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质量工具之亲和图
这是针对未知或未曾接触过领域中的混乱问题,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汇总后按其内在亲和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以利于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
编辑于2022-07-20 10:31:15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短视频直播间引流,指利用系统自然推荐或商业化投放方式,通过让消费者观看直播预约短视频、15-30秒商品解说、利益点宣导等内容视频,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内容的兴趣,在播前点击直播间预约或在播中进入直播间,并最终实现在直播间下单的销售转化方式。
智能终端 是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设备。基于网络与多元智能技术,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也是数据中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与流动;还是渠道载体,产品与服务直接触达,用户即时调取互动;更是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立体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可口可乐的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曾说过一句话:“即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可以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所以说大火能够烧掉的都是花钱马上就可以重建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真正烧不掉的成果是什么?那就是在顾客的心智中,左右了顾客选择和认知的载体——品牌
短视频直播间引流,指利用系统自然推荐或商业化投放方式,通过让消费者观看直播预约短视频、15-30秒商品解说、利益点宣导等内容视频,引发消费者对直播内容的兴趣,在播前点击直播间预约或在播中进入直播间,并最终实现在直播间下单的销售转化方式。
智能终端 是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设备。基于网络与多元智能技术,智能终端不仅是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也是数据中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与流动;还是渠道载体,产品与服务直接触达,用户即时调取互动;更是体验空间,为用户打造立体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质量工具之 亲和图
什么是亲和图
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又称KJ法或A型图解法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之一
其创始人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人文学家川喜田二郎
1953年川喜田二郎在尼泊尔探险,把野外调查时看上去根本不相关的大量事实捕捉下来,并将结果和数据予以整理,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以发现问题的全貌。
后来他把这套总结出的方法与头脑风暴法相结合,发展成包括“提出设想”和“整理设想”两种功能的方法,即亲和图法,也就是KJ法。
亲和图法概念
是针对未知或未曾接触过领域中的混乱问题,充分收集相关事实、经验、知识、设想和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汇总后按其内在亲和性(即相互关系)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以利于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
亲和图法核心
头脑风暴法,根据结果去找原因,其工具是亲和图,即A型图解
A型图解
就是把收集到的某一特定混乱主题的大量事实、意见及设想等方面的语言、文字资料,根据它们的亲和性,归纳合并成卡片并探索其内在关联,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求创新,进而从中找到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亲和图的应用场景
先通过头脑风暴法,把人们的不同意见、想法和经验,不加取舍与选择地收集起来
再利用这些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予以归类整理
有利于打破现状,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采取协同行动,求得问题的解决。
亲和图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事实或观点处于混乱状态时,采集语言资料,将其整合以便发现问题;
2)问题看起来太大、太复杂而无法掌握时,打破现状,产生新思想;
3)掌握问题本质,让有关人员明确认识;
4)团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亲和图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个人亲和图
是指主要工作由一人来进行,其重点放在资料的组织整理上
团队亲和图
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人员来进行,重点放在策略方针上,再把所有成员意见整理分类
亲和图的优点
团队协作导向:能将不同的视角带入数据分析中,在跨职能团队之间形成共识;
高水平数据分析:能揭示数据背后的问题/模式,向产品设计输入有意义的信息;
输出结果落地:产品需求文档、提供决策依据、聚焦产品设计/优化方向等;
组织时间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度随时调整整个进程,分期进行;
可展示的形式:一种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开展真实的场所来展示访谈活动的成果。通常 “公务缠身”的业务方很难全程参与,仅仅参加某一场访谈获知的信息也会有偏差,亲和图法可以营造“还原的访谈现场”,避免偏差。
使用步骤
准备
主持人和与会者4~7人
准备好黑板、粉笔、卡片、大张白纸、文具
头脑风暴法会议
主持人请与会者提出30-50条设想,将设想依次写到黑板上
制做卡片
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思想火花”,都写成卡片
主持人同与会者商量,将提出的设想概括2-3行的短句,写到卡片上
整理卡片
对于这些杂乱无章的卡片,不是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分类方法来整理,而是把自己感到相似的归并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来
把同类的卡片集中起来,并写出分类卡片
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
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上述资料片段,整理出思路
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地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
