶藏诗梅瓶
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
C. 釉里三色瓷
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在釉下又增加了一种豆青色,进一步增加了物象的表现力
例子:(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人物图笔筒
康熙时期发明
D. ……
2||| 青花瓷器
3. 釉上彩瓷
(1) 釉上五彩
(清康熙)五彩描金鹭莲图凤尾尊
(2) 珐琅彩
诗书画印相结合
(清雍正)松竹梅纹题诗句橄榄瓶
(3) 洋彩瓷
乾隆时期产量大,仿西洋绘画技法来表现物象有光感,立体感增强
一对天球瓶
雍正
粉彩八桃结树图天球瓶
8个桃实
乾隆
粉彩九桃结树图天球瓶
9个桃实
“雍八乾九”
锦上添花洋彩瓷器(最典型)
(清乾隆)胭脂红蓝地轧道粉彩折枝西洋花纹双联瓶
耙花/轧道:在色地上用锥子划出来头发丝一样细的线条的蔓草图案
(清乾隆)蓝地粉彩描金折枝西洋花卉纹灯笼尊
(4) ……
例子均为
清代的纯釉上彩瓷
4. 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彩瓷
(1) 斗彩瓷器
在釉下用青花料双钩图案轮廓线
(清雍正)斗彩花卉纹菊瓣尊
(2) 青花五彩
5. 杂釉彩瓷
(明嘉靖)黄底矾红彩锥拱缠枝莲纹葫芦瓶
6. 素三彩瓷
7. 高温釉彩
器物施釉以后直接在釉上以高温彩进行彩绘然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的一种彩瓷
(唐)长沙窑青釉彩绘花鸟图执壶
8. ……
三、 清代宫廷对前代瓷器的收藏:宋代瓷器
1. 汝窑
宋代名窑之首
概念
广义
可以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的窑场
中国古代的瓷窑常以其所在州来命名
狭义
特指北宋时期专门为宫廷烧造的天青釉产品
河南宝丰清凉寺
2. 汝窑瓷器的基本特征
(1) 香灰色的胎
(2) 淡天青色的釉
(3) 釉面常布满细碎的小开片
3. 汝窑被后世推崇为宋代名窑之首,古代青瓷的典范的原因
(1) 烧成难度高
满釉的“裹足支烧”
需要胎和釉的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适当
烧成温度
窑内的气氛
需要精准控制
(2) 产品质量精
汝窑做工考究
釉色浓淡适中
釉质温润如玉
开片趣味天成
(3) 烧造时间短
实际上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仅在北宋晚期的一二十年
(4) 传世数量少
创世完整器不足百件
汝窑瓷器被后世的收藏家和鉴赏家视为拱壁的原因
(5) 满足了宋以来文人的一种审美追求
古雅的造型,温润的釉色,如玉的质感
儒学:“仁人爱物”
审美趣味:更倾向于严谨笃实,温润含蓄的作风
自宋代以来,文人地位提高,文人的审美成为主流审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明代、清代对宋代这种审美的沿袭
4. 8件藏品
底部刻字
(1) 收藏地点
寿成殿皇后阁
(2) 收藏者姓氏
蔡
(3) 对宫廷藏品等级的划分
乙
丙
宋
(4) 清乾隆在底部赋诗
四、 清代宫廷对前代瓷器的收藏:明代瓷器
具体举例
1. 无当尊
(1) 其器型和纹饰主要模仿自14世纪的西亚地区黄铜嵌银器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阿拉伯文无当尊
明青花瓷
所绘纹饰主要为进口的“苏麻离青”
其中氧化铁含量较高,氧化锰含量较低
所绘纹饰发色浓艳,常伴有晕散现象,泛出氧化铁结晶斑
(明永乐)甜白釉无当尊
(2) 体现了当时对外交流的历史
(3) 得名于乾隆皇帝
当:底
因其似尊而无底
(清乾隆)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
清仿制时配有铜胎珐琅胆
2.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1) 大运瓷器
字面含义
大批运输的瓷器
实际烧造情况
御窑每年向宫廷内务府奏销,不用皇帝另外下旨,按照年例和固定样式进行烧造,统一运往京城交付宫廷瓷器库进行收储的瓷器
(2) 底款
1||| 明永乐、清康熙、清雍正
没有底款
2||| 从大清乾隆年制到大清光绪年制
外底均分别署青花各朝年款
(3) 历史沿革
始烧于明代景德镇御窑
清代自康熙朝到光绪朝均有烧造
1||| 纹饰
基本相同
2||| 绘画风格和青花发色
有所差别
3||| 器型
自康熙朝至光绪朝
颈部逐渐变得粗短
腹部逐渐加大
