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1.涂片检测:一般可以用血标本、痰、尿液、粪便、脑脊液、胸水、腹水以及局部皮肤分泌物或脓肿的脓液进行涂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有些细菌形态较特殊,可以通过涂片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对临床指导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帮助; 2.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诊断细菌感染最可靠的检测手段,一般把细菌放在体外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让其快速生长,通过检测感染源头进行治疗。
编辑于2022-06-21 17:34:41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形态学检查
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细菌一般形态
暗视野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细菌内部结构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运动情况
常用压滴法\悬滴法
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效果更好
霍乱弧菌\螺旋体
染色标本的检查
常用染料
碱性染料
碱性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
酸性染料
伊红、酸性复红、刚果红
中性染料
瑞氏染液中的伊红甲蓝
吉姆萨染液中的伊红天青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革兰染色
原理
一般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进行染色的。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再用95%乙醇脱色。
步骤
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min,水洗。
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复染:滴加富红,约30s,水洗。
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
紫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
红色—革兰氏阴性菌(G–菌)
意义
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
为后续选择合适的鉴定程序提供参考依据。
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影响因素
操作因素:涂片过厚或过薄,菌体分布不均匀,可影响染色结果。染色时脱色时间延长,细菌呈假阴性,若脱色不够,则细菌呈假阳性;若沙黄复染时间过长(数分钟),背景和细菌都被染成革兰阴性。
染液因素:所有染液应防止水分蒸发,特别是卢戈碘液存放过久或光照后容易失去媒染作用。 脱色用的乙醇若瓶密封不严或涂片上积水过多,使乙醇浓度降低而脱色能力增强。
细菌因素:处在不同生长期的细菌染色结果有差异,细菌染色一般用18h~24h的细菌培养物。经用抗生素的死亡或衰退细菌,其革兰染色特性常不典型。另外,假单胞菌属由于是低吸收染料,常染成中度颜色,厌氧杆菌和其他薄壁的革兰阴性菌如布鲁杆菌、军团菌和螺菌则着色微弱。
复染色法
概念:细胞着色后不被盐酸乙醇脱色的染色方法
原理:抗酸菌与非抗酸菌细胞壁成分不同
针对结核病、麻风病等疾病的细菌检查
步骤
初染-固定涂片+5%石炭酸复红(加温5min)
脱色:3%盐酸酒精
复染:美兰(1min后镜检)
结果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蓝色
荧光染色
敏感性强,效率高,结果易于观察
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痢疾志贺菌等检测
负染色
标本背景着色,细菌不着色
常用染料:墨汁,酸性染料刚果红、水溶性苯胺黑
特殊染色
细胞壁、鞭毛、荚膜、芽孢、易染颗粒染色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概念
细菌培养: 用人工方法提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和最适生长条件,使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细菌分离技术:将临床标本或其他培养物中存在着多种细菌通过一定形式分开,形成有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即菌落,供鉴定研究
培养基
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营养物质
蛋白胨
肉浸液
牛肉膏
糖(醇)类
血液
鸡蛋与动物血清
生长因子
无机盐
水
凝固位置
琼脂
明胶
抑制剂
指示剂
分类
按用途
基础培养基
肉浸液、普通琼脂平板
营养培养基
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
选择培养基
ss琼脂平板
鉴别培养基
糖发酵管、ss琼脂培养、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
特殊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
按理化性质
液体
肉汤
增菌培养,接种纯种细菌,观察细菌生长现象
半固体
多用于观察细菌动力、保存菌种
固体
多用于微生物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
制成斜面或高层用于鉴定及菌种的短期保存
制备
调配
溶解
校正ph
分装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间歇蒸汽灭菌法
过滤除菌法
血清凝固器灭菌法
质量检验
保存
细菌的人工培养
无菌技术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方法
平板划线法
琼脂斜面接种法
液体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
涂布接种法
倾注平板法
细菌的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法
CO2培养法
微需氧培养法
5%O2 10%CO2 85%N2
厌氧培养法
细菌的生长现象
固体
光滑型S、粗糙型R、黏液型M
液体
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表面生长
半固体
穿刺线两侧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为动力试验阳性
培养基的选择
血琼脂平板
适用于各类细菌生长
巧克力琼脂平板
适用含有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细菌标本
肠道选择培养基
中国蓝琼脂平板、ESB琼脂平板、MAC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
血液增菌培养基
用于对血液、骨髓及无菌液体标本增菌培养
