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门礼仪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
这是一篇关于佛门礼仪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的思维导图,《中庸》云:“威仪三百,礼仪三千”,佛门中同样重视威仪。佛门礼仪主要表现在丛林清规之中,其要素包括“戒”和“律”、朝廷典章、僧官制度。
茶为什么能够与禅最为结缘?茶可以解渴,禅可以解心。泡茶需要专心,需要有仪式,品茶需要静心;参禅需要放下,需要有境界,打坐需要敛气。茶与禅都是一种在极静中的一种内敛性活动,都是追求一种极致的精神世界,都不为俗物所打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佛门礼仪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
合十
合十即为合掌,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的礼节之一。合十是调心、修行的方法,也是威 仪、礼仪的表现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及掌心并拢,手肘 自然弯曲贴于胸前。两手合在一起表示统一圆满、 全心全意,身体气通脉顺,心也容易平稳。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中 指指尖。此时能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操手
操手即为放掌。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的 时候,除了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外,操手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1.两脚成外八字(比例前八后二)。 2.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双手结弥陀印
问询
子问讯是表示把佛菩萨、师长及受尊敬的人供 奉到顶门,有谦虚、诚恳和恭敬的意思。当我们 来到寺院的大殿或佛堂,要向佛菩萨顶礼、问候。 除了顶礼方式之外,问讯就是一种比较自在方便 的方法。佛教徒在平日遇见师父正在行走、吃饭、 讲话或演讲的时候,也可以用问讯表达虔敬的心 意主题
1.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肩膀放松,双臂自然下垂。 3.身体慢慢弯下躬身。此时,弯腰低头表示 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 4.身体在慢慢弯下的时候,双手由合十的姿 势慢慢变为操手的姿势
缦衣
缦衣是受五戒在家菩萨戒的居士及未受具戒 的出家众才能持有。海青加上缦衣,即是一种功 德表彰。受戒者搭上缦衣之后,更应该时时提醒 自己,要将五戒持守好
1.双手之食指与中指在外,扣住缦衣,持于 胸前。 2.持衣问讯。 3.将缦衣置于左手手臂上,左手食指与中指 扣住缦衣,右手到另外一端,拇指及小指在上面, 其他三指在下持住缦衣。 4.右手将缦衣拿起,左手顺势抓住缦衣的一 端,而右手则将缦衣的另一端轻轻覆于左肩上。
海青
海青是佛教徒共同的正式礼服,可以在参加 法会、念佛共修、助念或参加佛教活动时穿着。 海青是宽袍大袖的唐装,而关于海青一名的由来, 有一说法是取意于海的浩瀚,能容万物,而带有 鼓励的意义
1.双手食指与中指在外,扣住海青,持于胸 前。 2.持衣问讯。问讯时,海青平举至眉间。 3.问讯后,右手持衣领,左手顺势放开海青题
念珠
子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用于称名念佛或 持诵咒语的时候,作为计数工具。在一声接一声 的佛号里,每颗转动的佛珠,都注入了修行者饱 含慈悲与智慧的念力。不论在路程颠簸的旅程中, 或人声喧闹的地方,只要开始转动念珠,烦躁的 心就会逐渐沉静下来,从外在纷扰的世界中,回 归内心平静。就念珠的颗数来说,有 108 颗、54 颗、21 颗等等。主要不同在于其数目所蕴藏的意义, 例如佛教通说烦恼可分为 108 种,所以 108 颗是 象征断百八烦恼。颗数可以就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并没有特别规定。至于念珠的材质,也可以就自 己觉得念得顺手来挑选主题
用念珠念佛的手势,大多是先让右手拇指与 19 食指指尖一上一下地轻轻扣合念珠。念珠主要是 方便计数及帮助调心,可以就个人的持诵情形来 调整念法,并没有一定之规。因此,选择最能让 自己安心的方法就可以
上香
