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24教育综合知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精细版),包含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等。
编辑于2024-01-08 17:56:26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1)生理发展
①指机体的正常发育
②指体质的增强
(2)心理发展
①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感知注忆思想)
②指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如人的需要、兴趣、情趣、意志、性格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
生理发展,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和影响着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一)内发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
格柏弗孟彪
(1)观点
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
(2)代表人物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由浩然之气
②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③弗洛伊德——性本能
④格塞尔——成熟机制
⑤彪勒——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
(3)评价
①贡献:内在力量
不足:忽略环境与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经验论)
外荀洛华生
(1)观点
外在力量
(2)代表人物
①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②洛克——白板说
③华生——行为主义理论
(3)评价
①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
②缺点:否认了心理反应的能动性,走向了机械主义发展观的极端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成熟机制)与外部环境(外部刺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它强调主观能动性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顺序性
(1)概念
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特性
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常考例子
①头尾法则、近远法则
②思维: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
③记忆: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④注意: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⑤情感:从一般情感到高级情感
(3)要求
循序渐进
(4)名言补充
①学不躐等
②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③杂事儿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④欲速则不达
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⑥盈科而后进
(二)阶段性
(1)概念
①人的身心发展中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征
②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2)常考例子
①在幼儿时期...到了儿童时期...到了青年时期
②在小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中学以抽象思维为主
(3)注意
人的身心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
(4)要求
①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
②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千篇一律”
(三)不平衡性
(1)概念
①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
②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时快时慢、有迟有早的特点
(2)主要表现
①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
如人的身高、体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
②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同步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如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如思维能力)
人的生理成熟以性机能成熟为标志,一般是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上的成熟则以独立思考能力、较稳定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一般是感知成熟在先,情感成熟更后
(3)要求
①关键期(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春来不下种,秋苗无处生)
②口语:2-3岁;书面:4-5岁;外语:10岁;乐器:5岁
(四)互补性
(1)概念
①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②身体机能与心理机能的互补
③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互补
(2)常考例子
①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②身残志坚
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3)要求
①树立教育信心
②掌握科学教育方法,长善救失
(五)差异性
(1)概念
①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别性
②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速度、水平均有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
(2)例子
同为8岁,一个...一个...
(3)个别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①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如不同儿童的身高、体重有差别,体质有强弱
②不同儿童的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③不同儿童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有的儿童擅长数学、物理,有的儿童爱好音乐、美术
(4)要求
因材施教
四、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一)遗传决定论
(1)主要观点
①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②认为个体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
(2)代表人物
①高尔顿《遗传的天才》——高天才
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主张复演说——霍一两,太敷衍
③董仲舒“性三品说”——董三品
(二)环境决定论
(1)主要观点
①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构
②认为环境因素在个体发展中七决定性作用
(2)代表人物
①洛克、艾尔维修、欧文“教育万能论”——洛爱文教育万能
②洛克“白板说“——洛白板
③华生”环境决定论“-模具——华模
④荀子:”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麻
⑤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染
(三)二因素论
(1)主要观点
肯定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2)代表人物
①施太伦《早期儿童心理学》”合并原则“——太早
②吴伟士”相乘说“,即认为一个人并不等于遗传和环境的相加,而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吴积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差异可塑
(一)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②一个人生下来若无大脑,就不会有思维机制,也就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先天失明的人难以成为画家;生来就聋的人难以成为歌唱家
③人的遗传素质由于动物的遗传素质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①成熟:自然生长从而达到比较完备状态的过程
②人的遗传是逐步成熟的
③超越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教育和学习往往难以获得成功
④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成熟对学习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①所谓遗传素质差异,是指由遗传基因引起的个体生理、心理差别
“一母生十子,十子各不同”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①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遗传素质会逐渐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②例如工艺师的微雕绝活;酿酒工人;印染工人
③遗传素质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
④即使某些低能或弱智儿童,在特殊教育的教育作用下,也能获得一定发展
二、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环境包括先天环境(即胎内环境)和后天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一)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狼孩
(二)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平方差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
(三)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①无法控制——盲目自发
②5+2=0
(四)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
人对环境的反映是积极的、能动的
三、学校教育是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三有一调控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④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2)学校教育对人的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②学校教育的自身状况
③家庭环境的效应
④社会发展状况
四、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
(二)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因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但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考察某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