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媒体文案
新媒体文案学习总结,主要内容有:第一章 新媒体文案概述、第二章 文案创作思路、第三章 写作技巧、第四章 文案打造。
编辑于2022-06-19 23:40:33新媒体文案
第一章
新媒体文案概述
1.1新媒体发展特点
1.技术新
2.渠道新
3.人群新
1.2文案特点
要求: 1.短(核心短信) 2.平(平易近人) 3.快(快速产出)
1.发布成本低
2.传播渠道及形式多样
3.互动性强
4.目标人群更精准
5.易被用户再次创作(ugc)
1.3重要性
1.传播更快速
2.可直接销售转化
why important
1.移动终端屏幕局限,使受众接收信息有限。
2.移动状态下,注意力分散。
3.爆发式增长的新媒体信息与受众有限的注意力形成矛盾
4.新媒体投放企业的增多,企业的推广成本变高
1.4常见类型
按企业广告目的:销售/品牌传播
销售文案特点
1.明确的商品卖点——商品优势
2.立即购买的理由
3.明确的购买引导——方便点击的文字或图标
品牌传播文案特点
1.展示品牌形象及特点
2.展示品牌精神
3.带动品牌传播
按篇幅:长文案/短文案
按植入方式:软/硬
按投放渠道:微信公众号软文/朋友圈营销/微博/APP文案
按表现形式:图文、纯文字、语音、视频
1.5判断标准
达到目的
用户有感
1.相关——与用户相关,引起关注
2.具体——有画面感
3.情绪
符合调性
1.品牌风格
2.品牌形象
3.品牌活动
1.6文案写作
1.痛点型(痛苦场景+解决方案)——五大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2.甜点型(理想场景+解决方案)
第二章
文案创作思路
2.1写作步骤
2.2准备工作
1.调查研究
确定品牌定位、口号
2.营销分析
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位置、性质、特点、市场容量
3.吸引范围
文案分析
2.2.1目标人群分析
1.文化因素——人类需求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2社会因素:家庭、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
3.个人因素
1.年龄与生命周期
2.职业与经济环境
3.个性与自我观念:
4.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生活方式是由行为、兴趣和观念所构成的个人生活模式。
4.其他因素:购买动机
1.归属需求
2.仰慕需求
3.地位需求
2.2.2竞争对手分析
1.SWOT 分析法
swot是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内外部条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1.S (strengths)优势
成本 产品 营销 渠道 本企业做的到
2.W (weeknesses )劣势
自身缺陷 对手优势 消费者离开的原因 失败案例
3.O (opportunities )机会
外部产品、渠道、营销 公司内部短、中、长期规划目标的机会点
4.T(threats )威胁
客观的经济环境 行业发展、政策 是否有利发展 是否规避风险
2.核心竞争链对比分析法
将自身的各项价值一一列出并与竞争对手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点。
1.企业充分判断和理解竞争对手是谁
2.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3.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
4.让商品或品牌变成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样子
2.2.3卖点挖掘(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是20世纪50年代初,罗瑟·瑞夫斯提出
1.图文——对消费者提出一个明确的利益点
2.且该利益点为本商品独具的、竞争对手不能或不曾提出
3.利于销售
4.可倡导商品价值观的不同——引起消费者精神世界的共鸣
2.写作目的
3.列文案创意简报(纲要)
简报内容
1.目标说明(说明广告目的/解决问题)
1.对谁说
目标人群分析 典型个性特征
2.说什么
挖掘自身卖点 提炼自身说服点
3.在哪说
平台、时间
2.支持性说明
品牌特点/风格说明
4.文案创意写作输出
5.文案复盘
2.3文案的创意思考及思维输出方法
1.发散思维树状图——每一个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发散无数关键词——提炼
2.创意表格思考法——随机将元素进行组合——不同维度的元素进行穷尽列举——得到无穷尽创意结果
1.商品中抽象分解问题的维度
细分每个维度
对不同维度建立组合
3.元素组合——不同元素叠加创造新物品
4.金字塔原理——逻辑、条理、视图化
背景
标题
论点
第三章
写作技巧
3.1消费趋势变化的影响
从而要求:受众被标题、广告主题快速吸引 内容有代入感、信任感 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有购买意向
1.移动互联网使大众的碎片时间被信息洪流长时间占用
2.精力和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3.消费者主动关注感兴趣的内容
3.2如何吸引注意力
好开头四大功能
1.吸引注意
2.筛选顾客
3.传达信息