至清代晚期逐渐失去早期玉壶春瓶形体俊秀的风格,略显笨拙
总结分类
1. 收藏明代瓷器
2. 皇帝对名品鉴赏题诗
3. 皇帝下令对名品进行改造、仿烧等
4. 成为了清代宫廷日常使用的瓷器品种并作为传统样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五、 清代宫廷瓷器:进膳、陈设、赏赐用瓷
1. 清代宫廷御用瓷器的烧造方式
1. 大运
(1) 字面含义
大批运输的瓷器
(2) 实际烧造情况
江西景德镇御窑每年按年例定式烧造的一批瓷器
一般一年烧造一次,每年3、4月开始烧造,大概10月底烧造完毕进呈交付给清宫瓷库,清宫瓷库按清单进行核查
(3) 费用
其烧造费用:年底时在内务府奏销
(4) 特点
1||| 数量大
2||| 延续烧造的时间长
(5) 例子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区别
胎釉
乾隆
普遍洁白细腻
道光
普遍发灰
纹饰
乾隆
道光
山石
(6) 时间
1||| 真正开始烧制
最迟于康熙19年开始
2||| 真正形成定式
乾隆12年
3||| 结束
宣统3年
(7) 分类
1||| 圆器
概念
拉坯时一次能成型的器物
盘、碗、盅、碟等
用途
用膳
1||| 里外黄釉暗刻龙纹的碗、盘
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使用
2||| 里白外黄暗刻龙纹的碗、盘
供皇贵妃使用
3||| 黄底绿龙纹的碗、盘
贵妃和妃使用
4||| 蓝底黄龙纹的碗、盘
嫔使用
5||| 绿底紫龙纹的碗、盘
贵人使用
6||| 五彩龙纹的碗、盘
常在使用
7||| 五彩瓷的碗、盘
最低级别的答应使用
2||| 琢器
概念
拉坯时一次不能成型,还需要后期加工的器物
瓶子、罐子、花觚、台灯等
用途
用于陈设
用于赏赐
赏瓶:玉堂春瓶
2. 传办
(1) 奉旨传办
含义
奉皇帝谕旨烧造
例子
(清乾隆)粉彩过枝桃蝠纹盘
特点
数量少
质量精
纹饰比较美
原因
烧造时融入了每一个皇帝的兴趣爱好审美
景德镇工匠烧造时不惜工本
(2) 奉文传办
例子
(清宣统)浇黄釉盖罐
含义
由内务府专门下文烧造的瓷器
3. 进贡
(1) 年供
1||| 春节
(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粉彩博古图双螭耳瓶
2||| 中秋
(清嘉庆)蓝底粉彩开光花卉纹碗
3||| 端午
(清嘉庆)粉彩婴戏龙舟图撇口瓶
4||| 万寿
皇帝生日
(清嘉庆)粉彩缠枝莲福寿纹碗
地方官员进贡地方特产给皇帝
(2) 费用
九江关监督:御窑厂烧制的瓷器,资金由九江关监督自己出资
六、 清代宫廷瓷器:万寿及大婚用瓷
晚清宫廷庆典用瓷
大婚用瓷
同治帝大婚瓷器
最具代表性
分类
预备皇后需用瓷器
烧造数量最多
瓷器画样、保存状态和档案记载最好
通俗意义上的同治大婚瓷器
“燕喜同和”款瓷器
“长春同庆”款瓷器
“吉祥如意”款瓷器
为御茶膳房、内务府和内廷机构烧制的瓷器
烧制过程不顺利
瓷器画样
内务府根据皇帝旨意,将所烧瓷器的样式、纹饰和釉色画在纸上,有的还写明烧造的器型、数量等信息,然后交给督陶官照样烧制
同治帝大婚瓷器画样
共23种
其中14种
烧造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一类
例子
黄地喜鹊梅花样
2种
历时近4年10个月
历史原因
因太平天国之乱,景德镇生产力还没恢复
万寿用瓷
慈禧4次万寿御用瓷器(40/50/60/70)
“大雅斋”瓷器(40大寿)
最著名
三个款识
大雅斋
懿嫔时
天地一家春
40大寿时修葺长春宫
永庆长春
慈禧当年居住地点名或居住地点悬挂的匾名
绿地墨彩花鸟图器物
不同器型三种款识书写情况不同
碗、盘、盖碗、渣斗等尺寸较小的生活类器物
器物表面红彩楷书“大雅斋”
其右侧红彩椭圆形双圈内篆书“天地一家春”
器底红彩楷书“永庆长春”
鱼缸、花盆、高足盘、高足碗等器物
只在器物表面书写“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识
以花鸟纹饰为主,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前朝器物形成了明显区别
七、 清代宫廷瓷器:宫廷礼祭用瓷
1. 祭器的种类及用途
(1) 爵
用途
古人使用的一种饮酒器,专门由贵族阶级日常使用,后也用于祭祀
外形
流
倒酒时,酒从较长的一端流出
尾
较短的一端
柱
口沿上的两个突起,类似蜗牛的角
(2) 豆
用途
用于盛放肉酱腌菜等濡物
外形
绹纽(绳结成的纽)为豆
(3) 登
用途
用于盛放太羹(又称大羹:不加任何调味品的肉汤)
外形
一般的圆纽为登
外形相似,靠观察盖上的顶纽的形制区分
(4) 铏
用途
