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税收的公平原则
这是一个关于税收的公平原则的思维导图,包括:税收的公平原则内涵、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会计科目
3.3税收的公平原则
3.3.1税收的公平原则内涵
横向税收公平
确保税制公平
纵向税收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价值观判断
受益原则(获得)
支付能力原则(失去)
3.3.2受益原则
受益程度=税负程度
一般受益原则
缴纳税款与政府提供需要一致
特定受益原则
特定场合+特定使用者
间接替代受益原则
间接关联产品衡量衡量税收
优点
1.考虑为什么征税和财政支出用途
直接将:纳税、受益、税收、政府财政支出联系 保证了政府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产品与服务
2.福利水平变动随税收支出结构定
税收负担分配+ 评估税收支出结构
缺点
1.技术有限,难以准确测度利益获得与具体多少
很大程度受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共同消费特征限制
2.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与相关财政支出难以按受益原则分担
eg.社会保障(受益人负担少)
3.3.3支付能力原则
“量能课税原则” 支付能力=负担能力
如何衡量支付能力
客观说 拥有财富
1.收入
特点:一定时期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 特殊时期“增添财产或消费能力”
局限性: 1.收入不仅有货币还有实物(收税只针对货币) 2.收入渠道有:勤劳所得+不劳而获(资本所得或赠送) 3.其它因素(个人收入分配不同)
2.财产
特点: 1.利用财产获得收入 2.继承或赠予财产增加财富
局限性: 1.数量≠受益,数额相同财产不一定受益相同 2.拥有财产情况不同(负债不负债,动产与不动产)
3.消费支出
特点: 实际使用或占用,避免当前与未来消费选择产生扭曲, 有利于储蓄与经济增长
局限性: 1.消费倾向不同 2.消费后才征税,税收不能及时
主观说 因纳税而感受的效用牺牲程度为标准
1.绝对均等牺牲标准
特点:不同纳税人牺牲总效用是相等的
纳税人收入边际效用不变: 税率按人头征收的固定税额
边际效用递减: 高收入边际效用<低收入边际效用 高收入税收>低收入税收
2.比例均等牺牲标准
特点:不同纳税人因为纳税牺牲的效用量与 纳税前的总效用量之比是相等的
收人边际效用不变: 比率相等,按比例税率征税
边际效用递减 高收入比率<低收入比率 高收入税率>低收入税率 要求按累进率征税
3.边际均等牺牲标准
特点: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 边际效用牺牲相等,纳税总效用牺牲总量最小 “最小牺牲”学说
边际均等牺牲下——收人边际效用恒等 税收分配难以确定,因为比例数额牺牲全部相同
收人边际效用递减: 累进税率100%累进
都难以实际准确测度 边际牺牲更周到 各国实现收人分档累进税率
局限性:没有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联系起来,仅仅从税收自身考虑
优点:解决了不同纳税人税收再分配问题,具有一定可行性
专程3-3税收公平原则在中国的实现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
1.中外合资和外国企业分别进行课征
1984利改税,国营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条节税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2.分别统一内资外资企业
3.合并内外资
子主题
注意:税收公平应该考虑到
税收负担自身的公平分配
市场机制决定的初次分配状态
初次分配公平,税收就不去影响
反之,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