4.吸引阅读下去
1.大脑关注原理
“三位一体”
恰好是:理性沟通、情感沟通、刺激快速做决策
旧脑——制定决策
间脑——处理情感和直觉
新脑——思考、处理理性数据、阅读、做出计划
2.与“我”相关
1.与“我”的收益相关——直接说明商品或服务的卖点能带来的价值、收益,用目标人群理解的语言表述
2.与“我”的标签相关——受众关注自己相关的标签,愿意分享,以树立个人社会形象
3.与“我”的生活相关——吃喝住行穿、精神生活相关的价值观
3.制造对比:将两种,相应的事物对照对比(使感受更强烈)
1.之前与之后对比
2.没有解决方案时和有解决方案时对比
3.你和竞争对手对比
4.满足好奇
1.知觉性好奇——由新奇的视觉与听觉刺激引起个体探索行为
2.认识性好奇——由知识上的不确定性引起,激发个体提问、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3.人际好奇——人们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产生的社会性好奇,信息缺口、兴趣关联好奇、社会比较好奇
5.启动情感
启动情感,通过情绪、情感的刺激,达到吸引人注意,打动人心的作用。情感作用于间脑,影响旧脑。其更容易直达人的内心并引起强烈记忆感受。
喜怒哀乐 ”文案...清单”可检验:标题、广告主题、文案开头”(能不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文案吸引力检验清单成立的前提条件:符合品牌特性
3.3如何让受众产生代入感 (把受众带入特定的销售和品牌的场景中)
3.3.1讲故事
目的:人们在故事中更能感同身受,理解真理——快速产生代入感 ——产生情感——促使行动——带来高销售量或品牌溢价
适用:任何商品/品牌/同质化严重的商品
优势:故事加强情感,深化商品特点
3.3.2提问题
目的:受众进入预先被设置的思考路径——使人思考 ——引起重视,做出反应——产生代入感
适用:功能性强的商品和服务介绍
优势:通过提问题,将目标人群代入需求痛点上,通过品牌/商品获得解决
3.3.3用情怀
目的:运用文案、图片、声音、视频等将受众带入品牌氛围——体现品牌风格 ——触动受众,激发人内心的情怀(宣传一种生活方式/营造情怀氛围,产生代入感)
适用:文艺风格的品牌/非生活必需品
3.3.4造悬疑
目的:设置疑问——让人不断探究——吸引受众继续观看(约瑟夫·休格曼 滑梯效应)
适用:侧重于解决方案
3.4如何让受众产生信任感 (在消费者心中放入自家广告,影响日后购买决策)
外部证据
3.4.1用权威(将消费者对权威机构/个体的信任转移到商品或服务上) 适用:新品牌/新商品/强调专业特性的商品或服务
1.权威个体及组织
2.权威标识
3.权威认证
4.权威实际运用演变——自己创造品牌专属权威标识 (让自己的品牌成为行业中的权威)
5.权威附着——被行业中龙头企业所认可
3.4.2反权威(属于实证,让传达的信息更值得被信任) 朋友推荐的口碑形式是信任度最高的广告
1.真实案例——善于发掘和分析真实客户故事
2.客户评价——给受众展示更客观的真实反馈,增加文案可信度
3.买家秀
3.4.5客户自证(鼓励客户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验证商品或服务的卖点)
优势: 1.经过客户自己观察、验证而获得的证据 2.增加可信度 3.避免“谣言”用此方法
内部证据
3.4.4用数据(最理性的证明卖点,呈现准确数据)
优势: 1.使信息变得准确可信 2.抓住了商品卖点和消费者的痛点 3.原则是:最好用阿拉伯数字,因为无国界理解限制,“无阅读”直达大脑
3.4.3用细节(具体细节帮助受众记忆和理解,易产生信任感)
优势: 1.展示每个细节——体现整体卖点 2.让整体信息聚焦,便于传播 3.细节做到位,增加信任感
描述性展示
3.4.6示范效果(强调突出商品卖点,示范出受众使用商品场景)
适用:实用性强的商品
3.4.7说愿景(解决感性需求)
1.名人代言展现美好形象的愿景(光环/晕轮效应)
2.展示品牌或商品的价值观(营造商品感性上体验感/体现品牌精神/价值观)
第四章
文案打造(为品牌服务/提升企业知名度美誉度/ 为销售服务/推广产品/提升销量)
4.1内容板块
4.11标题拟定(吸引力、引导力、表达力)
方法1:数字化(易吸引读者,有效提升阅读标题效率)
2.人物化(用权威/反权威法,提高信任度,可将专业人士或名人姓名直接)
3.历程化(真实案例引起兴趣)
4.体验化(迅速将读者拉入营造的场景,便于后续的阅读和转化)
5.恐惧化(“与自己有关”吸引原则,触及健康/财务等内容,激发读者猎奇心理,同时产生危机感)
6.稀缺化(提示时间/数量有限,促使读者点击浏览、阅读、直接购买)
7.热点化(与热点关联,增加点击率)
8神秘化(加入“机密、内幕、小秘密”字面神秘/设计与品牌日常文案有反差的标题)
9.模拟化(模仿推送文字,博人眼球,不能高频使用)
4.1.2正文架构
4.1.3开头设计(引发好奇、引入场景)
1.故事型
2.图片型(增加表现力、更好表现形式)
3简洁型
4.思考型(提问,引导读者带着问题阅读)
5.金句型
4.1.4结尾思路
1.场景(易打动人心)
2.金句(画龙点睛、引发共鸣一般是名人名言/原创经验)
3.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发起互动,提升读者参与度)
4.神转折(无厘头逻辑思维,强烈的反差感,利于文案网络传播)
4.2评论策划
1.正文补充(可用个人号在留言区补充)
2.趣味互动(回复留言)
3.留言引导(直观感觉留在结尾处观点)
4.点赞投票
5.正文画像(专门为某人、某类用户画像,使其有专属感)
4.3布局方法(通过接收/主动搜索)
1关键词罗列
2.关键词选择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