用于盛放和羹(加上各种调味品做成的肉汤)
外形
(5) 簠fu
用途
古代盛稻粱、黍稷的器皿
外形
方形
(6) 簋gui
用途
古代盛稻粱、黍稷的器皿
外形
椭圆型
用途一样外形不同,祭祀时总是同时出现
(7) 鼎
用途
祭祀时常与簋组合使用
天子
9鼎8簋
诸侯
7鼎6簋
大夫
5鼎4簋
士人
3鼎2簋
祭器的使用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外形
2. 祭器的使用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3. 祭器都是由日常生活的饮食器演变而来,是祭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4. 启用祭器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何时建立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是一种外在的规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礼”的概念是抽象的,所以需要将其物化,这就要将器物与之相匹配,如此就出现了礼器,这就是所谓的“藏礼于器”。
为了推行礼制,古人经常凭借上天、鬼神、祖先的神秘力量,用祭祀的仪式来体现礼的威慑力,祭礼便由此产生。
5. 祭器能集中反映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
在举行祭礼时,酒、菜、瓜果、牺牲、粮食等祭品要分别盛放在专门的祭器中,这些祭器表达着对神灵的敬意,作用极为重要,故各朝各代对祭器的制作要求很高。
6. 祭器的历史沿革
(1) 自秦汉以后,各朝崇尚周礼,祭祀时祭器一直沿用,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各朝发展,在器型、纹饰、质地、使用种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2) 唐宋
祭器多以金、银、铜、玉制作,以示贵重
(3) 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规定
“凡祭器皆用瓷”
从此皇家祭典的主要祭器被官窑瓷器所替代
(4) 清
承袭明代以瓷制为主
特点:仿古代青铜器造型和纹饰,形制统一,工艺高超
清代从康熙朝开始
景德镇的官窑便开始奉造大批的祭器,每年分春秋二季抵运进京
清乾隆时期
是清代宫廷典制与礼仪完善和确立的时期
乾隆在位时致力于统一宫廷祭器形制,编有《皇朝礼器图式》
不同颜色的祭器在使用上的讲究
《大清会典》记载“祭器用陶必辨其色”
只有青、黄、红、白为主色的单色釉才可以用作祭器
天坛
青釉瓷
地坛
黄釉瓷
日坛
红釉瓷
月坛
白釉瓷
八、 外销瓷:中国瓷器与世界
1. 瓷器是中国独享的一项重大发明
2. 时间顺序
(1) 唐以前
陆上丝绸之路
少量
传到国外
(2) 自唐代始至明代正德朝之前
航海事业的发展
大量
销往海外
主要销往亚非地区
(3) 自明代正德朝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航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到来
海上丝绸之路
大量
销往欧洲
中国瓷器收藏热
时间
16世纪开始迅速兴起延续至18世纪
例子
"近卫花瓶"
151件康熙朝的景德镇窑青花花瓶
(清康熙)青花祝寿图棒槌瓶
3. 外销瓷种类
(1) 康熙朝景德镇窑青花花瓶
(2) “克拉克瓷”
17世纪景德镇窑和福建漳州窑烧造的用开光装饰的这一类的青花瓷器
在欧洲16/17世纪的静物画中经常能看到
器型
盘类器最多,还有瓶、罐、军持等
产地
景德镇窑“克拉克瓷”
工艺更精细一些
胎釉质量更好一些
底下往往没有粘沙的现象
福建漳州窑“克拉克瓷”
工艺较景德镇的要粗糙一些
底下经常粘有很多的垫烧的沙粒
又被误称为“汕头窑”、汕头器、沙足器
(3) 纹章瓷,又称“徽章瓷”
欧洲许多王室贵族家族军团等来中国来样订烧画有其徽标的瓷器
例子
(清乾隆)粉彩描金徽章纹杯及托盘一套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1776年订烧的
(清乾隆)粉彩描金徽章纹盘
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员纪念其50岁生日
(4) 广彩
所用白瓷为从景德镇运到广州,根据外商需求,在广州的珠江两岸设厂子请人描画釉上彩来作纹饰,低温烧制的瓷器
喜用描金装饰
织金广彩
(清乾隆)广彩开光花卉人物图折沿盘
九、 中国古代的青花瓷