其实最重要的是虔诚的供养心, 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以香供佛,可以传达对佛菩 萨的感恩,感恩他为我们指出离苦得乐的道路。 另一方面,也可以净化内在的浮乱心念,学习到 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子1.问讯之后,持香平举至眉间。平举是代表 众生皆有佛性,一味平等。 2.持香的手势为,左手在外侧,右手在内侧, 以双手食指及中指夹住香杆平举,而两手拇指轻 轻地相接触,顶住香的尾部。 3.第一香插中间,心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 三宝”;第二香插左边,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 及冤亲债主”;第三香插右边,默念“供养十方法 界一切众生
持课诵本
参加法会、共修或自己在家做功课的时候, 都需要持课诵本诵经。持课诵本好像很简单,其实, 有些姿势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要注意的是,许多人在持课诵本问讯的时候都 会弯腰低头,这是不正确的。当我们持诵本诵经的 时候,除了姿势正确外,更重要的是收摄身心、洁 身端坐,再开始诚心诵经。藉由诵经了解佛法真理, 回向法界一切有缘众生,长养恭敬与慈悲心。
1.持课诵本,应以大拇指与食指夹在课诵本 的两侧。 2.持课诵本要问讯时,将经本平举至眉心即可
请经
当我们到寺院、佛堂,他们都很欢迎我们请 经或询问各类佛法问题。如果你想请需要的经书 或相关佛教书籍,千万可别拿了就走,这是很不 礼貌的。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请经的动作及注 意事项请经时要注意,凡拿持经文的时候,皆当双 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随手携带行走,随意放 置或置于腋下,更不可将经书卷起来或压折。另外, 持经书问讯的时候,千万不可弯腰低头,只要将 经书平举至眉间就可以
1.请经时,经书夹于食指与中指间,食指与 大拇指同置于书面,另外三指置于书下。 2.持经者持经书问讯,即将经书平举至眉心。 此时,请经者合掌即可。 3.持经者持经问讯之后,将经书向前交予请 经者。 4.在接过经书后,请经者持经问讯。
长跪
参加法会、诵经或聆听法师开示,常常需要“合 十长跪”。不管是穿着海青合十长跪在殿堂,或者 自己合十长跪,都会呈现出充满敬意和虚心受教 的意境在我们长跪的时候,可以净心聆听开示,或 是诚心观想,观想佛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更表 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对敬和感恩。
1.合掌后,先伸出左脚,右膝微弯,右脚脚 跟离地。 2.右脚顺势跪下,左脚弯曲。 3.左脚向后收回,与右膝平行一起跪下。
礼佛
礼佛是以恭敬心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 敬和感恩,并以忏悔的心忏悔业障,发露自己在 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礼佛的意义是为了求佛菩 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 感谢恩德。礼佛也代表忏悔礼拜,以此提升人格, 改变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正确地礼拜佛菩 萨,可以带动身口意的虔诚庄严,功德无量。而 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联想到,当内心充满礼敬、感 恩与忏悔,
1.在行问讯礼之后,双手成合掌的姿势。 2.双脚慢慢蹲下。 3.右手先著地。 4.左手再著地,置于右手的左前方。 5.右手再向前,与左手对齐,双掌舒展齐平。 6.额头点地。
一般而言,只要在佛堂或安有佛菩萨圣像的 客厅等处都可礼拜。藉由礼佛来忏悔、感恩或舒 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的时候,不妨 透过拜佛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如果我们到大殿礼佛,不应立于中间。大殿 正中的拜垫是住持礼佛用的,我们虔诚地在两侧 礼拜就可以。礼佛的时候,应当慢慢拜下,慢慢 起立。动作缓慢一点、轻松一些、柔软一点,对 礼佛的每个动作都清楚自然。在这种姿势和心态 中,我执会由此减轻,心灵会更加澄明。
佛教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印度,在佛陀时代,人们以两种方式信奉佛教:一、皈依佛法僧三宝二、对佛陀表示礼貌和敬意。礼貌包括仪式的姿态与动作;敬意指人的内在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