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四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思维导图,包括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等内容。
编辑于2022-07-06 17:07: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统一属性)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条件);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特点: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同一性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斗争性(对立属性\个性)
含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的属性
体现: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区别
特点: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注意: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斗争性的作用: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 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不断削弱另一方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基本属性应注意的问题: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中,并受同一性的制约。(绝不能反过来讲)。 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而是既对立又统一。 不是“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阻碍事物发展”;而是二者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矛盾无好坏之分。 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只能讲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不能讲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因为无论矛盾双方如何转化,始终都是对立统一的,即既斗争与统一的。
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①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注意: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统一原理 ≠ 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强调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 对立统一的关系则强调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双方都强调矛盾双方对于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
矛盾的基本特征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应注意的问题: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现实的矛盾(具体、有条件); “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人们不易觉察的、处于相对静止的事物也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存在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注意:矛盾的特殊性:从范围由大到小有三个表现,即不同事物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一样。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要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④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要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注意:既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分析矛盾特殊性,又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同时,它们在一定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试点、试验、实验、政策经验推广、交流借鉴、总结经验、经验分享、吸取历史教训、举一反三、典型推介等
区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范畴:属于辩证法范畴
原理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范畴:属于唯物论范畴
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客观性原理
联系: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表现在: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做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这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注意: (1)判定主次矛盾不能以时间先后,认为在时间上先解决的是主要矛盾,关键看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不能认为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只为次要矛盾顺利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①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规定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起主要作用,但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也会起影响作用。 ②简单事物只有一个矛盾,其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③复杂事物有多个矛盾且力量不均衡,规定了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和其他矛盾的主次方面对事物性质只起影响作用。 (4)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矛盾主次双方此消彼长的过程。 当这一转化尚未改变矛盾双方原有的主次地位,就是事物量变的过程,当这一转化实现了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更,则发生事物的质变(一方克服另一方)。 矛盾双方的转化还有另外两种特殊情形:双方“同归于尽”或“走向融合”,产生新的矛盾。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面:一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均衡论
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注意:“两分法”、“一分为二”不是指把事物分成两部分,而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两点也不等于就是优点和缺点。“两点论”中的两点是共性,其个性是多种多样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的关系
主要方面
含义: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强调“想问题、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
代表观点:“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瑕不掩瑜”“改邪归正”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
次要方面
含义: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辩证关系
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主次矛盾没有相互排斥)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重点论: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即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不能忽视支流,即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键词:抓主流、抓本质、总的来看、总的来说、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看主体、九个指头、分析人和形势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
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强调“做事情、办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
代表观点:“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蛇先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弹钢琴”“画龙点睛”等,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次要矛盾
含义: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代表观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体现了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原理
辩证关系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区别: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重点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两点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 ①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 ②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情况,特别是条件发生了变化,其它矛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关键词:抓关键、抓重点、抓中心、抓核心、核心问题、主线主题、第一要务、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如阴阳构成矛盾双方, 它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不能说阴是对立、阳是统一。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只统一不对立或只对立不统一,都不是矛盾关系。 比如在社会关系领域,医生和患者存在既对立又统一关系,构成矛盾;而医生和石头只有对立,没有统一,不构成矛盾的双方。 “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包含这两个具体事物的更大的事物的内部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说,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关系。 哲学上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或逻辑矛盾是相区别的。逻辑矛盾是主观的(如语言上自相矛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可以避免的。 而辩证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