1. 青花瓷的概念
高温釉下彩绘瓷器
青花成为元明清三代彩绘瓷器的主流产品
2. 元代青花瓷
(1) 元代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的背景条件
1||| 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 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大量优秀的制瓷工匠云集于此,他们积极探索革新制瓷技术,推动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
体现在
3||| 景德镇奠定了“瓷都”的地位
(2) 元代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成色稳定的高温釉下青花瓷器的技术条件
1||| 制胎原料的创新
元代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瓷器的胎体更加致密,提高了烧成温度,不易变形,为制作大型器和异形器提供了可能
2||| 对氧化钴颜料的灵活使用
使绘画技巧和制瓷工艺进一步完美结合
(3) 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
1||| 造型多样
2||| 装饰题材丰富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题材丰富,纹饰线条优美,深受世人喜爱
既有表现元曲故事类题材
也有借鉴丝织品上的装饰图样
3||| 青花色泽浓艳
为中国彩绘瓷器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4) 例子
(元)青花“满池娇”图菱花口折沿盘
造型端庄规整
釉质洁白莹润
青花发色浓艳
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3. 明代青花瓷
(1) 明代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1||| 丰富的瓷土资源
2|||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化的分工合作
由此赢得了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业的领先地位
(2) 明代青花瓷器的特点
1||| 明代早期(永乐宣德)
1. 造型端庄,釉质莹润,青花色泽浓艳
2. 青料
这是采用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一种进口钴料所绘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图香炉
“铁锈斑”
黑色结晶斑点
3. 画工
纹饰上常有这种黑色结晶斑点
辨别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2||| 成化朝
开创了明代青花瓷器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
1. 器型
小巧玲珑轻盈秀丽的小件器居多
(明成化)青花莲池图杯
2. 青料
江西省乐平县所产的“平等青”,又叫“坡塘青”
这种青料所含有的铁元素较少,青花发色柔和淡雅,少见有洇散现象
3. 画工
纹饰线条所采用的多是勾勒渲染法,宛若细丝,令整个画面灵动自然
4. 胎釉
胎体较薄,釉色洁白细腻,釉质温润如玉
3||| 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1. 器型
多以大件器和异形器最为常见
2. 青料
是以进口的“回青”料和国产的“石子青”料配合使用
青花色泽浓色艳丽
3. 画工
整个画面构图繁密但层次分明
4.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寿”字盖罐
4. 清代青花瓷
清代青花瓷器的特点
康熙朝独步本朝
1. 造型挺拔
2. 纹饰清新雅致
3. 青料
以浙江的上等青料或以珠明料为主,采用焠取煅烧法提取青料,以分水法绘画在瓷器胎体上
青花色泽清脆亮丽
(清康熙)青花寿山福海图花盆
4. 胎釉
细腻平整,釉色清亮
“紧皮亮釉”
5. 装饰题材广泛
1||| 戏曲故事类
(清康熙)青花空城计图盘
2||| 山水花鸟类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墨分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