经会上讨论或会后专家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如何建立亲和图
数据转化(Interpretation Session)
背景
目标:让参与的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访谈中的收获
时间:最好在访谈结束之后的48小时内进行
人数:推荐6-8个人,人太少难以理清数据,人太多场面不好控制
物料:马克笔/便签纸/大白纸/胶水等(根据手写/打印准备物料)
1. 整理脚本
访谈之后尽快把访谈记录整理成一份可读的脚本(最好在一天之内),并将脚本发给每一个参与数据转化会议的人。
访谈脚本整理内容主要包括
用户编号或假名字,例如User18,使用用户编号或假名以便保护用户隐私;
用户的基本信息或行为习惯,例如使用过的相关软件/硬件等;
用户使用产品的细节流程,例如用户任务/用户目的/操作步骤等。
2. 角色分配
在开始转化数据之前要分配好数据转化会议中的角色
主要包括以下角色
展示者:访谈者,任务是为大家讲述、展示访谈中所有细节
记录者:记录访谈中的重要信息、idea,以及这个会议中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
参与者:组内其他同学,他们通过听、问问题理解访谈内容并提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主持人:保证会议议题不偏离轨道(可以是组内任意—个同学)
3. 数据展示
一次展示一个访谈场景,展示者通过介绍用户背景资料让大家认识用户,根据发给大家的访谈脚本,带领大家回顾整个访谈过程。同时,大家讨论着记哪些内容,包括访谈细节和访谈流程,不要单独让记录者决定该记哪些,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4. 信息记录
主要记录核心信息,即在访谈过程中捕捉到的一些有趣的或者重要的信息、idea,包括一些产品设计想法、一些访谈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等。
便签上记录内容主要包括
在便利签左上角记录用户编号;
在便签右上角记录特殊信息类型,“D”代表 design idea(用户关于产品设计的想法),“Q”代表 question(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其他不做标记的为用户使用痛点/体验;
在便签中间记录核心信息,每个便利签只能承载一条要点、思考、idea或者问题,便利签上的内容必须以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呈现。
建构亲和图(Building Affinity Diagram)
1. 初始数据类目建构
把所有便签纸在桌子上摆开,大家随机选择贴在墙上,先由一个人做示范,把一个便签纸贴在墙上,后面的人跟着来,每个后续上墙的便签纸,如果与墙上的某个相似,则把它纵向贴到下面,如果不相似,新开一列(在左侧或右侧均可)。
当前阶段不要给任何一个类目打标签,任何人都可以移动或重新排列墙上的便利贴,根据用户目的或相似活动/行为进行归类,让数据自然而然地形成分类。
2. 高层数据结构建构
完成初始数据类目构建后,给每一个数据类目都写上level 1的标签来描述这个类目,标签必须是详细的短语或句子,以第一人称描述用户的操作行为和用户意愿。
如果数据类目较多,构建level 2的类目来聚合 level1的数据类目以此类推(TIP:使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和马克笔标记)。
3. 数据复查
所有成员都要系统地回顾不同level的数据类目,问自己以下问题:
这些分类有没有展现出你的关注点? 每个数据类目的标签是否准确? 你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漏洞? Level1的数据类目是否可以相互联结? 有没有需要在后续研究中明确的问题?
4. 最后
把访谈结果“公之于众”,将离散数据通过协作的方式整合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归类有争议的情况,此时要鼓励关于分组的建设性讨论,保证最终版达成共识。
亲和图的应用步骤
第1步:定义问题
亲和图法适用于那种非解决不可,且又允许用一定时间去解决的问题。
对于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不宜采用亲和图法。
确定主题:小组观念沟通,破除已被采用的不正确的固有概念, 提倡新思维、新观念。
第2步:收集语言资料
直接观察法:利用眼、手、耳等直接观察
面谈调查法
阅览调查法
个人思考法(回忆法、自省法)
头脑风暴
要有经验的人进行引导。
收集事实、设想、意见等语言、文字资料。
对于解决质量问题这样的场景,可能需要深入到现场去观察、调查并记录。
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包括意见和建议等,都写成卡片。
团体讨论法(脑力激荡法、小组讨论法)
使用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
即到现场去看、听、摸,吸取感性认识,从中得到某种启发,立即记下来。
面谈阅览法
即通过与有关人谈话、开会、访问,查阅文献、集体BS法(Brain Storming“头脑风暴”法)来收集资料。
个人思考法(个人BS法)
个人思考法(个人BS法),即通过个人自我回忆,总结经验来获得资料。通常,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对以上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适当选择。
第3步:整理资料
语言资料卡片化:将收集的语言资料用简明、精练的文字做成卡片。
对于这些杂乱无章的卡片资料,把感到相似的归纳在一起,逐步整理出新的思路来。
注意不要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分类方法来整理,不要被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左右。
第4步:分类关联
卡片汇总、整理、分组:收集所有人写出的资料卡片,将资料卡片加以搅混后摊开在大白纸上或桌面上。
把同类的卡片集中起来,以其隶属关系并写出分类卡片。
按适当的空间位置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大纸或白板上,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结起来。
如编排后发现不了有任何联系,可以重新分组和排列,直到找到联系。
第5步:讨论评估
将卡片分类后,就能分别地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显示出最佳设想。
经会上讨论或会后专家评判,确定方案或最佳设想。
第6步:写出分析报告
根据KJ法图解,写出分析报告,说明方案的内容、措施、计划、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亲和图的应用总结
I. 企业战略和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评估及拓展;
II. 用于工厂经营方针的制定与贯彻;
III. 开发新产品、项目、新市场领域的方针、目标和计划;
IV. 用于预测用户对某一产品的反映,制订开辟新市场方案;
V. 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销售预测;
VI. 获取下属心声并培训下属,有效地贯彻和落实企业的方针政策;
VII. 对于难以理出头绪的事情进行归纳整理,想出改善对策;
VIII. 迅速掌握未知领域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IX. 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共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或质量改进;
从PDCA的角度,亲和图的应用总结
计划P
确定问题
确定目标
现状调查
原因分析
制定对策
执行D
对策实施
检查C
效果检查
处理C
巩固措施
遗留问题
头脑风暴 + 亲和图 = 鱼骨图