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
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
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
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
细菌生化鉴定技术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适用于肠杆菌科的细菌学鉴定
结果
分解糖类产酸,酸性(淡黄色)
不分解糖类,无变化
产气,出现气泡
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肠杆菌(发酵型)和非发酵型菌的鉴别 葡萄球菌与微球菌的鉴别
结果
发酵型细菌(F)
有氧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
都变黄(产酸)
氧化型细菌(O)
仅在有氧环境中分解葡萄糖
加液化石蜡管不产酸(不变色),不加产酸变黄
产碱型细菌(-)
有氧无氧都不分解葡萄糖
均不变色
甲基红试验(MR试验)
红色——阳性,PH4.4以下
黄色——阴性,PH5.4以上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大肠埃希菌 + 红色
产气肠杆菌 - 黄色
VP试验
红色——阳性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
甲基红试验阳性的细菌,一般VP试验为阴性
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菌悬液,黄色——阳性
迟缓发酵乳糖的细菌的快速鉴定
七叶苷水解试验
黑色——阳性
不变色——阴性
D群链球菌(阳性)与其他链球菌(阴性)的鉴别
肠杆菌科细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的鉴别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
红色——阴性
无色——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大肠埃希菌多为阳性,沙门氏菌则为阴性
硫化氢试验
黑色沉淀——阳性
无变化——阴性
肠杆菌科属间的鉴定,沙门氏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细菌大多为阳性
脲酶试验
红色——阳性
不变色——阴性
肠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的鉴定,也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等的鉴定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绿色——阳性
无色——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及普罗菲登斯菌属均为阳性,肠杆菌科的其他细菌都为阴性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紫色——阳性
黄色——阴性
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脱羧酶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沙门氏菌属中,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其他都为阳性
志贺氏菌属中,宋内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1型、鲍氏志贺氏菌13型均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
碳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深蓝色——阳性
绿色——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属间的鉴别
沙门氏菌属、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阳性
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阴性
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深蓝色——阳性
绿色——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属间的鉴别
克雷伯菌属——阳性,枸橼酸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及肠杆菌属中有的也呈——阳性
酶类试验
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
产生大量气泡——阳性
不产生大量气泡——阴性
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类
葡萄球菌、微球菌——阳性
链球菌——阴性
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
立即出现红色,继而变为深红色至深紫色——阳性
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细菌(非发酵菌)的鉴别
肠杆菌科细菌——阴性
假单胞菌、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阳性
凝固酶试验
玻片法
无自凝,菌液呈均匀混浊——阴性
菌液聚集成团快或颗粒状——阳性
试管法
血浆凝固成胶冻状——阳性
血浆能流动不凝固——阴性
葡萄球菌的鉴定
硝酸盐还原试验
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厌氧菌的鉴别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伟荣球菌——阳性
DNA酶试验
出现透明环——阳性
无透明环——阴性
葡萄球菌、沙雷菌、变形杆菌——阳性
卵磷脂酶试验
菌落周围形成乳白色混浊环——阳性
厌氧菌的鉴定
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梭菌——阳性
胆汁溶菌试验
平板法
菌落消失——阳性
试管法
加胆盐的菌液变透明,对照管仍混浊——阳性
肺炎链球菌——阳性,甲型链球菌——阴性
CAMP试验
链球菌属的鉴定
结果
B群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交界处出现箭头状溶血区——阳性
无箭头状透明溶血区——阴性
其他生化试验
克氏双糖铁(KIA)试验
KIA琼脂含有:乳糖:葡萄糖=10:1
接种针从深层向上提起,在斜面上由下至上划线
结果
斜面(K/A)、底层(K/A)、产气(+/-)、硫化氢(+/-)
(KA+-)——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
志贺氏菌
(AA+-)——分解乳糖产酸
大肠埃希菌
(KA-+)——葡萄糖发酵,乳糖不发酵,产生硫化氢
沙门氏菌,普通变形杆菌
(KK--)——不发酵糖类
粪产碱杆菌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和鉴别
动力-靛基质-脲酶(MIU)试验
接种线变宽、变模糊,培养基变混浊——动力试验阳性
玫瑰红色——靛基质试验阳性
桃红色——脲酶试验阳性
与KIA试验共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